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关注幼儿食品安全

发布时间:2022-10-25 19:10:04 浏览数:

近日来,哈尔滨市某幼儿园使用发霉大米的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此前,多地也曝出幼儿食品安全问题,如发霉的大米、生虫的麦片、过期的牛奶、不合格的食用油被端上孩子的餐桌等。通过调查发现,在幼儿食品安全缺失的背后,是标准失守、管理失心、审查失效、监管失灵等一系列行业软肋。业内人士认为,对于违规者,一经发现就要严惩,减少采用罚款、整改等实际约束力较差的手段,尝试推行“终身禁入”等制度,真正起到震慑作用。

幼儿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流程不规范,厨师“身兼数职”

按照规定,幼儿园厨房的正规操作流程是将食材采购、接收贮存、加工制作这三个环节完全分开,实行“专人定点”采购;采购来的食材也由专人储存看管,食材放置在通风良好的货架上,距离地面和墙面要有一定距离;厨房大厨只负责定量、配菜和加工制作。

但据调查,在一些幼儿园,往往一个厨师“身兼数职”,从采购到加工均由一人来完成。而且食材随意堆放、原料落地、餐具清洗不及时,卫生条件较差,有的还翻出了标有“不可直接食用”的食品添加剂瓶子。

压低成本,购买不合格低价原料

一些幼儿园的负责人会把采购、伙食等涉及财物的环节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常常为了节省成本而购买不合格的低价原料。

有业内人士表示,公办幼儿园伙食费按规定全部用于幼儿伙食,不得挪用,并且接受教育、审计、财政等多个部门监管。相比公办幼儿园的公益性,民办幼儿园的各项经费均自行调配,灵活性大,呈现出类似商业餐馆式的经营。

管理处于监督盲区

监管部门现场询问时,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民办园的园长就是“老大”,即使下面员工发现食材有问题,如何处理也是由园长决定。因此,幼儿园的食品管理处于内部监督的盲区。

业内人士认为应增加技术监管手段

一些学前教育专家表示,我国已经出台的关于学校、托幼机构的食品安全规定可操作性很强,如果严格按照标准做,上述问题是可以避免的。

哈尔滨市食药监部门的人士表示,“监管能发挥一些作用,但转变办园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才是根本。”哈尔滨一所公办幼儿园王园长建议,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办园人社会信用、从业经历等多方面的审查,严守资质审查标准,握紧托幼行业的“通行证”。

业内人士认为,加强前置资格审查、提高监管力度和频次、完善流程制度、增加技术监管手段等是扎紧幼儿园食品安全笼子的重要内容。除制度建设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幼儿园自身遵守法规条文的自觉性,要把已建立的机制转变成为切实可行的行为规范。

同时,对于违规者,一经发现就要严惩,减少采用罚款、整改等实际约束力较差的手段,尝试推行“终身禁入”等制度,真正起到震慑作用。

相关热词搜索: 食品安全 幼儿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