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黑土地长出金元宝
孙久仁,现为兴安盟科技局新能源应用研究所高级农艺师、兴安盟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负责人。
孙久仁从事农业科技工作近30年。作为农业战线的行家里手,他坚持把农业科技普及工作和带动农民致富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在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甘于奉献。他始终深入农业生产一线,用科技指导农民耕作、生产。他积极开展农村科普工作,依靠科技带领农民致富,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
2002年以来,他先后被评为内蒙古深入生产第一线突出贡献科技人员先进个人,国家科技部、农业部星火计划先进个人,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去年荣膺“全国劳动模范”嘉奖。
立足农业,大胆开拓,创办农业特色产业
孙久仁热心农村科普事业,普及农村科普技术知识,传播科学种田思想,倡导科学种植方法。1996年,他成功地完成叶菜类蔬菜和部分果蔬的保鲜试验,并在当地推广应用这项技术,先后建成了100余座微型冷库,年效益达到360万元左右。从1999年开始,他先后以重大项目、示范工程为载体,开展了兴安盟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通过科技扶贫推广种植富硒水稻、生态水稻(稻田养鱼、稻田养鸭)、食用菌、中草药、速生丰产林等十几项实用新技术,使农牧民增产增收,人均收入从以前的不足3000元提高到7000元。
为了让农民更快、更好地学科技、用科技,也为了更好地宣传立体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他建立了岭南香网站,在他的努力下,兴安盟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成为当地效益农业与结构调整的样板,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的基地,成为引导广大农民走向科技农业、走向市场的课堂。园区的建立和发展,激活了兴安盟优质水稻产业化发展进程,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从2000年起,在孙久仁的带领下,几经努力,建起了40座水稻工厂化育秧大棚,为800亩水田以及周边农户提供优质、高产、健壮的稻苗4万多盘,使当地水稻亩产超过500公斤,比1998年平均增产20%以上。在科技园区,他们还建立了50多亩科技试验田,分品种扩繁区、小品种试验区、品种展示区、栽培方式对比区、化控区等五个试验区。目前,随着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不断发展壮大,园区辐射面积达到10万亩,为5000余户农民提供技术服务。
打造“岭南香”品牌,积极开发销路
多年来,孙久仁带领兴安盟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以生产“岭南香”大米为主,以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以发展有机食品为目标,以产业化开发经营为主攻方向,深谋远虑,带领农民走入市场,奔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他认为科技人员必须有市场观念,必须在市场中寻找生存的空间,科技部门也只有服务于市场才能创造和获得效益,才能体现科技单位存在的价值。为使优质大米打响品牌,他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即邀请专家现场品尝给出评价,走出去积极参加农业博览会,开拓销售市场。
在科技园区成立之初,园区生产的大米还没有注册商标,大米品质很好但知名度很低,为了让园区的大米卖个好价钱,孙久仁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到外地找熟人托亲属,硬是将园区生产的26万斤大米比其它大米平均每斤多卖0?郾5—0?郾6元钱。
自2002年以来,他带领相关人员曾先后参加国际北京农博会四次、东三省一区(内蒙古自治区)农博会三次,还参加了四川农博会。多次参展“岭南香”都受到好评,产品销往呼和浩特、北京、重庆、大连、深圳、包头、鄂尔多斯等地,并在呼市、北京设立直接销售点,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产品供不应求。
园区刚成立的头几年,孙久仁每年有一半的时间吃住都在园区。到了插秧和收获季节,更是辛苦,他每天三四点钟第一个起床,要安排好当天的事情,还要把40个育秧大棚都走一遍,最后一个进屋吃饭。由于多年生活不规律,经常起早贪黑,前几年他得了结肠炎,到外地多次治疗,也没能痊愈。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不懈努力下,2002年园区生产的“岭南香”牌大米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内蒙古名牌农畜产品”。2003年兴安盟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被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授予“136特色产业化基地”。2004年园区通过无公害基地认证6.25万亩,并被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认定为“内蒙古自治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005年园区的《兴安盟水稻高效综合配套模式示范》列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006年园区获得兴安盟行署“东部区优质水稻高产项目”一等奖,同年“岭南香”大米被国家认证为“有机食品”,并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年顺利通过转换期,园区生产加工的“岭南香”牌大米在中国国际第五届农产品交易会上,荣获国家农业部“中国名牌农产品”殊荣。2009年,“岭南香”牌大米被内蒙古自治区品牌协会评为“内蒙古著名品牌”。现在“岭南香”牌大米更是得到了全国各地粮食销售企业的关注。在他的努力下,基地农户每年与全国各地粮食销售企业达成了5000吨以上大米的交易协议。
由于园区工作忙,孙久仁在自己的父亲、母亲病重住院治疗期间,一直没能照顾守候在老人身边,都是爱人、哥哥、姐姐、妹妹侍候的,甚至老人去世时他也没能及时赶到。现在一提起这些,孙久仁就非常伤心难过,觉得对不起老人。
农企合作,技术传帮,带领农民致富
作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科技工作者和负责人,孙久仁始终认为有责任向全盟稻农大力推广有机稻生产技术和稻鸭、稻蟹、稻鱼共育技术。兴安盟的乌市、前旗、扎旗都具备绿色食品基地条件,不充分应用就是浪费资源。基于这样的想法,园区出资2万余元,组织种植、养殖(鱼、蟹、鸭)技术专家到前旗、扎旗、乌市周边稻区讲课,把生产绿色有机大米订单、运行模式等都毫无保留的传送给农民,带动农民发展生态立体高效农业。
为加快技术推广应用,推动水稻产业的优化提升,生产出更多优质大米,大幅增加农民效益,他坚持采取“企业+基地+订单农户”的产业化发展运营模式,将订单农户组织起来成立了有机水稻专业合作社,把科学种田的技术传授给农民,用科学的思想武装农民,实现科学发展。重点是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与稻农签订合同,以远远高于市场的价格,足额回收达标稻谷。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坚持统一品种、统一栽培技术、统一价格、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六统一”标准,充分发挥品种多、技术先进、资金集聚等优势,开展技术交流,实现了规模效益,走出了自己的品牌之路。
目前园区拥有试验、扩繁基地100多亩。他们把全国各地,特别是东北地区水稻优良品种引进试验,进行对比、筛选,将那些口感好、抗逆性强、适合本地生长环境的优质水稻品种推荐给广大订单农户和周边其他种植户,每年在试种的水稻收获时,都会举办新品种产量、品质对比现场会,邀请农科专家、技术员和水稻订单农户,实地对比,选出高产优质的新品种,次年推广种植。近年来,共引进试验示范优质水稻新品种近100余种(含品系),扩繁优质品种17个。试验示范成功在当地获大面积推广的有6个,所有订单农户水稻种植呈现“两高一低”(高产量、高产值、低生产成本)的特点。
在生产耕作过程中,为了解决育秧、防病、治虫、除草和肥力试验等技术难题,园区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赴外地走访学习,回来后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创造出动植物共育的生态耕作模式,在稻田里养鱼、养鸭、养蟹。这一方法的实施,不但解决了稻田除草难问题,而且大大提高了地力。园区技术人员从品种选择、育秧、插秧、追肥、灌溉、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技术进行认真研究,并逐一示范给全体种植户。目前园区及周边地区98%以上的农户已经掌握该项技术。
为了保证有机肥源的充足供应,解决有机水稻的有机肥质次价高、肥源不足的实际困难,他带领园区技术人员多次赴区内外各地考察调研,终于找到了解决有机肥生产技术难题的办法。今年园区将建一座有机肥加工厂,预计年产有机肥5000吨,以满足当前所有合作农户实际生产需求。这样既保障合作农户可以用上物美价廉的有机肥料,大量减少开支,又能有计划的带动周边其他农户的加入,不断扩大有机稻生产规模。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在盟、旗县市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岭南香”大米成为兴安盟首选地方特色农产品之一,市场销售逐年扩大。园区的主要做法是,春天将种子发放给农民,秋天组织回收,园区全程技术指导,有机水稻订单价格比普通水稻贵一倍;绿色水稻订单价格每公斤高于市场价格0.4元;无公害水稻订单价格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郾2元;基地农民生产有机水稻比生产普通水稻每亩增收832元;生产绿色水稻比普通水稻每亩增收400元;生产无公害水稻比普通水稻亩增收200元;而且解决了农民生产与销售、生产与市场价格波动等矛盾。特别是园区在经营上尽可能将利益让给农民,通过基地带动农户的模式,1869户7476人已走上了致富路。在管理上建立了产品可追溯制度,此举得到农民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在2008年底—2009年初全盟诸多水稻生产、加工、销售企业效益不尽理想的情况下,“岭南香”牌大米产销两旺,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40多个,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
以市场为导向,运用高新技术开发新产品
园区生产的有机大米均为国家一级。这主要得益于水源为察尔森水库下游第一受益灌溉区,所以米质纯、口感好、米味浓,在同类产品中有较强的竞争力,目前市场需求量相当大。“三鹿奶粉”事件以来,人民群众消费安全食品意识更加强烈,为有效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园区集中精力大力开发有机水稻与稻鱼、稻鸭、稻蟹的共育,既提高了单位综合土地生产利用率,又为社会提供了安全食品。通过稻田养殖,培肥地力,以农家肥代替化肥,以生物措施代替农药,生产出高质量米、鱼、蟹、鸭安全食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
园区在主打品牌的同时,特别注重开发新产品,在成功开发有机大米的基础上,又陆续开发有机小米、有机杂粮和有机蔬菜。
多年来,孙久仁一直深入农业生产实践中,工作在田间地头,既主持科技园区试验项目又指导农民生产技术培训。他把加强科技传播,提高农民科技意识和种植水平作为主要工作来抓,几年来带领园区的科技工作者们累计举办各种类型的科技扶贫培训班百余次,培训人数近10000人次;共组织人员开展科普活动上千次,受益群众5万人次以上;组织宣传展览300余次,出黑板报宣传栏等百余期,接待参观学习的农民25000余人次;发放科普书籍4万余册,音像资料70余套。基地通过引进优质水稻新品种先进种植技术推广,培养了一大批乡土人才,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目前,园区被兴安盟工会定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基地,被兴安盟扶贫办定为科技扶贫培训基地。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兴安盟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成为兴安盟农业产业化开发的一个亮点,也成为了广大农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的一个培训基地。自治区副主席连辑和自治区科技厅、农业厅、发改委、盟委、行署的领导多次到园区检查指导工作,对园区取得的业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未来5年,园区计划将有机水稻面积扩大到2万亩,年生产有机稻2000万斤,发展“有机稻专业合作社”农户1200户,10年内实现有机稻5万亩,生产有机稻5000万斤,发展合作农户3000户,使生产有机稻农户人均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
只有发挥科技优势,增强造血功能,把农民带入市场,才能真正让父老乡亲早日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在近30年的工作中,孙久仁始终把艰苦留给自己,把成果送给农民,让农民真正尝到了科技成果带来的实惠。“让兴安的黑土地长出‘金元宝’,让兴安的农民腰包更鼓,让兴安人民和更多人吃到最好、最安全的大米”,一直就是他最大的心愿和奋斗方向。
30年来,他奔波忙碌在田间地头,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辅导农民学,帮助农民赚,全心全意,始终如一,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30年来,他秉持坚定信念,执着、充满激情地投身造福农民、改变农村的实践,献言献策、亲历亲为;
30年来,他勇于创新、勤于探索,不断总结有机水稻种植技术的成功经验,研究适合兴安盟地区水稻发展、农民致富的新途径、新方法;
30年来,他公而忘私、勤奋敬业,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胸怀和抱负,在农民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和威信。
做大一个产业,打造一个品牌,保护一片蓝天,造福一方百姓,这是孙久仁的远大理想,也是兴安盟赋予一个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成功的峰巅永远是一个新的起点,孙久仁的奋斗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责任编辑:张滨艳
相关热词搜索: 长出 黑土地 金元宝热门文章:
- 关于某县森林防火宣传“五进...2023-12-26
- 2024年xx市主题教育动员会上讲话2023-12-26
- 2024年度有关市人大在市直机...2023-12-26
- XX市发改委领导关于“修六心...2023-12-26
- 2024年经验做法:三大举措精...2023-12-26
- 2024年XX区长在区委主题教育...2023-12-26
- (合集)关于纪检监察干部教...2023-12-25
- 2024年度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2023-12-25
- 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安全工作...2023-12-25
- (24篇)办公厅、办公室“三...2023-12-2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