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现状

发布时间:2022-10-25 17:20:09 浏览数:

【关键词】中医院;治疗;恶性肿瘤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5-0271-01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公布的数据显示,2000年全球共有恶性肿瘤患者1000万,因恶性肿瘤死亡者620万,占总死亡人数12%。预计到2020年,全球癌症发病率将比现在增加50%,每年新增癌症患者人数将达到1500萬人[1]。因此,恶性肿瘤(以下简称肿瘤)的防治已成为医学界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中医药治疗肿瘤是一种多途径、多层次、多渠道及多靶点的整体综合治疗,“带瘤生存”和生命质量提高是其显著特点[2]。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研究现状主要表现在中医对肿瘤的认识治法、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本文着重从这几方面做一综述。

1 中医对肿瘤的认识和治法

中医对肿瘤积块的经典论述首见于《灵枢·百病始生》中的论点:“若内伤於忧怒,则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湿气不行,凝血温裹而不散,津液墙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在中医学中,气是指具有营养和推动机体发展变化的、无形的、有很强活力的物质及其功能,天气、地气、人气共同推动人的生命活动,完成各种新陈代谢。气行则血行,气结则血瘀,气利则水畅,气滞则水停痰阻[3],究其病机,主要是气滞而导致血瘀内停,至于湿热、风寒、痰浊均是促成气滞血瘀的间接因素,所以在治疗中应注重活血化瘀、扶正固本、化痰散结、清热解毒[4]。徐振晔[5]等提出。中医药分阶段防治恶性肿瘤术后复发转移优化方案:第一阶段为“扶正”;第二阶段为西医“祛邪”为主,结合中医扶正;而第三阶段,即本阶段中医“扶正祛邪并重”

2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实验研究

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大量的临床实验阐述了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中药的抗癌机制

2.1.1 抗突变作用

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是导致癌变的重要途径。实验研究表明,某些中药或复方具有抗突变作用。如人参、绞股蓝、绿茶、半枝莲、黄芪、六味地黄丸等均有抗突变作用

2.1.2 细胞毒作用

一些抗肿瘤中药的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细胞毒作用,即损伤肿瘤细胞的dna而发挥效力。许多中药及其提取物有直接抗肿瘤、抑癌的作用[6]。如从长春花中提取的长春碱和长春新碱对何杰金病、绒毛膜上皮癌、恶性淋巴瘤、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等均有直接治疗作用,其机制为抑制微蛋白生成,麻痹纺锤丝,从而使细胞有丝分裂中止于分裂中期,丧失其合成dna的能力,影响蛋白质的成。斑蝥素可延长腹水肝癌小鼠的生存时间,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其衍生物羟基斑蝥胺和斑蝥酸钠可降低斑蝥素的毒性,提高疗效,鸦胆子的提取物有明显的抗癌作用[7]

2.1.3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据报道[8,9]一些从中药中提取的生物碱,如汉防己碱、小檗胺等能有效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这些生物碱使人白血病早幼白细胞(hl-60)发生凋亡。从莪术中提取的抗癌有效成分榄香烯可阻滞肿瘤细胞从s期进入gm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迅速导致其凋亡

2.1.4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其分化

细胞的恶变是增殖和分化两者平衡的失调,失控的增殖是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特征。研究表明[10,11],许多中药或其有效成分具有良好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分化作用。如淫羊藿对hl-60有诱导分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升高细胞内camp/cgmp的比值有关。丹参酮对人宫颈癌细胞株mg180有较好的诱导分化作用

2.1.5 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

肿瘤组织在长到2mm以上时,需要生成新生血管才能继续增殖。所以,血管生成抑制剂兼有抗肿瘤增殖和抗转移的双重作用,已日益受到人们重视。中药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如人参提取物rg3抗肿瘤新生血管方面已为国内外学者认可。有学者证实姜黄素可抑制肿瘤的增殖和扩散,其不但能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还可使形成的微血管崩解[12]。有报道薏苡仁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和增殖、肿瘤细胞释放血管生成正向调控因子、干扰内皮细胞分化等作用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13]

2.1.6 中药逆转肿瘤的多药耐药性

肿瘤多药耐药是现代研究的一个热点,耐药原因多认为细胞膜蛋白异常:多药耐药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permeabilitylycoprotein,pgp)高表达被认为是产生mdr最主要的原因;此外,酶表达异常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如bcl22、c2myc、突变p53等均与耐药性的发生有一定关系[14]。刘叙仪等[15]研究发现,中药r3(补骨脂抽提剂)对mcf27/adr细胞具有耐药逆转作用,机制就是通过抑制p-gp的功能。靳英等[16]对植物多酚类化合物,如槲皮素、小檗碱、黄芩苷、芦丁、牛蒡子苷等的体外试验表明,槲皮素可对抗adm对mcf27/adr细胞pgp的诱导作用并持续下调其表达

此外国内学者还从中医药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17-18].提高机体免疫功能[19-20]等方面,通过实验研究探索中医药抗肿瘤的机制

3 中医药的临床应用

大量临床观察证实,中医药在提高机体机能状态、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促进骨髓功能、提高食欲、增加体力、改善睡眠、促进手术康复、增加放化疗效果方面都有比较好的作用。随着中医肿瘤学的发展,中医药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1]。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4 中医药治疗肿瘤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中药制剂对机体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目前在机制研究方面中药以单一性研究居多。单味中药的多种药理作用对肿瘤治疗甚至会导致相对或相反的效果。中医的辨证用药精华是多部位多靶点的作用,能够全面调节人体的内部环境。临床研究缺乏复方方面的研究,对药物剂量,剂量与配伍、疗效之间的关系,剂量与毒性、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针刺手法与疗效的关系,手法与毒性、不良反应之间关系方面的研究尚少[22],目前对中医治疗肿瘤的基础研究还不够广泛和深入,需要进一步的努力。未来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应重点建立疗效明确的中医治疗常见肿瘤的规范治疗体系,使中医症状量化,证候规范化。相信通过确定肿瘤中医疗效评价的客观化、定量化和标准化标准以及随着以人为本、重视生活质量等治疗新理念的确立,中医药在肿瘤的防治中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23~25]

参考文献

[1]佘靖.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现状与研究思路.世界中医,2006,1(1):4-5.

[2]阙华发,陈红风,徐杰男,等.生命质量与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探讨.中西医结合学报,2005,3(4)253-256.

[3]吴敦序.中医基础理论(第6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7~48.

[4]陈延滨,龚振林,李松.肿瘤的中医治疗原则及中药运用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02,19(5):13.

[5]陈文君,欧阳学农.从肿瘤转移基本过程与机制谈活血化瘀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5):325.

[6]张钧,曹杰.中医治癌经验精华[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07-110.

[7]潘敏求.中华肿瘤治疗大成[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64.

[8]李锦毅,黄飞,李德新.中医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免疫学机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3):40-41.

[9]李达,刘瑞萍,杨淑莲,等.中医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可行性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7):433-434.

[10]赵勇.淫羊藿甙对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phl-60分化的影响[j].中华肿瘤杂志,1997.19(1):53-54.

[11]和即人,郑新民.中医药诱导分化白血病细胞凋亡研究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1):64-65.

[12]thaloo d,singh ak,sidhu gs,et al.inh ibition of angi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 thelial cells bycurcum in[j].cell growth differ,1998,18:441-441.

[13]姜曉玲,张良,郭成浩,等.薏苡仁注射液对血管生成的影响[j].肿瘤,2000,20(4):313.

[14]候丽,陈信义.中医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特性与前景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杂志,2004,10(4):79-80.

[15]刘叙仪,孟松娘,杨敬贤,等.中药r3(补骨脂抽提剂)对耐阿霉素人乳腺癌细胞mcf7adr多药耐药的逆转[j].中国肿瘤临床,1997,24(5):325.

[16]靳英,周庚寅,张延国,等.植物多酚类化合物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筛选[j].山东大学学报,2002,40(6):497-499.

[17]李锦毅,黄飞,李德新.中医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免疫学机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3):40-41.

[18]李达,刘瑞萍,杨淑莲,等.中医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可行性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7):433-434.

[19]陈良良,梁华.中医药免疫调节治疗恶性肿瘤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9):839-841.

[20]柴可群,林胜友.中药对肿瘤免疫调节的实验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8):81-82.

[21]王记南,欧阳学农.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现状与展望中国医药导报2008,5(3):74-76.

[22]黄文权.中医药治疗肿瘤机制研究近况[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20(3):60-61.

[23]翟俊红.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现状和对策[j].江西中医药,2006,37(7):17.

[24]曾翠琼,吕琳,庞声航.壮医药防治肿瘤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6,8(2):43.

[25]花金宝.中医药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及发展趋势[j].癌症进展,2003,1(1):22.

相关热词搜索: 恶性肿瘤 中医药 现状 治疗 研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