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构思

发布时间:2022-10-26 17:30:05 浏览数: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服务型政党作为重大战略部署被写进党的十八大报告,这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使命,建设服务型党组织要通过优化基层组织设置、健全党建为民机制、创新创优服务载体,不断完善服务网络,强化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

关键词: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3-0124-02

在党的十八大做出的工作部署中,把以群众为基础,服务基层群众和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党的主要任务,把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和完善作为主要工作。同时,以服务群众为核心也是各个基层党组织和部门实实在在践行群众路线、施行群众服务方针、积极深入地推进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要想从实质上加强和改进各级基层党组织的集成工作,必须依赖群众为核心这一基本定位,任何时候都必须紧紧围绕着服务基层群众这一主题,改变以往的传统观念、创新服务群众的新方法、健全服务机制和加强措施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建立起让群众安心和满意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点。当前,按照十八大精神的要求,紧密结合高校实际,不断提高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非常必要。高校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必须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主线,紧密结合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新变化,在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创新,重视思想建设,创新服务理念。

一、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意义

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对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的深化,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思路创新和方式方法转型的必由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是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必然要求。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很重要的是抓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通过强化服务解决基层组织突出问题,这是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具体体现和有力举措,必将极大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2.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寓领导和管理于服务之中,有利于改进工作方式、活动方式,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3.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础工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我们党的建设目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围绕这一目标来推进建设。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把服务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学习、服务、创新有机统一于党组织建设全过程,为实现党的建设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4.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客观需要。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服务为纽带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能够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使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

二、准确把握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内涵

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按照胡锦涛指出的“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的要求,引导和推动基层党组织主动把握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积极适应社会管理创新的新要求,把服务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强化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法、完善服务机制,全面做好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广大党员、服务科学发展、服务社会管理工作,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

1.服务人民群众。基层党组织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核心任务,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倾听民声、体察民意、纾解民困,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持久信任和支持,不断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2.服务广大党员。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尊重广大党员的主体地位,积极适应党员队伍结构、思想状况的新变化,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爱,不断增强党员对组织的归属感认同感,增强凝聚力向心力,激发战斗力,努力形成组织关爱服务党员、党员关爱服务群众的格局。

3.服务科学发展。基层党组织要积极主动地服务科学发展大局,围绕本单位的中心任务,推动服务理念和方法创新,推动服务效益和效率提升,在加快提升产业竞争力、城市承载力、民生保障力和工作推进力上进一步下功夫,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4.服务社会管理。基层党组织要主动承担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使命,健全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完善社会风险研判机制,加强对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分析工作,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矛盾纠纷,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

三、创建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举措

1.创建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一是有政治理论水平高、工作能力强且具有奉献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担任支部书记。二是选拔能够坚定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党性修养高,政治敏锐力强,本领大,办事公道,综合能力强,受同学们拥护的优秀学生党员担任支委成员。三是定期对支委成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工作职责,增强政治素养,习得工作方法。四是定期组织支委成员参加学校“大学生党员领导素质培训班”,增强支委成员党性观念和党员意识。五是建立完善的理论学习制度,加强党员理论学习,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六是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2.创建本领过硬的干部队伍。一是构建以目标激励、奖励激励、关怀激励、荣誉激励为主的学生党员骨干队伍的激励机制。二是创新以坚持“民主、公正、竞争”原则、创新选拔、任用标准为主的学生党员骨干队伍的选拔任用机制。三是完善以制定量化的考核指标、建立健全有效的奖励约束机制为主的学生党员骨干队伍的考核评价机制。四是加强以明确培养目标、丰富培养内容、创新培养方法为主的学生党员骨干队伍的教育培养机制。五是开展以“典型宣传教育”、“典型事迹报告会”为主的典型交流学习活动,引导、激励党员队伍学习先进楷模事迹,坚定信念、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创建功能实用的服务场所。一是充分发挥学生公寓主阵地作用,宿舍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基本场所,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通过“一帮一”、“一带多”互助小组、党员挂牌制等充分发挥学生公寓服务功能。二是充分利用学校周边中小学校资源,开展义务劳动、助学、助教等活动。三是充分利用学校周边孤儿院、养老院等社会福利事业组织,开展学雷锋等义务活动。四是充分利用学生公寓,创建“大学生党员之家”,通过党员“坐班制”开展服务工作。

4.创建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一是以学长辅学为载体,积极在新生中开展党员学长辅学工作,帮助新生尽快融入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来。二是以成立学习互助小组为载体,积极搭建党员辅助学习困难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平台,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三是以学雷锋志愿服务为载体,积极搭建学生党员义务劳动、助学、助教平台,使服务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四是以社会实践为载体,积极组织支部党员投身于“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投身于奉献青春、回报社会活动中去。五是以“学子楷模成才榜样”、“榜样的力量典型事迹交流会”的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组织党员通过报告、巡讲的方式向全体大学生分享自身成才经验。

5.创建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一是规范学习制度、加强党性修养,引导学生党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服务其他学生的观念,成为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二是健全培训制度、提高工作能力,通过分层次、多批次的培训,切实加强党员的工作、服务能力。三是建立检查制度、保证作用发挥,建立上级检查、同级互查、自我检查相结合的制度,为党员作用发挥的提供保障。四是严格考核制度、注重工作绩效,通过定期考核、指标量化、分层实施、注重绩效保证党员作用发挥。五是加强监督制度、形成良性循环,完善群众监督制度,使学生党员更好地接受广大同学的监督,更加严格地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形成良性循环。

6.创建群众满意的服务业绩。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支委班子队伍建设,建设服务型党组织要常抓不懈,做到有要求、有布置,有检查、有整改,有考核、有总结。二是要加强学习培训,切实提升支部所有党员素质,是所有党员树立牢固的政治观、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三是加强措施落实,进一步增强党员自觉性,推进了服务水平的提升。四是拓宽服务载体,从客观实际出发,围绕学生、围绕学校、围绕社会,拓宽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载体或平台。五是积极开展民主生活会、民主测评等,通过自查、互查、监查等形式查找自身不足,及时整改、不断完善,永葆党员的先进性。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抓好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是新时期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需要,应该成为当前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抓手。同时,还应该成为新时期坚持群众路线的新内容和新起点,成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执政基础的新共识和新要求。我们要不断探索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增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更加紧密地依靠群众,更加广泛地团结群众,更加勤勉地造福群众。

参考文献:

[1]刘晓君.密切联系群众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落脚点[N].黑龙江日报,2013-08-20(12).

[2]吴龙山.坚持群众路线建设服务性党组织[J].管理学家,2013(23).

相关热词搜索: 党支部 构思 服务型 高校 建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