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州何氏家族的书法
打开文本图片集
地处湘南一隅的永州,虽然地理条件并不优越,但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却出过几个响当当的人物,如唐代草书大师释怀素、宋代理学大家周敦颐;著名的浯溪碑林也在永州的祁阳县境内,颜真卿的《大唐中兴颂》至今屹立在浯溪之畔。到了清嘉道年间,周敦颐的家乡道州(今称道县,隶属永州)涌现出书法世家何凌汉家族。湖湘文库《湖南历代文化世家·道州何氏卷》前言中云:道州何氏卷——中国近代史上一道奇异的文化景观。
何凌汉(1772~1840年),字云门,号仙槎,湖南道州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一甲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先后充广东、山东、福建、浙江乡试主考官,曾任山东、浙江学政;历任顺天府尹、大理寺卿、左副都使,工部、吏部、户部右侍郎,晋左都御史,升工部尚书,兼署户部尚书。卒赠太子太保,谥文安。他长于诗文、书法。著有《云腴山房集》。子绍基,绍祺、绍业、绍京,皆精书法,史称“何氏四杰”。
何凌汉擅小楷和行书,其小楷以欧阳询楷书为宗,行书取法《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和董其昌,技法精熟,笔力精到,疏淡潇洒,风规自远。
何凌汉为官清廉,不治家产,唯好藏书,对子女课书极严。起初何绍基等人接受父亲指导从欧字入手,后转向颜体与碑帖融合,兄弟们在一起时常研究拓本、切磋书法,故绍基、绍业、绍祺、绍京四兄弟书法风格接近,父子五人_同名列《中国美术家名人辞典》。
有清一代,书法兴盛,清三代因康熙推崇董其昌、乾隆雅好赵孟頫,故以董、赵为代表的帖学笼罩书坛150余年,虽然名家辈出,但独树一帜的书家并不多见。至雍正、乾隆年间,由于文字狱愈发严酷,文人们逐渐转向考证以避祸,出土的金石一方面成为考证的工具,一方面又成为学书的范本。碑学自此兴起,至晚清流行,赵之谦、吴昌硕等为一时翘楚。但纵观清朝300年历史,最有成就且影响深远的书法家莫过于何凌汉的长子何绍基。
何绍基(1799~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蠛叟。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进士,官编修,历任国史馆和武英殿协修、纂修、总纂,国史馆提调,典福建、贵州、广东乡试,咸丰二年(1852年)出任四川学政。后因言降调,遂离官场,游学各处。曾主讲山东泺源书院,长沙城南书院、岳麓书院。通经史、小学,著有《说文段注驳正》《惜到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集文钞》等大量学术、诗文著作。
何绍基一生孜孜于书艺,上溯周秦两汉古篆,下至六朝碑版,皆心摹手追,取各家之长,融各体之奇,篆、隶、楷、行无所不工。早年为应科举考试,主学欧阳询、颜真卿两家。何绍基的小楷兼取晋楷,笔意含蕴;偶为小篆,不顾及俗敷形,必以顿挫出之,宁拙毋巧,并能掺入隶笔,而带行草笔势,自成一格。他临写汉碑极为专精,《张迁碑》《礼器碑》等竟临写了100多遍,不求形似,全出己意,至今其传世临本仍然不少。
何绍基主张“欲习鲁公书,当从楷法起”。他在题《争座位帖》诗云:“模楷得精详,传自张长史。莫信墨濡头,颠草特戏耳。欲习鲁公书,当从楷法起。先习争坐帖,便坠云雾里。未能坐与立,趋走伤厥趾。呜呼宋元来,几人解此道。”当然,何绍基成就最高的当属行草书。他主张“书家须自立门户”“学书重骨不重姿”。自颜真卿开创有别于王羲之的行书体系后,历代承其衣钵而成就卓著的书家并不多见,学颜者多只在颜真卿的楷书中讨生计,乾隆年间的钱南园也不例外。自颜真卿以降1000余年,唯何绍基成功地将其颜体楷书沉雄郁勃的气质融化到行草书当中,不见其形却深得其神,故成自家面目,世称“何体”。
何绍基的行草书采用回腕法,运笔方圆兼施,字字筋骨内敛,如壮士挽弓。这种执笔法远离正常生理习惯,故每次写字须“通身力到”,每次写完“汗湿襦衣”,别有趣味。《清稗类钞》称之为:“往往一行之中,忽而似壮士斗牛,筋骨毕现;忽而又如含环勒马,意态超群,非精究四体,熟谙八法,无以领其妙也。”其晚年书法已臻炉火纯青之境,笔意纵逸超迈,时有颤笔,恣肆老辣、醇厚深沉。他并不刻意追求墨色的变化,但涨墨法的自然运用,使得他的作品满纸烟云。何绍基一生饱读诗书,遍游大江南北,胸中藏丘壑,付诸笔端自然气势豪迈、气概非凡。
曾国藩家书(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六日)评价何绍基曾说:“盖子贞之学,长于五事,一曰《仪礼》精,二曰《汉书》熟,三曰《说文》精,四曰各体诗好,五曰字好,此五事者,渠意皆欲有所传于后少。以余观之,此二者,余不甚精,不知浅深究竟如何,若字则必传千古无疑矣。诗亦远出时手之上,必能卓然成家。”
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记载他的老师曾农髯曾称赞说:“何子贞七十岁以后下笔时时有犯险之心,所以不稳,愈不稳则愈妙。人称其篆书用笔道劲,貌似古藤,古朴典雅;隶书运笔浑圆,婉和韵雅,古拙朴厚,具有浓厚的金石味。”是“晚清二百余年第一人”。
何绍基的行草书风靡一时,同代学其书法者就大有人在,道光二十五年进士、官湖南永州知府的杨翰就极其服膺何绍基,学习何绍基书法几可乱真。齐白石在其自述中也曾说早年学过何绍基书法,其早期绘画上的落款也常见何绍基风格。自晚清、民国乃至当代,学习、研究何绍基代不乏人,原中国书协主席舒同也是学何体书法的代表。
何绍业(1799~1839年),字子毅,绍基孪生兄弟,以荫生官兵部员外郎。善书法,近其兄,精绘事,力追宋、元,花鸟、人物偶一涉笔,清超绝俗,不落恒蹊。因少时多病,遂究心歧黄,脉理入微,故有医名。其书法雄浑大气,行笔迅疾,未受何绍基颤笔书法的影响。其后人著名摄影家何华中现居北京,目前致力于何氏家族文化的研究,曾与笔者一同驱车千里到永州追寻先人文脉。
何绍祺(1801~1868年),字子敬,号勖潜,何凌汉三子。道光十四年举人,任广通知县,改江苏同知,调浙江,补台州知府,升道员。咸丰十年(1860年)署粮道,后辞官回籍。书法颜真卿,能承家学。
何绍京(1809~?年),字子愚,何凌汉四子,道光十九年举人,湖北候选道员。以诗词、书法及鉴赏名于时。其所绘花卉兰竹,随意挥洒,清逸雅秀;书宗颜真卿,晚兼董其昌。
何庆涵(1821-1892年),字伯源,何绍基之子。咸丰八年(1858年)戊午科举人,官刑部郎中。楷书师颜真卿、欧阳询,行书宗李北海,晚年书风近似其父。因作品鲜见,故书史不传。
何庆潋(1833-?年),何绍业次子,曾任常州府阳湖县知县。1860年5月太平军攻占常州,时任阳湖知县的他逃离常州。承家学,亦擅书。上海朵云轩藏有其行书扇面。
何绍基兄弟及后人受何绍基影响,要么师法颜字,要么直接学习何绍基本人的行草,但如齐白石所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无论是何绍基的弟弟们,还是他的后人都无出其右者,声名和影响有限,唯独其孙何维朴在民国期间长期寓沪上鬻字卖画,颇有点名气。
何维朴(1842~1922年),字诗孙,室名颐素斋、盘梓山房,何绍基之孙。以山水画著称,宗娄东派;书摹其祖何绍基亦得其形似。同治六年(1867年)副贡,官内阁中书,协办侍读,江苏候补知府。
何维朴晚年寓上海盘梓山房。其画清远高妙,无时流霸悍草率习气,对于古画之鉴别尤精。少精篆刻,宗秦汉,晚年倦于酬世不复作。有印文日“清凉山下转轮僧”。收藏古印甚多,有《颐素斋印存》六卷传世。
何维栋(1852~1887年),字研荪,何绍业长孙。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科进士,得选翰林院,官刑部主事,后入台湾巡抚刘铭传幕僚。通经史,能诗文,尤擅作赋。书宗颜真卿,圆熟道劲。著有《十六观斋遗集》《宝凤阁随笔》等。
何维棣(1856~1913年),字棠荪,何绍基孙,何维朴之三弟。光绪壬午(1882年)举人,四川候补道。1896-1897年任四川洋务总局委派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委员,即四川大学首任校长。工书法,有《潜颖诗》。
何维楝(生卒年不详),字琴荪,号静轩主人,何绍业三孙,何维栋之弟。何维榛博学多闻,是著名的谜家,著有《静轩主人灯虎》,该书已被收入《中华谜书集》(第二册)。亦擅书画。
何维构,字肯荪,号继曾,何绍京之孙。民国初年苏州城防部队军官。承家学,有一定数量的书画作品存世,拍卖市场偶见。
何积祜(1880-1934年),字翼芸,号韶华馆主,何绍业曾孙。光绪二十九年癸卯科举人(何氏家族最后一位举人)。他接受民主革命的新思想,反对袁世凯独裁。民国初年,曾为四川督军陈宦重要幕僚之一。后辗转到陇南镇守孔繁锦幕下,于1921年出任西和县县长,在任一年多,为官清廉,有益地方,深受赞誉。
何积祜的书法秉承家学,书风大气磅礴,下笔不凡。他的书法楷隶皆长,楷书深得魏碑真意,隶书行笔舒展,风格与楷书相似,时有书坛巨子的美誉。有诗文及书画作品存世。著有《莲心室诗文》稿本(现藏于湖南图书馆)。
何积祉,约活动于清末民国年间,何绍业曾孙,何维栋之四子。1933左右,撰写《渴斋印存题辞》一文。擅书,惜未见传世作品。
何善垣(1901~1990年),生于湖南湘潭,何绍业四世孙,何维栋之孙。
民国16年(1927年),何善垣26岁时,受国民政府高级官员、财经专家俞鸿钧(1899~1960年)赏识成为其重要幕僚;民国38年4月上海解放前夕,何善垣奉命协助俞鸿钧将中央银行金库库存黄金92万两及8000万元美钞抢运往台湾。1951年,俞鸿钧出任台湾省主席,何善垣随之转任省府主任秘书;退休后获聘为“央行”顾问。乃台湾著名书法家,擅隶、楷、行、草,为台湾中国书法学会创会发起人之一。
何华中(1963年生),何绍业嫡孙。自学摄影,使用大画幅技术相机拍摄黑白影像作品,其艺术影像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参展。曾获得国际摄影联合会奖章。近年来致力于何凌汉家族的研究,所著《何绍基年谱简编》被收录人国家出版项目湖湘文库《湖南人物年谱》。
何凌汉一门书法相传。何凌汉的墓志由何绍基书写,何凌汉墓位于今长沙望城黄金乡,可惜毁于20世纪50年代,所幸笔者友人收藏了何绍基为其父书写的《御赐碑》和《神道碑》拓本;何绍基的墓志由其子何庆涵书写(何绍基墓在今湖南省政府西门),也算是一段书坛佳话。
责编 潇然
相关热词搜索: 书法 家族热门文章:
- 关于某县森林防火宣传“五进...2023-12-26
- 2024年xx市主题教育动员会上讲话2023-12-26
- 2024年度有关市人大在市直机...2023-12-26
- XX市发改委领导关于“修六心...2023-12-26
- 2024年经验做法:三大举措精...2023-12-26
- 2024年XX区长在区委主题教育...2023-12-26
- (合集)关于纪检监察干部教...2023-12-25
- 2024年度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2023-12-25
- 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安全工作...2023-12-25
- (24篇)办公厅、办公室“三...2023-12-25
相关文章:
- 五年级下册书法课教学设计2021-08-27
- 拍场书法作品行情分析.doc2021-08-28
- 陈独秀书法2021-09-08
- 创办书法特色学校的实践与研究2021-09-26
- 王国维书法《人生三境界》2021-09-28
- 书法作品幅式2021-09-28
- 书法作品表,(2)2021-09-28
- 教师书法作品展示活动2021-09-28
- 小学书法作品练习纸2021-09-28
- 丁祥红原创书法作品欣赏!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