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禁酒令文化
摘 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在美国禁酒时期创作的最重要的美国文学经典之一,集中描绘了美国禁酒令引发的重大政治和社会问题。从新历史主义或文化研究所强调的文学文本与社会情境之间的关联、文学文本中的社会存在以及文学文本周围的社会存在等方面,阐释《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禁酒令文化,挖掘小说中禁酒令文化的多重表征,即美国民众纵酒狂欢、非法私酒泛滥、黑帮帮派争斗、政府官员堕落、时髦女性言行举止等,从而更好理解小说与禁酒令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禁酒时期;禁酒令;禁酒令文化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822(2016)04-0055-11
1. 引言
司各特·菲茨杰拉德(F. Scott Fitzgerald, 以下简称菲氏)发表《了不起的盖茨比》 (The Great Gatsby, 1925) (以下简称《盖茨比》)距今已90年整。国内学术界对该作品的写作技巧和艺术风格、主题思想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或盖茨比这一人物形象及其象征意义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整体而言,批评界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兴趣主要集中在它对美国梦的阐释和独特的叙述技巧上。”(杨金才,2002: 295)而国外学术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批评家们运用了包括心理分析、巴赫金理论、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性属研究、文化研究等在内的多种理论和方法对该作品进行研究,注重阶级、种族、性属等问题在作品中的体现。”(程锡麟、王安,2010: 174)这些研究至今并未全面阐释小说中因禁酒令所引发的相关问题。其实,菲氏创作的巅峰、创作《盖茨比》的时间以及小说的故事时间等都是处于美国历史上非常特殊的禁酒时期,即1919年至1933年间美国以法律形式禁止酿酒及售酒的时期。美国文学在禁酒时期再次繁荣,“1919至1929年是美国小说史上最活跃的十年”,(Doren, 1946: 322)菲氏在此期间创作的《盖茨比》是一部关于富有传奇色彩的私酒贩子的现实主义小说,它既是美国小说辉煌的十年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更是美国禁酒时期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文化研究的先驱理查德·霍加特强调,“文学批评应当逸出文本内部的象牙塔,充分关注文学文本与社会情境之间的关联。”(邹赞,2015: 130)因此,《盖茨比》和菲氏创作小说的社会背景——禁酒时期之间的关联不容忽视,该小说涉及美国禁酒令引发的重大政治和社会问题,是社会、文化、历史、意识的结合体。只有关注《盖茨比》与被称作“美国[20世纪]20年代历史倒退的三出重大丑剧”(赵一凡,1994: 73)之一的全国禁酒法案之间的关联,揭示小说中禁酒令文化的多重表征,即“作为对美国联邦政府出台限制酒类饮料法令的直接或间接反映,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初形成各种社会力量、时尚、现象、影响、言行、态度及举止等”,(Drowne, 2005: 7)才能深入把握和领悟小说的精神内涵。
2. 《盖茨比》中的禁酒令文化
1917年12月18日,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拟议中的宪法修正案并递交各州批准,两年后的1919年1月16日,该法案在国会获得通过并成为美国的根本大法,即第18条宪法修正案,该宪法修正案在1920年1月16日开始生效。具有戏剧性的是,禁酒令历经威尔逊、哈定、柯立芝、胡佛、罗斯福等5位美国总统后被废除。1933年2月20日,国会通过第21条宪法修正案,推翻了第18条宪法修正案。历时14年之久的禁酒令是传统表面上的胜利和实际意义上的失败,宪法第18、21条修正案的先后生效表明其实施结果适得其反,禁酒令的出台与废除从根本上动摇了美国政府的权威。禁酒令显然“构成了经验、本文性和历史的不可归约的核心”,它“制约着本文和本文性——即小写的本文和大写的本文——的生产、生存和解读。”(福克斯-杰诺韦塞,1993: 59)禁酒令的出台与废除成了美国法律史上的一大笑柄,“虽然禁酒令作为一项国策是失败的,但历代美国人却为之着迷,大众文化领域中尤为如此。不仅大量的电影……而且从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到托妮·莫里森的《爵士乐》(1992)等众多小说,都生动描绘了禁酒时期的时髦女郎、爵士乐、地下酒吧、犯罪份子等。”(Lerner, 2008: 2)禁酒令事件是透视当时美国社会的一面镜子,理查德·波斯纳(Richard A. Posner)认为:“法律作为文学的主题无所不在……文学作品的作者一直注意着法律。”(2002: 4)菲氏在《盖茨比》中描绘禁酒时期美国社会的种种现象,如贩卖私酒、黑帮猖獗、享乐至上和物欲横流的观念、打上金钱烙印的道德堕落等画面,都是禁酒时期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投射,也是禁酒令文化内涵的外在表征。
2.1 私人宴会的饮酒作乐
1919年10月28日,美国为了实施该宪法修正案而通过的沃尔斯特德法案,即国家禁酒法案(俗称禁酒令)“禁止制造、销售以及运输酒精含量超过0.5%的酒精饮料……除非禁酒执法者持有证据,证明私人住宅销售非法酒类,否则禁止搜查私人住宅”,(Slavicek, 2009: 51-52)这条法律条款间接明确了在私人住宅喝酒和为朋友提供酒会是合法的,它全方位影响了美国民众的生活,导致豪饮文化替代了旧式酒馆。虞建华(2015: 35)对小说的饮酒场面做过统计,“从叙述者出场来到黛西家开始,共有30次,其中醉酒场面7次,详细描述醉酒状态4次”。汤姆小型的家庭酒宴和盖茨比盛大喧闹的酒会典型反映了禁酒时期美国青年人的纵酒狂欢,这些场景都是因禁酒令的实行所激起的民众逆反心理的体现。
首先是小说第二章中汤姆及其情妇梅特尔在纽约市的公寓中举行的酒宴。汤姆毫不避讳的邀请尼克等人到其情妇的住所豪饮威士忌酒并非仅是一种摆阔炫富,更是禁酒时期纽约市民日常生活的一种典型写照。汤姆用来招待客人的酒显然是酒精含量超过0.5%的白酒,菲氏在小说中没有指明其获取渠道,但显然是通过走私等非法渠道获得的,因为菲氏特别强调,“汤姆从一个上锁的柜子里取出了一瓶威士忌酒”。(菲氏,2004: 28)尼克声称自己在这次聚会上喝醉了,“随后发生的一切都有点模模糊糊,像蒙了一层雾似的。”(菲氏,2004: 28)汤姆在这次临时聚会还邀请梅特尔的妹妹凯瑟琳、公寓楼下邻居麦基夫妇毫无节制地喝酒,“这瓶威士忌酒——已是第二瓶了——在座的人都频频要求斟上……”(菲氏,2004: 32)可见,在禁酒时期,法令越是禁止民众喝酒,人们越是起劲的聚在一起喝。在酒宴上醉酒的梅特尔对自己背着丈夫与汤姆私通的行为并不感到有任何耻辱之心,相反,“梅特尔把她的椅子拉到我的跟前,忽然间,她喷吐着微醺的气息向我叙说她第一次遇见汤姆的情形。”(菲氏,2004: 33)尼克虽然还对酒宴上其他人卖弄的言行举止感到厌恶,在道德上对这次聚会的粗俗和毫无情趣感到反感,但又发现自己被这帮人过分渲染醉酒的气氛弄得神魂颠倒,“每一次我想走时,总会有一场激烈的、难分难解的争论将我卷进去,像绳子一样把我拉回到椅子上。”(菲氏,2004: 33)正如霍顿等(1974: 325)所言,“禁酒令为青年人进行非法行乐提供了额外的机会。”汤姆在情妇的居所花天酒地的生活,正是美国富人阶层在禁酒时期的缩影。
相关热词搜索: 禁酒令 盖茨 了不起 文化热门文章:
- 关于某县森林防火宣传“五进...2023-12-26
- 2024年xx市主题教育动员会上讲话2023-12-26
- 2024年度有关市人大在市直机...2023-12-26
- XX市发改委领导关于“修六心...2023-12-26
- 2024年经验做法:三大举措精...2023-12-26
- 2024年XX区长在区委主题教育...2023-12-26
- (合集)关于纪检监察干部教...2023-12-25
- 2024年度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2023-12-25
- 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安全工作...2023-12-25
- (24篇)办公厅、办公室“三...2023-12-25
相关文章:
- 夜读《比尔·盖茨》有感2021-09-14
- 地税系统文化建设示范单位主...2021-08-27
- 全市廉政文化建设调研报告2021-08-27
-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装设计数字...2021-08-27
- 全市廉政文化建设调研汇报会...2021-08-27
- 浅谈银行合规文化建设文章合...2021-08-27
- 中国文化遗产日是几月几日?2021-08-27
- 5G数字文化产业创新思路分析2021-08-27
- 5G技术下数字文化产业机遇与挑战2021-08-27
- 廉政文化建设低碳环保意识分析2021-08-27
- 绿色教育下班级文化建设探索实践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