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个“制播分离”了得
上海的改革更注重的是“企宣分离”,但也只是有限分离
上海的广播电视行业进行了一次重大的体制改革,原来作为事业单位的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一分为二,成为负责节目播出和新闻节目制作的上海广播电视台,以及负责非时政新闻节目制作和广告等各类经营业务的上海东方传媒(集团)公司。前者仍然是事业单位,后者则是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出资控股的企业,并谋求在不久的将来上市。
上海方面把这次改革称做“整体实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但从其改革方案的内容来看,这次改革与前些年电视业一直在提的“制播分离”并不一致,上海的改革更注重的其实是“企宣分离”。
中国广播电视业的宣传任务与商业利益两种追求并重,宣传喉舌机构与创利产业两种职能并行由来已久。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广播电视机构是纯粹的国家宣传机器,功能单纯,经费完全由国家财政提供。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更是出于广播电视传播高额成本的巨大压力,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逐渐引进了在节目间插播广告这一典型的商业电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来纯粹国家广播电视体制的形态。
最初十几年间,广播电视行业的商业经营还带有“以宣养宣”的意味,但随着商业广告收入越来越多,多种经营业务越来越大,赚取更多利润似乎成为许多广播电视机构的头等大事。从这种意义上讲,中国的国家广播电视组织,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一种国家体制与商业体制的混合体。这种混合形态,无论对于体现国家政权意志还是对于公平的商业操作,都显示出纠缠不清的尴尬和混乱。
孔老夫子曾经提出“必也正名乎”,作为他的行动纲领。其实,上海广播电视业的这次体制改革,也是从“正名”入手,把大部分同商业经营和创造利润相关的业务从原来的宣传事业单位中剥离出去,建立一个名实相符的集团企业。一方面,让原来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的经营更具有合法性;另一方面,也让今后的商业活动更具潜力,更无羁绊。这样的“企宣分离”,大概很快将成为各地体制改革的模式,蔚然成风。
然而,等到从中央到省、区、市完成“企宣分离”,全国建立起200多家广播电视总台和200多家传媒(集团)公司,广播电视行业的乱局就能够从此澄清、天下从此太平吗?恐怕没有这样简单。
上海这次的“制播分离”,只是有限分离,企业的集团公司由事业的广播电视台投资控股,再加上两者天然的血缘关系,分离之名远大于分离之实。何况,如果全国都实行这种仍然以行政区划为依据、以原有的广播电视机构为主体的“制播分离”,出世的很可能又是一批“雌雄同体”的怪胎。到时,广播电视布局失衡,多频道、频率恶性竞争的局面难以改变;节目数量惊人却因低成本运作而总体质量低劣的现状难以改变;国家广播电视机构独家垄断资源,民营和体制外企业处于绝对劣势地位的格局难以改变;纠缠不清的尴尬和混乱可能还会延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的路很长,但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毕竟走出了意义重大的第一步。希望他们一路走好。■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相关热词搜索: 了得 分离热门文章:
- 关于某县森林防火宣传“五进...2023-12-26
- 2024年xx市主题教育动员会上讲话2023-12-26
- 2024年度有关市人大在市直机...2023-12-26
- XX市发改委领导关于“修六心...2023-12-26
- 2024年经验做法:三大举措精...2023-12-26
- 2024年XX区长在区委主题教育...2023-12-26
- (合集)关于纪检监察干部教...2023-12-25
- 2024年度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2023-12-25
- 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安全工作...2023-12-25
- (24篇)办公厅、办公室“三...2023-12-25
相关文章:
- 访送分离2022-02-17
- 水砂分离器的研制与应用(邢...20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