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市耕地硒资源分布研究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研究湖北省利川市耕地硒含量及资源分布情况,为当地兴办富硒产业及开发富硒农产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农户责任田自然地块为采样单元,采集利川市621个耕地土样,测定全硒含量,分析硒资源分布情况。[结果]利川耕地土壤的全硒含量为0011~6.121 mg/kg,平均值为0.439 mg/kg,处于富硒水平;耕地土壤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有一定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287 8,但与土壤pH相关性不明显。境内耕地富硒土壤呈不规则“y”字型分布,文斗、忠路、沙溪为粗壮的“y”脚,由西南角向东北、西北方向延伸。耕地全硒0.900 mg/kg以上的采样点集中分布于忠路文斗带、齐岳山脉(含福宝山)、寒池山脉和麻山山脉4个区域。耕地硒含量与煤关系紧密,含硒较高的4个区域均有大小不等的煤矿资源。缺硒地区主要分布在柏杨镇及齐岳山以西的建南镇、谋道镇。[结论]初步摸清了利川耕地硒含量及分布规律。
关键词耕地;全硒;分布;利川市
中图分类号S15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6)13-201-06
1817年,瑞典化学家Berzelius采用黄铁矿制取硫酸时发现了硒;1934年,美国发现牲畜食入硒含量过多的牧草引起中毒,故很长一段时间认为硒是一种有毒元素;直到1957年才发现硒对生命体有益,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将硒确定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硒是人体必需的14种微量元素之一,抗氧化性是硒的生化作用基础,能改善动物机体的免疫力,提高人体抗衰老、抗癌能力,并对重金属有解毒作用[1-3] 。
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硒国家之一,缺硒土壤面积占整个国土面积的1/3以上;从东三省到云贵高原,我国72%地区存在一条低硒地带,生活在缺硒地区的人口有4亿之多[4]。湖北恩施是“中国第一高硒区”,存在独立硒矿床,是迄今为止全球发现的唯一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硒矿床[2,5]。利川与恩施比邻,是一个典型的贫硒与高硒相交的地带,以齐岳山为界,把利川分为贫硒和高硒区,齐岳山以西为贫硒区,并有克山病流行,齐岳山以东则为高硒区,石煤硒含量平均达111.4 mg/kg[6] 。
土壤是动植物硒的主要来源,土壤中硒的含量及形态直接影响人体硒的摄入量,进一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1]。李明伟等[7]对利川茶园的硒含量进行了研究,但关于利川耕地硒含量及其分布规律鲜见报道。笔者研究湖北省利川地区耕地硒含量及其分布规律,旨在为当地兴办富硒产业及开发富硒农产品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土样采集
以农户责任田自然地块为采样单元,按NY/T 1121.1—2006标准采集耕地土壤样品621个,涉及利川14个乡(镇、办事处)中的13个,覆盖了575个村中的463个,样品覆盖率达到80.0%以上。各乡镇样品分布及覆盖村个数见表1。
14个乡镇中7个乡镇土壤样品覆盖率达到90.0%以上的村,元堡、沙溪、毛坝3个乡镇村实现了全覆盖;都亭办事处无土样;汪营、凉雾土样相对偏少,覆盖率分别为36.0%和489%;东城土样密集,但分布不均,覆盖率仅为55.6%。
1.2测定项目与方法
按农业行业标准NY 1104—2006土壤中全硒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检测。对前处理进行如下调整:土样量由2.0 g下调为0.5 g左右,样品消解由100 mL三角瓶改为150 mL消化管,消解温度为160~170 ℃,消解仪设置温度200~210 ℃,消解时间4 h以上,以土样变白或灰白色,液体变浅黄色或无色确定消解终点。
检测仪器为北京海光公司生产的AFS-230E原子荧光光度计,仪器设置条件:炉高8 mm,灯电流80 mA,辅助电流40 mA,负高压
300 V,载气流量400 mL/min,屏蔽气900 mL/min。载液为5.0%盐酸,还原剂为0.8% KBH4+0.4% NaOH。
按NY/T 11212—2006标准检测土样pH,NY/T1121.6—2006标准检测土样有机质含量。
运用平行结果和插入参比样对土样全硒、有机质、pH检测结果进行质量控制。
2结果与分析
2.1硒含量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表明,全硒含量为0.011~6.121 mg/kg,极差6.110 mg/kg,均值0.439 mg/kg。按谭见安[8]的“缺、少、足、富、高、过”6级分类标准统计,利川1514%的耕地硒含量处于缺少水平,83.41%的耕地硒含量富足,1.45%的耕地硒含量高过;耕地全硒含量均值接近富硒水平,达富硒以上水平的占28.66%(图1a)。按李家熙[9]的“极低、低、中、高(富)”4级分类标准,利川耕地平均值达到富硒水平,样品富硒比例达到36.39%(图1b)。
按水田和旱地不同耕作类型分类统计,旱地平均硒含量0.472 mg/kg,处于富硒水平;水田硒平均含量0.331 mg/kg,低于旱地,变幅也小于旱地。按土壤类型统计,硒的平均值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由高山的棕壤至二高山的黄棕壤至低山的黄壤,土壤硒含量逐步降低,紫色土最低,但最高值和最低值都出现在紫色土中。按不同成土母质统计,石灰岩(包含碳质岩、硅质岩等黑色岩系)发育的耕地硒含量最高,第四纪黏土母质发育的耕地最低(表2、3)。这与李明伟等[7]
对利川茶园土壤的研究结论不完全一致,他研究认为“第四纪黏土形成的土壤硒含量较高,这是较新的发现”。导致结论不一致可能与土样采集时对成土母质划分不完全准确有关。
2.2硒资源区域分布规律
笔者认为,谭见安[8]的6级标准更适合利川耕地硒含量分类。由表4可知,利川耕地硒缺少区域主要集中在建南、柏杨、谋道3个乡镇,建南耕地硒含量整体较低;其余乡镇耕地全硒大多处于富足水平;处于高过水平的9个样品分别分布在柏杨的栏堰,文斗的凤凰、黄土、新田榜、联丰,沙溪的高源,毛坝的联心、青岩、红卫9个村。从平均值看,建南最低0.097 mg/kg,凉雾次之0.298 mg/kg,变幅相对也小,标准差分别为0.060、0.097;50%的乡镇平均值在0.400 mg/kg左右,排前5位的分别为文斗(0.790 mg/kg)、毛坝(0.624 mg/kg)、忠路(0.582 mg/kg)、沙溪(0.567 mg/kg)、汪营(0.536 mg/kg)。
把178个耕地富硒以上水平采样点在利川地图上进行标识后发现,耕地富硒点呈不规则的“y”字型分布,西侧由齐岳山脉东北向西南延伸,东侧由柏杨镇的寒池山脉连接团堡镇的石板岭通过东城延伸至麻山山脉(包括元堡乡、毛坝镇及沙溪乡),最后延伸至“y”脚——忠路镇及文斗乡(图2)。
若把耕地全硒含量在0.900 mg/kg以上视为高硒水平,样品有48个,其中,文斗15个,忠路13个,柏杨、毛坝各4个,汪营、沙溪、谋道各3个,元堡2个,东城1个。大部分都在海拔800 m以上的二高山,且多在1 200 m左右,只有文斗的堡上、桐麻、新田榜和耳子山4个点在海拔800 m以下的低山。
把这48个土样标注到地图上,发现利川高硒耕地集中分布在以下4个区域(图3)。
第1区域:忠路、文斗高硒带,26个土样,由忠路西北角的新建、偏嵌、甘溪、龙塘、石盘、理智、理塘溪、黑林向西南延伸至文斗的龙坪、高峰、金龙、鹿街、联峰、安山、中原、林场、桐麻、堡上、黄土、黄连、凤凰、耳子山、新田榜(表5)。
第2区域:齐岳山脉、福宝山脉高硒带,9个土样,起点由齐岳山脉东北角柏杨的栏堰,向西南逐步延伸经谋道的鹿池、红光、堪金,汪营的高坎子、清江、鱼泉,直到福宝山脉南面忠路的长干、茶台(表6)。
第3区域:麻山山脉高硒带,9个土样,东南起沙溪的高源、黄泥塘,经元堡的友联、朝阳、洛阳,至毛坝的红卫、青岩、联心、桃花(表7)。
第4区域:寒池山脉高硒带,3个土样,集中在柏杨的东部与恩施交界处的罗圈、见天、桂花(表8)。
东城杨柳村的富硒土样点呈独立点状分布,该村海拔1 105.4 m,土壤类型为黄棕壤,成土母质为石灰石,水浸pH为7.54,硒含量为0.963 mg/kg。
2.3相关性分析
土壤全硒与有机质相关性分析:对398个成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0.287 8(图4)。
土壤全硒与pH相关性分析:对621个成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0.050 0。土壤全硒与pH无明显相关性,硒含量低于0.175 mg/kg的94个土样水浸pH为431~8.37,而硒含量高于0.900 mg/kg的48个土样水浸pH为4.47~8.39,两者pH的范围相当、极差相近(图5)。与煤相关性明显,4个高硒带均有不同储量的煤层出露,这与前人结论一致。
3结论与讨论
(1)利川耕地硒含量整体富足,最高值达到6.121
mg/kg,最低值为0.011 mg/kg,平均全硒含量0.439 mg/kg,与土壤有机质有一定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287 8;但与土壤
pH相关性不明显,高硒土壤往往与煤伴生。
(2)耕地缺硒地区集中在建南、谋道、柏杨3个乡镇,特别是齐岳山以西的谋道镇(不含齐岳山)和建南镇整体水平较低。耕地富硒采样点呈不规则的“y”字型分布,忠路、沙溪、文斗3个乡镇构成“y”字的粗壮脚,西侧由西南向西北延伸经福宝山至齐岳山脉东北角,东侧由西南经麻山山脉(包括沙溪乡、毛坝镇及元堡乡)通过东城延伸至柏杨镇的寒池山脉连接团堡镇的石板岭。耕地全硒含量在0.900 mg/kg以上的采样点集中分布在4个区域,即忠路文斗带、齐岳山福宝山带、麻山带、寒池山带。
(3)该研究土样数量相对较少,分布存在不均衡性,富硒带及相关结论需进一步证实;富硒耕地种植的作物是否同样富硒以及在缺硒地区施用硒肥效果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郭宇.恩施地区硒的地球化学研究及富硒作物栽培实验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2.
[2] 彭祚全,刘宗烈,吴承亚.生命元素硒——兼谈恩施硒资源[M].深圳:大中华文化出版社,2005.
[3] 朱云芬,向极钎,殷红清,等.硒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和GSH-PX活性的影响[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24-26,42.
[4] 董海兴.硒与疾病[J].中国疗养医学,2006,15(2):113.
[5] 邢丹英,金明珠,胡蔚红,等.硒的作用与硒资源开发利用[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3,23(3):231-235.
[6] 严本武.中国高硒地区的分布及分布特征[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3,12(1):27-29.
[7] 李明伟,黄飞岳,胡蔚红.恩施茶园土壤硒含量及与茶叶吸收量的相关关系[J].湖北农业科学,2010(4):832-834.
[8] 谭见安.环境生命元素与克山病[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
[9] 李家熙,张光第.人体硒缺乏与过剩的地球化学环境特征及其预测[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
相关热词搜索: 利川市 耕地 分布 研究 资源热门文章:
- 关于某县森林防火宣传“五进...2023-12-26
- 2024年xx市主题教育动员会上讲话2023-12-26
- 2024年度有关市人大在市直机...2023-12-26
- XX市发改委领导关于“修六心...2023-12-26
- 2024年经验做法:三大举措精...2023-12-26
- 2024年XX区长在区委主题教育...2023-12-26
- (合集)关于纪检监察干部教...2023-12-25
- 2024年度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2023-12-25
- 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安全工作...2023-12-25
- (24篇)办公厅、办公室“三...2023-12-25
相关文章:
- 耕地不是唐僧肉2021-09-26
- 王东京:保护耕地不单是经济问题2021-09-27
- 某乡镇耕地保护经验汇报材料2021-10-19
- 年对于耕地质量保护建设情况...2021-10-22
- 国土资源局耕地保护工作情况汇报2021-10-22
- 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问题探讨2021-10-23
- 在全市耕地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1-10-27
- 在全省耕地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1-11-03
- 加强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的对...2021-11-30
- 《中国信息报》:我国耕地后...2022-02-26
- 电力电子技术分布式发电运用2021-10-12
- 分布式先进控制软件技术应用研究2021-10-21
- 分布式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021-12-22
- 关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思考(...2022-02-23
- 适当发展分布式发电(高军彦)2022-02-25
- 分布式能源与中国的可持续发...2022-02-26
- 分布式能源政策导向和建议(...2022-02-26
- 基于BLUE估计的分布式CFAR检...2022-03-06
-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查询的研究...2022-03-08
-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原...2022-03-08
- 产品设计中形研究论文&产品品...2021-08-27
- 计算机维护系统软件应用研究2021-08-27
- 五年级下册语文研究报告对于姓氏2021-08-27
- 研究生课程学习总结2021-08-27
- 科学研究工作能力自我评价2021-08-31
-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简介2021-09-09
- 党建研究会工作报告2021-09-09
- 后勤工作研究课题2021-09-11
- 国际税收研究会秘书长事迹2021-09-13
- 优秀研究成果评选奖励办法2021-09-14
- 依托三江资源优势发展县域特...2021-09-13
- 对X镇立足资源优势发展镇域经...2021-09-20
- 强化资源管理,坚持依法兴林2021-09-20
- 依托资源优势 打造特色水产...2021-09-21
- 扬人文资源优势做旅游经济文章2021-09-22
- 建设资源节约型单位通知2021-09-22
-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2021-09-28
-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2021-09-28
- 论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2021-09-28
- 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治理整顿工...2021-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