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密度对机直播油菜汉油8号产量与抗病性的影响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以汉油8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机直播油菜产量和抗病性(菌核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栽培密度在30万~36万株/hm2范围时,汉油8号可以取得较高产量(210.04~215.91 kg/667m2);继续增加密度,油菜菌核病发病严重,倒伏明显,对产量有直接影响,也加大了机械化收获的难度。从经济角度来看,建议机直播油菜汉油8号的最适栽培密度为30万~36万株/hm2。
关键词:汉油8号;机播;栽培密度;产量;抗病性
中图分类号:S3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6)07-0036-03
Effects of Plant Density on Yield and Disease-resistance of Mechanical Direct Seeding Rape Hanyou No.8
XUE Yan,LI Ying,ZHANG Cheng-bin,WANG Feng-min,
CHEN Guo-peng,ZHANG Yong,LIANG Xiao-rong
(Hanzhong Agricultural Science Institute, Hanzhong 723000, PRC)
Abstract:Taking Hanyou No.8(Brassica napus) as material, the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plant density on yield and disease-resistan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est yield obtained when the planting density was from 30×104 to 36×104 plants per hm2, Above 36×104 plants per hm2, rape sclerotium disease increased seriously and lodging was obviously , which deceased the yield of rape and effected its mechanized harvesting. So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proper plant density of rape was from 30×104 to 36×104 plants per hm2.
Key words: Hanyou No.8; mechanical direct seeding; yield; disease-resistance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油菜等种植劳动强度大的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为此,国家逐步加大了油菜机械化生产研究的投入,明确提出要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增加油料的产量,保证国家的油料安全[1-2]。油菜机械化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须从品种、农艺、农机等方面协调解决。其中,选用生育期适中、株型紧凑、耐密抗倒、抗病高产优质的油菜品种是实现油菜机播机收全程生产机械化的重要前提[3]。
汉油8号是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的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多抗等特点,2012年4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2年12月通过国家审定,适宜长江上游冬油菜区种植[4]。为了筛选出汉油8号最适宜的机播密度,于2014~2015年对其进行机播密度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试验地点
供试材料为自育油菜品种汉油8号。试验在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老君镇金寨村进行,前作水稻。
1.2 试验设计与田间管理
试验采用单因素多水平、随机区组设计,设7个密度梯度,分别为18万株/hm2(CK)、24万株/hm2、30万株/hm2、36万株/hm2、42万株/hm2、48万株/hm2和54万株/hm2,机播行距35 cm。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21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20 m2。
10月9日机播,播种机使用川龙2BYJ-6型油菜浅耕精播施肥联合播种机,播种量3 kg/hm2。播种前施用远东公司产油菜专用复合肥600 kg/hm2(N︰P2O5︰K2O︰P= 15︰15︰15︰2.5)作底肥,1月13日冬灌并施用尿素150 kg/hm2作追肥。12月9日按试验设计进行定苗。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分别于2015年1月13日、3月12日和5月7日进行苗期、抽薹期和成熟期生长指标调查。成熟期考察各处理油菜的经济性状、抗倒伏性和抗病性(每小区在中间位置连续取样100株,调查各级病枝数,计算病枝率和病情指数[5]);5月17日收获,小区单独称产。试验数据采用Excel和DP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最后,根据产量结果及抗病性,综合筛选出汉油8号最适宜的机播机收密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栽培密度对苗期营养生长指标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与对照相比,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只有苗高是逐渐增加且变化显著,其他生长指标都是逐渐减少的,变化总体比较显著,但黄叶数变化不显著。这说明增大栽培密度降低了单株的营养生长量。
2.2 栽培密度对抽薹期营养生长指标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抽薹期的变化规律和苗期基本一致。株高开始是随着密度增大而增加的,在36万株/hm2时达到最大值(56.70 cm),之后有所降低。除黄叶数增加显著外,其他生长指标随密度增大而逐渐减少,总体变化较显著。这表明栽培密度和单株营养生长量呈负相关。
2.3 栽培密度对成熟期营养生长指标和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油菜的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总角数和每角粒数都随之降低,千粒重变化不明显,而分枝部位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而增高;菌核病的发病率、发病指数也随栽培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在18万~36万株/667m2的栽培密度范围内,油菜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在36万株/667m2的栽培密度下,产量最高,为215.91 kg/667m2;但当栽培密度大于36万株/667m2时,油菜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且差异较显著。
综合来看,当栽培密度在30万~36万株/hm2范围时,汉油8号可以取得较高的产量。继续增加密度,油菜菌核病发病严重,倒伏也越发明显,对产量有直接影响;同时,高密度种植也加大了机械化收获的难度。从经济角度来看,建议汉油8号的合理机播密度为30万~36万株/hm2。
3 结论与讨论
汉中地区油菜的高产适播期在9月25日至10月5日之间,由于试验期间雨水较多,播种机无法正常下地,所以导致播期推迟,较正常年份晚5~15 d,因此汉油8号的品种表现与正常时期播种的表现有所不同,具体表现为迟播对株高影响明显,与前期相比,后期株高随着密度的增加反而开始降低。
合理的栽培密度能协调群体和个体生长,有利于干物质积累,是油菜高产的重要基础[6]。油菜栽培密度的增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油菜单株的一些经济性状(如株高、分枝数和单株角果数等),但是随着密度增加,群体的叶面积指数和光能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充分发挥群体效应,最终表现为油菜群体产量的增加[7],而且植株高度和分枝数整体的减少及分枝部位的提高更有利于机械化收获,降低成本。
在一定范围内油菜产量和密度的增大呈正相关,但超过适宜范围继续加大密度,单株营养生长势弱,容易造成倒伏,且角果总数难以保证,反而导致产量下降。倒伏是影响油菜高产、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油菜倒伏后,光合作用受到影响,病虫害加剧,产量比正常油菜低。倒伏还使机械化收获无法进行,严重影响生产效益[8-9]。从此次试验结果来看,对于汉油8号这一油菜品种,既能保证高产,同时倒伏程度又较轻不影响机械收获的适宜机播密度为30万~36万株/hm2。
我国油菜虽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居世界首位,但是由于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成本较高,油菜生产比较效益低,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制约了油菜生产的发展。当今世界除中国以外的主要油菜生产国均实现了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而我国油菜机收水平还比较低,而这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油菜产业的发展。
今后,应加快优质油菜与农机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特别是探索适合机械收获的栽培密度及理想株型,使农艺性状适应农机收获要求,发展油菜机械化生产,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油菜产量,优化油菜品质,增加经济效益。只有全面协调解决好油菜生产机械化问题,才能实现油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10]。
参考文献:
[1] 谌国鹏,冯志峰,李 英,等. 我国油菜生产机械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中国种业,2009,(8):14-15.
[2]罗海峰,汤楚宙,官春云,等. 适应机械化收获的田间油菜植株特性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10,26 (1):61-66.
[3]吴永成,马 霓,黄晓明,等. 施氮量对中双11号油菜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4,32 (3):260-282.
[4]李 英,谌国鹏,孙晓敏,等. 国审油菜新品种汉油8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 经济作物,2013,(9):197-198.
[5]黄 琴,葛跃武,顾庆红,等. 不同药剂防治油菜菌核病效果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5,(22):129-132.
[6]陈红琳,陈尚洪,沈学善,等. 种植密度对四川盆地丘陵区移栽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0):142-145.
[7]郑 伟,肖国滨,李钟平,等. 油菜新品种(组合)98P37-21稻田免耕适宜播种量和移栽密度研究初探[J].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7):44-48.
[8]赵启菊,唐清华,王 峰,等. 油菜倒伏原因及其防止措施[J]. 农业灾害研究,2014,4(11):52-53.
[9]马 霓,李云昌,胡 琼,等. 我国南方冬油菜机械化生产农艺研究进展[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0,32(3):451- 456.
[10]刘建毅,苗 春. 油菜机械化收获对品种特性的需求[J]. 中国种业,2011,(10):12-13.
相关热词搜索: 抗病性 油菜 栽培 密度 产量热门文章:
- 关于某县森林防火宣传“五进...2023-12-26
- 2024年xx市主题教育动员会上讲话2023-12-26
- 2024年度有关市人大在市直机...2023-12-26
- XX市发改委领导关于“修六心...2023-12-26
- 2024年经验做法:三大举措精...2023-12-26
- 2024年XX区长在区委主题教育...2023-12-26
- (合集)关于纪检监察干部教...2023-12-25
- 2024年度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2023-12-25
- 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安全工作...2023-12-25
- (24篇)办公厅、办公室“三...2023-12-25
相关文章:
- 油菜机开沟覆盖免耕直播技术...2021-11-28
- 我国油菜产业发展透视2022-04-04
- 2010年乡镇油菜示范样板总结2022-04-15
- 感谢领导栽培话_22021-09-14
- 八角树栽培要点2021-09-28
- 烟草覆盖栽培技术分析2021-10-18
- 毕业实习报告:果树优质高产栽...2021-12-26
- 农作物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发展...2022-01-29
- 设施栽培蔬菜可行性报告2022-02-27
- 大棚春茬番茄栽培技术2022-04-09
- 浅析鲁西无公害大蒜栽培技术2022-04-09
- 福州地区水稻绿色栽培技术关...2022-04-09
- 水稻节水与旱作栽培技术2022-04-09
- 经济发展的密度效应2022-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