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万丈高楼从“字”起

发布时间:2022-10-27 12:05:03 浏览数:

【新闻背景】昨夜西风凋碧树

高考语文新大纲规定: 作文每错一字扣一分

2008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已“出炉”,与去年相比,考试性质、考试能力要求、考试形式等方面均保持稳定,仅在细微的方面进行了调整。

今年的考纲对于写作的书写规范,较去年有很大变化。去年的语文考纲中注明错三个字扣一分,扣满三分封顶。今年则是在写作的“基础等级”中加了一个注解,即每错一个字扣一分,重复不计。此规定一出,立即引起了考生、家长乃至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

【网友热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新规出台,褒贬不一

赞成:

——这是在考一种态度!

——错一字扣一分有点少,谁会认为错字连篇的文章会是好文章?

——为了出国还要背2万英语单词呢。连汉字都不会写,你还写中文文章,干脆写英文算了。

——错字连篇的文章让人意兴阑珊,这样做是很好的,可以让更多人注意规范汉字书写。

——这个字其实不需要额外去记什么的,只要平时用时严格搞准,出现错误即时更正就可以了,是不能忽视的。

——不写错字难吗?大家知道不知道合同里有一个错字可以输掉所有?知道不知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是在考一种习惯!一种态度!一种原则!

——这个规定也是有针对性的,现在的学生,对写错别字不当回事,网上许多留言可以看到错别字泛滥。这个规定有助于纠正这种现象。

反对:

——扣分应该有封顶。

——写错字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常事,应规定允许错多少个字不扣分,超过扣分,最多扣分不能超过5分。

——错一字扣一分?会导致什么结果?

——以前学古文时所谓的通假字就是错别字,既然我们能够认可有错别字的古文,为什么不能认可有错别字的作文?

——语文应该注重文学素养,对于文字应该是宽容的。

——这样下去,语文教育又将过多地纠缠于工具性,而降低了其有待于大发展的人文性。众所周知,降低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特点,将会让语文教育显得更加枯燥。

【作家观点】魏明伦张贤亮均认为高考作文应该考的是文采

魏明伦:李白杜甫来考也不行

有“鬼才”之称的四川著名作家魏明伦戏谑这是考试中的“咬嚼派”。魏明伦说,文学界有一群人喜欢“咬文嚼字”,所以大家称他们为“咬嚼派”,想不到高考竟然也开始“咬嚼”起来。

魏明伦说,他写文章喜欢“细水长流”,慢慢思考。高考时间本来就紧,只适合考李白那样的“捷才”,而不适合考杜甫这样“思考型”的。现在又来这样的规定,“捷才”也患得患失困难起来了,不知道高考到底想选拔什么样的人才出来?

“一个字扣一分太苛刻了,罪不当罚。”魏明伦认为,好文章从来都是看立意、才气、思想,如果有篇质量上乘的作文就因为错了几个字,没有得满分,实在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张贤亮:制定规矩的人不懂文学

曾因写作《我的菩提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名扬海内外的著名作家张贤亮直言:“我是完全通不过高考语文考试的。”张贤亮认为这种新规很可笑,完全不科学。“不知道教育部在想什么,这些制定规矩的人,完全不懂文学,幸亏我没有当评卷老师,否则我要愁死了。”

张贤亮说,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而学生们都是手写作文,草书、行书、楷书的字体各有不同,比如行书中一些字是会省略笔画的。“如果从小练习行书的考生在作文时写字不规范,又怎么评?”

张贤亮还强调了什么是好文章,“没有错别字的不一定是好文章,错别字很多但文采飞扬的仍然是好文章。”张贤亮认为,一个有成就的作家或者语文教师,手写文字错字率万分之三以下都是可以容忍的,何况还是在那么短的时间中要写出一篇成形文章的高中生。“他们能完全写出没错别字的文章,我都佩服他们。”

郑渊洁:我们需要捍卫母语、捍卫传统文化、捍卫中文尊严?

有记者采访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他首先就坦言自己把这项新规上升到了“捍卫中文尊严”的高度。郑渊洁说,对于许多高中生来说,上大学是他们那个年纪惟一的人生目标,这个规定让他们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母语上。“我希望再严一点,错一个字扣2分,或者错一个字就打0分!”

郑渊洁之所以如此激动,是因为他发现身边很多年轻人母语基础太差了。“年轻人动不动就说什么PK、CEO,我都听不懂。”郑渊洁认为,中国青年一代受英文侵害太多,这也是考试制度促使他们重视外语而忽视中文的。“前段时间不是还有传言说,要用英语来考奥数吗?”相对轻中文的教育模式,使得许多年轻人连简单的中文信函都无法完成。“我的工作室里一些才毕业的大学生,写的一些信件简直惨不忍睹!”

郑渊洁说,我们需要捍卫母语、捍卫传统文化、捍卫中文尊严。

【师生态度】为“伊”消得人憔悴

学生: 文科生“不屑” 理科生“恐惧”

“今年作文错一字扣一分,太吓人了!按此规定,谁还敢动笔啊?”当把今年的新规在课堂上宣布后,教室里立即像炸开了锅。之后,同学们在课间和学习的间歇,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关于今年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新规。

一向比较擅长写作的文科生们也是满口 “不屑”:“作文应该考思想、才华,又不是辨字游戏!”有一些学生认为,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不应该如此“量化”折磨考生。还有很多学生担心,自己平时的一些用字习惯会成为考大学的最大拦路虎。理科班学生们更是牢骚满腹,谈错“字”色变,充满恐惧。

的确,“本来作文就是不少理科生的弱项,再加上考试时间紧,精神高度紧张,哪有不写错字的?”不少学生向我们倾诉苦恼。作文要求如此严格,迫使许多理科生不得不调整复习计划,将复习汉字字形放在首位,花大量的时间去背去写。因为他们懂得,“高考中,大家都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一分可能就是上不上线的区别,错一个字就有可能考不上大学,错一个字,也许就会改变他们一生的人生轨迹!”

老师:以不变应万变:紧急训练学生易错字

上有新规,下有应对。我们了解到,许多学校高三教研组都已经调整了教学计划,加重了对形似字、音近字的辨别以及写作的训练。有的老师还火速制作了一本本厚厚的字形复习资料,那上面全都是教师们搜集的“容易写错的字”的辨析,有的甚至把第一轮复习中有关字形字义的章节再次进行了重温。

老师们对这个新规的出台,惊诧之余,尚能理解,进而接受,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只要是语文教师,对于学生作文写错别字,都有深刻的体会。当前,加强汉字规范化训练已到了十分危急的地步,网络普及,规范写字的忽视,所谓校园流行语的风靡,让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显得多么软弱无力。高考出新规,加强汉字书写规范化训练,正是应时之需,这是国家对语言文字的规范要求,是一种导向。

【背景探讨】高考作文新规出“重拳”的背后

一、我国汉字规范书写的政策背景

目前,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日益普及,机关、企事业都有无纸办公的呼声,使写字教学受到了挑战,全社会汉字书写水平整体下滑。教育部教《关于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对写字教学给予了高度重视。

国家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写字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对中小学生的书写有明确的规定。

近年来书法教学不仅为小学、中学乃至大专院校所重视,同时也得到整个社会的重视。在上海、广州等地的一些有知名度的企业都已经在执行“以字识良才”的标准了。写一手好字已经像英语、电脑、开车、速读等成为人才必备的最基本的技能了。在基础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中小学生的硬笔书法教学显得十分重要。这是因为硬笔书法是艺术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结合,属于基本技能的训练。它可以指导帮助我们正确地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出规范、美观的汉字;写好硬笔字,有利于工作、学习、生活、效率、效益。过去,良好的毛笔书法是通向仕途的一块敲门砖。时至今日,一手好的硬笔字仍然是人们社会交往中的得力工具;学习硬笔书法能培养自己认真负责、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字是人的第二仪表”,“字是一个人文化修养的内在表现”。一个人能写一手好字,是其修养和才气的凝聚,是其毕生拥有的一种幸福;在硬笔书法练习的过程中,必然要习诵古人的诗文佳作,学习先哲的思想和人品,了解历史。因此,也是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其实,一直以来,高考阅卷老师在阅卷时,对错别字较多的作文,所给的分数都不是很理想。反之,对书写正确、认真卷面整洁的作文,都给了一个很好的印象分。这在大纲没有明文规定以前,几乎是阅卷老师的共识,因为,一篇作文白字连篇,其质量不用细看,可以想见。这几乎是不是规则的规则。直到近年来,考纲给了阅卷老师一个具体的评分标准:写错三字扣一分,有的省份政策宽一些,写错5个字扣1分,重复不计,最高扣3分到5分不等,。据有关权威专家表示,去年,海南、广东、山东、宁夏等四个省区当年的新课改高考大纲,已经加大对作文错字的扣分力度,其规定的扣分上限是5分。对于今年的考纲规定“作文错一字扣一分”的新规,据各省教研员推测,考纲虽没有明确规定上限,估计提高到6分—10分的可能性较大,至于上不封顶之说,没有明文规定,不大可能,也不合情理,广大考生家长也不容易接受,况且于选拔人材的宗旨也相悖。

二、写字现状堪忧

“凡事没有无来由的因,也没有必然的果。”高考作文错一字扣一分的新规出台,让我再次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内涵。

先请大家做两道小测验题,请把下面两句文字翻译一下:

1、偶粉稀饭酱紫。

2、介个银为虾米表见偶。

请大家不要误会,这不是文言文翻译题,而是我刚满十岁的女儿考我的题。不怕大家笑话,女儿看着我抓耳挠腮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尴尬样,轻蔑地对我说:“这么简单的题你都不会做,你怎么还带了这么多年的高三学生了呢?”一句话噎得我半天说不出话。“我来教你吧。‘偶粉稀饭酱紫’,就是‘我很喜欢这样子’。‘介个银为虾米表见偶’,就是‘这个人为什么不要见我’。”我不得不向女儿虚心讨教,为什么会是这个意思呢?

女儿摆出一副老师的模样,在小黑板上认真地一笔一画写起来:

我不叫我,要叫“偶”,

人不叫人,要叫“银”,

支持不叫支持,要叫“顶”,

不懂不叫不懂,要叫“晕”,

倒霉不叫倒霉,要叫“衰”,

尴尬不叫尴尬,要叫“汗”,

喜欢不叫喜欢,要叫“稀饭”,

意见不叫意见,要叫“拍砖”。

没不叫没,要叫“米”,

很不叫很,要叫“粉”,

好不叫好,要叫“强”,

不要不叫不要,要叫“表”,

这个不叫这个,要叫“介个”,

东西不叫东西,要叫“东东”,

什么不叫什么,要叫“虾米”,

这个样子不叫这个样子,要叫“酱紫”,

蟑螂不叫蟑螂,要叫“小强”,

年轻人不叫年轻人,要叫“小p孩”,

祝你快乐不叫祝你快乐,要叫“猪你快乐”,

我爱你不叫我爱你,要叫“你去死”。

“你可要好好学,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会,不然,小学生你都教不好。”

听女儿一言,胜教十年书啊。我不得不感叹,都是网络惹的祸啊!

网络给我们带来了便利,这勿庸置疑。然而,它对我们的下一代的影响也是前所未有的。不错,同学们在网上可以很便利地查阅资料,可以开阔视野,加深阅历,然而由于家长老师疏于引导,再加上网络语言的无孔不入,更主要的是青少年本身具有的判逆性,对新生事物的好奇,接受能力之强,对是非辨别能力又较弱,导致部分青少年过分沉溺于虚拟网络世界,反而对现实生活缺乏热情,对家长的劝导,无动于衷;对老师的教诲,觉得心烦;对学业课程的学习,视为负担……

这些表现在考场作文上,最直接的就是——

1作文中频现错别字

我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十多年,“高中生作文时写错别字,那是家常便饭。”错的情况也大体相似,而且写的错别字主要是“别字”,同音字、形近字占大部分,比如“无上光荣”写成“无尚光荣”,“辨析”写成“辩析”,“报复”与“抱负”等等。

对于阅卷老师来说,这些错别字的影响不仅仅是扣分,过多的错别字只能说明该考生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表达能力差,会影响老师对考生的印象,进而影响作文的总分。

2语文功底不扎实

错别字泛滥,对所有语文老师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这反映了部分高中生语文功底方面存在的问题,冷静下来思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1)上网聊天玩游戏多。网络聊天错别字满天飞,网络上很多人自律性不强,错别字意识很差。有的同学不上网,但是用电脑很多,只要会拼音输入法,电脑就会把正确的字显示出来,同学们根本用不着去思考某个字该怎么写,这个字和形近字在书写和意义上有什么区别。

(2)读经典书少看娱乐消闲多。同浮躁的社会一样,很多高中生也不肯安静下来阅读一些经典书目,品味书中词汇的运用。网络上的书目,鱼龙混杂,且大多像上面所列的网络语言,文理不通,但学生却津津乐道。

(3)课业负担重写字作文少。高中生课业负担重、作业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中生写作业情绪急躁,贪多求快,不肯放慢速度。(一位高中语文老教师)

【专家支招】高三考生如何过好把字写正确写规范这一关

一、多写。每篇课文的生字、新词,使用频率高的成语,要求背诵的诗词以及名篇名段、名句名言等等都应该反复写,反复记。集中改错。收集自己作业作文、报刊杂志、广告、标语、宣传栏中的错别字,把错别字加以改正,通过比较,减少写错别字。

三、归类。把音同字不同、字同音不同的常用字罗列出来,通过比较字型的异同、读音的差异、意思及使用范围的区别来达到减少写错别字的目的。

四、分析。了解汉字的造字特点,根据我国的“六书”造字法,字形与事物的形状、性质等方面有很多联系。根据字形的结构特点去推知汉字所表示的含义,从而达到少写或不写错别字的目的。

其实,广大考生也大可不必惊慌,平时只要有意识地注意书写,把文字表达清楚。笔者相信,个别的走笔之误,瑕不掩瑜,毕竟阅卷老师是阅作文,不是专挑学生错别字的,文采、思想始终是占作文第一位的。况且,在第一轮课本复习时,大多数同学都已过了字词这一关,只不过过了较长时间,又遗忘了。所以,心存恐惧,只要克服心理上的恐惧,战略上渺视它,就没有我们越不过的坎;战术上重视它,就没有我们翻不过的山。

【任重而道远】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博大精深的古老民族。悠悠五千年,伴随着中华文明一路走来的是什么?是一个个精美的汉字。把汉字喻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根基”是丝毫不为过的。汉字不仅是中国古老文明的象征,还是能够使现代各国文明超越语言的不同而彼此沟通交流的最佳媒介。然而近几年来,与世界潮流日益兴起的“汉字文化热”相比,中国国内对本民族文字的认识和重视的情况相反且令人担忧。这其中尤为汉字的书写——中国人不能写好“中国字”几乎成为了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本民族的东西,最代表我们民族个性的名片,我们怎能丢呢?!

写字教育担负着传承中华文明的使命。中华文明的发展与汉字书写不可分割。因为文化的流传依赖于汉字这个特殊的载体,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其实就是汉字书写演变的历史。无论是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还是隶(八分)、草书、行书、楷书,它们对中国文化的诠释深刻而周详,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博雅而细腻。我们从对汉字书写的研究中,看到了中国文化中富有生机的精华,更看到了书法艺术中所蕴涵的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因此,我们可以说,汉字的书写,其本身就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化现象,既包括了书法艺术所涉列的书家、书史、书学、碑帖,又融进了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不同学科的精髓。一句话,汉字的书写本身有着相当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文化的角度出发进行写字教育,就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写字、写好汉字,更重要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汉字书写背后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进而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

写字教育承载着促进人类和谐发展的重任。在当前,“人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了世纪性的教育主题。“处于‘人的革命’时代之中的中国教育,必以促进人的转型为己任。”中小学写字教育更应理当如此。这是因为,写字与人生命发展的关系实在太密切了。自古以来,关于书法与生命关系的论述就很多。苏轼在《论书》中说:“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成书也。”在苏轼看来,写字需要的是整个生命的投入。黄庭坚的《论书》也说:“《兰亭》虽真行书之宗,然不必一笔一画为准。譬如周公、孔子不能无小过,过而不害其聪明睿圣,所以为圣人。不善学者,即圣人之过而学之,故蔽于一曲。今学《兰亭》者,多此也。”黄庭坚的这段话有着很深刻丰富的文化内涵,他告诉我们学书如此,学做人更应如此。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也已。”写字需要生命投入,而投入了生命全部写出来的字则必定“字如其人”。十分明显,写字对人的独立人格、独特个性的形成,对人生命涵养的丰富和提高有着巨大的影响。另外,从智力的角度来看,写字也有利于人的智力发展。用手写字是脑思、眼察、足安、臂开、身正、手动的一系列联动式的运动过程,各个环节需要平衡、协调、配合才行。经常动笔写字有利于思维有利于智力。

要当好一个称职的语文老师,你必须写得一手漂亮的字!你若能让学生写出漂亮的字来,你就是最成功的语文教师!

相关链接——近10年来出错频率最高100个别字

2005年,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在创刊10周年之际,公布了《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这100个别字都是10年来出错频率最高的。据专家统计,若将这100个常见的别字纠正过来,现在出版物上的别字总量将减少一半以上。(括号中为正确字)

1.按(安)装

2.甘败(拜)下风

3.自抱(暴)自弃

4.针贬(砭)

5.泊(舶)来品

6.脉博(搏)

7.松驰(弛)

8.一愁(筹)莫展

9.穿(川)流不息

10.精萃(粹)

11.重迭(叠)

12.渡(度)假村

13.防(妨)碍

14.幅(辐)射

15.一幅(副)对联

16.天翻地复(覆)

17.言简意骇(赅)

18.气慨(概)

19.一股(鼓)作气

20.悬梁刺骨(股)

21.粗旷(犷)

22.食不裹(果)腹

23.震憾(撼)

24.凑和(合)

25.侯(候)车室

26.迫不急(及)待

27.既(即)使

28.一如继(既)往

29.草管(菅)人命

30.娇(矫)揉造作

31.挖墙角(脚)

32.一诺千斤(金)

33.不径(胫)而走

34.峻(竣)工

35.不落巢(窠)臼

36.烩(脍)炙人口

37.打腊(蜡)

38.死皮癞(赖)脸

39.兰(蓝)天白云

40.鼎立(力)相助

41.再接再励(厉)

42.老俩(两)口

43.黄梁(粱)美梦

44.了(瞭)望

45.水笼(龙)头

46.杀戳(戮)

47.痉孪(挛)

48.美仑(轮)美奂

49.罗(啰)唆

50.蛛丝蚂(马)迹

51.萎糜(靡)不振

52.沉缅(湎)

53.名(明)信片

54.默(墨)守成规

55.大姆(拇)指

56.沤(呕)心沥血

57.凭(平)添

58.出奇(其)不意

59.修茸(葺)

60.亲(青)睐

61.磬(罄)竹难书

62.入场卷(券)

63.声名雀(鹊)起

64.发韧(轫)

65.搔(瘙)痒病

66.欣尝(赏)

67.谈笑风声(生)

68.人情事(世)故

69.有持(恃)无恐

70.额首(手)称庆

71.追朔(溯)

72.鬼鬼崇崇(祟祟)

73.金榜提(题)名

74.走头(投)无路

75.趋之若骛(鹜)

76.迁徒(徙)

77.洁白无暇(瑕)

78.九宵(霄)

79.渲(宣)泄

80.寒喧(暄)

81.弦(旋)律

82.膺(赝)品

83.不能自己(已)

84.尤(犹)如猛虎下山

85.竭泽而鱼(渔)

86.滥芋(竽)充数

87.世外桃园(源)

88.脏(赃)款

89.醮(蘸)水

90.蜇(蛰)伏

91.装祯(帧)

92.饮鸠(鸩)止渴

93.坐阵(镇)

94.旁证(征)博引

95.灸(炙)手可热

96.九洲(州)

97.床第(笫)之私

98.姿(恣)意妄为

99.编篡(纂)

100.做(坐)月子

(任光清供稿)

相关热词搜索: 高楼 万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