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22-10-24 11:15:07 浏览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目的:观察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新生儿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对均给予常规对症及能量合剂支持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维生素C0.5g静脉滴注,每天1次,7天为1疗程;治疗组同时给予果糖二磷酸钠70~160mg/kg.d静脉滴注,每天1次,7~10天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心肌酶谱恢复正常等。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68%。治疗组经果糖二磷酸钠治疗1个疗程后,循环改善,心律失常消失,心肌酶谱恢复正常等。结论: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疗效显著。

【关键词】果糖二磷酸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

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疾病,与胎儿宫内窘迫和围生期窒息密切相关。重症病例可表现为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是新生儿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1]。我科至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共收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患儿100例,其中50例应用“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住院的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新生儿100例,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的诊断标准:①有窒息史,出生时Apgar评分1min≤5分或5min≤7分,入院前未经正规治疗;②有心肌损害的临床表现及体征,表现面色青紫或苍白,心音低钝,心动过速(>180次/分)或过缓(≤100次/分);③心肌酶学显著增高(CK>1082U/L,最高可达5309U/L,CK-MB>86.2U/L,最高可1109U/L);④除外先天性心脏病及一些先天宫内感染外,随机将这100例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治疗组50例中轻度窒息38例,重度窒息12例,男31例,女19例,平均胎龄(38.5±1.5)周;入院时静脉采血CK(1082~5309)U/L,CK-MB(87~1109)U/L。对照组50例中轻度窒息39例,重度窒息11例,男30例,女20例,平均胎龄(38.4±1.8)周;采血CK(1000~5278)U/L,CK-MB(84.2~926.7)U/L。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的对症及能量合剂支持治疗,包括维持生命体征、内环境稳定,必要时给予吸氧、强心药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果糖二磷酸钠(辰欣药业国药准字H20056908)70~160mg/kg.d加入5%的2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7~10天为1疗程;对照组同时给予维生素C0.5g加入能量合剂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7~10天为1个疗程。两组均于入院治疗7~10天后复查心肌酶谱,并观察循环,心肌酶谱等指标的变化。

1.3 疗效评价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心音有力,心率,心肌酶谱指标均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肌酶谱明显改善,但未完全恢复正常;无效:病情仍无明显改善或病情加重,自动出院或转上级医院,心率、心律、心肌酶谱无明显改善。显效+有效为总有效[2]。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评价

结果可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68%,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2.2 两组主要症状、体征恢复正常情况比例

结果见表2。治疗组在循环改善,症状、心肌酶谱恢复时间等方面均明显较对照组快。

2.3 不良反应观察

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正常情况下心肌细胞粒代谢以有氧代谢为主,心肌缺氧缺血使心肌有氧代谢受阻,无氧代谢增加,细胞缺氧,酸中毒,导致心肌能量代谢的氧化磷酸化过程受阻,ATP合成减少,细胞能量代谢发生障碍,导致心肌细胞损害,新生儿窒息后由于机体血流动力学发生明显变化,造成机体各脏器缺氧缺血性损伤,其中心肌细胞对缺氧最敏感,故心肌损害发病率高[3]。窒息复苏过程会发生缺氧缺血后再灌注损伤,体内氧自由基及脂质过氧酶增高,可直接损伤生物膜,使细胞膜破坏,细胞膜通透性增强,使心肌酶及其同工酶释放增多,且窒息程度愈重,心肌酶增高愈明显。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以心律不齐、心音低钝,心力衰竭、青紫、气促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引起心功能不全,不能维持正常的血压与血液循环,加重患儿机体各脏器缺氧、缺血,影响患儿的预后。但新生儿心肌细胞有很强的再生和修复能力,如能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可使受损心肌完全恢复正常。因此,尽早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修复受损心肌,是治疗心肌损害的关键。

果糖二磷酸钠是细胞能量代谢的调节剂,又为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代谢产物之一。果糖二磷酸钠在细胞中通过激活磷酸果糖激酶,丙硼酸激酶及乳酸脱氢酶来调节几个酶促的反应,补充外源性果糖二磷酸钠,可增强细胞糖代谢过程中若干酶的活性,增加ATP(三磷酸下腺苷)的产量。直接被心肌细胞摄取和利用,从而能较快地改善心脏功能。因此果糖二磷酸钠作为一种代谢性调节剂和高能的底物,对缺氧、缺血和缺血后再灌注有良好的效应。近年来,果糖二磷酸钠在我院新生儿科已作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常规治疗药物之一。其在较快地改善心脏功能及保护心肌细胞方面显示出肯定临床疗效。

本文结果显示:应用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可使临床症状、体症,心肌酶谱较快地恢复正常,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果糖二磷酸钠作为细胞能量代谢性调节剂和高能的底物,新型的细胞保护剂,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治疗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选择。

参考文献

[1]万江,刘贺临,程黎.不同方法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2):201-202.

[2]寇静波,宋建华.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害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10):144-145.

[3]王会战,赵青爱,焦喜涛.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疗效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12,18(9):19-21.

相关热词搜索: 磷酸钠 缺血性 果糖 心肌 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