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浅析中国电视政论片的历史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2-10-27 17:50:07 浏览数:

摘 要:十八大以来,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政论片走俏荧屏。电视政论片以阐述政治话题、传播政治观念为主要内容,以严密的逻辑思辨为重要特征,用多种符号表达观点的视听作品。自1958年中国电视业诞生以来,政论片就随之诞生,并且不断发展。依照创作背景、创作观念和基本特征的不同,笔者认为中国电视政论片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关键词:电视政论片 发展脉络

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生了巨大变革,取得了巨大成就,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为阐释清楚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真实记录中国改革建设发展的壮阔历程,充分反映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实现民族复兴的昂扬之气,一系列制作精良的电视政论片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例如中央电视台十九大献礼政论片《将改革进行到底》《辉煌中国》《强军》等,成为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风景。

电视政论片是具有强烈政治理论色彩的纪录片,它以宏大的叙事方式和主题类的表现题材,以及鲜明的思辨论证为最突出的特色,广泛使用于政治、经济、历史、军事、社会等各行各业的重大宣传报道中。依照创作背景、创作观念和基本特征的不同,笔者认为中国电视政论片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起步时期:1958—1977

1958年,原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成立,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中国电视纪录片,包括电视政论片,由此开始起步,成为中国现当代历史与时代变迁的见证者。这一时期的中国的政论片深受前苏联“形象化的政论”的影响:在题材上,以重温革命精神、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报道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等内容为主;在制作上,采取“画面+解说”的形式,并且解说占了主导型地位,画面是为解说服务的;在宗旨上,以宣传和教育为主要任务,即宣传中国共产党及人民政府的路线方针,教育广大民众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但是因为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低,电视技术发展落后,当时的政论片大都是电影的形式,例如反映解放战争的《两种命运的抉择》,反映土改运动的《伟大的土地改革》等。

二、发展时期:1978—1990

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遍中国大地,政治形态、经济形态、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处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剧烈变化中。 当时的中国处于百废待兴的时期,亟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来凝聚人心。此外,随着生产力的解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机开始走入普通家庭,在全国掀起了一场“电视热潮”。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大批反思历史、面向未来、以民族文化为题材的大型系列纪录片”[1]应时而生,例如《丝绸之路》《话说长江》《话说运河》等。此类电视纪录片不是单纯地介绍地理风貌、自然风光和古迹文物,而是站在历史和现实的维度,“从深层揭示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民族智慧以及传统文化的积淀和演变”[2],具有强烈的历史感与民族感。这些政论片是改良的“格里尔逊式”的纪录片,具有主题宏大、气势浩荡、内容丰富的特征,富有探索性、启迪性和思辨性。

三、繁荣时期(1991—1999)

时间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受到西方真实电影和真理电影创作理念的影响,电视纪实热潮在中国兴起。1991年播出的《望长城》,开创了中国纪录片创作的纪实主义潮流。随后的《沙与海》《最后的山神》《藏北人家》等纪录片,也都是利用自然朴实的纪实手法的成功案例。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电视政论片也开始尝试纪实的手法,采用平民视角,用故事化的讲述方式,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透视社会、解读人生。同时,理论文献纪录片的崛起成为这一时期纪录片明显的特征。有两种题材的理论文献纪录片:一类是以人物为中心,通过人物来传达时代的精神和风貌,例如《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等;另一类是以事物、事件为表现对象,例如《百年中国》《国球沧桑》等。这些理论文献纪录片篇幅宏伟、场景浩大、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兼具政论的作用。

四、拓展时期(21世纪初—)

21世纪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电视纪录片开始了全面的社会化进程。这一时期的纪录片的题材和风格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真实再现”和“扮演”的手法开始运用到纪录片中,注重节奏的营造和故事性、情节化的叙事,更加贴近观众需求。

新世纪的电视政论片继续承担起记录社会发展变迁、宣傳党的方针政策的历史责任,在结构方式和叙事策略方面也受到了同时期电视纪录片创作潮流的影响。例如,2017年中央电视台为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的大型政论片《辉煌中国》,全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脉络,全面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该片采用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将宏大的题材微观化,注重情节和细节的表达,并且采用多样化的声画形式,提高了政论片的艺术性,引起了一阵收视热潮。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短视频传播迅速兴起,已经成为了新媒体传播主流。短视频形式短小,内容精悍,满足了人们碎片化的资讯获取需求与社交需求。对于电视政论片而言,传统的大片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媒体传播的需求。创作团队需要更新创作理念和方法,融合多种视听手段,正确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尝试微型政论片的创作。例如,《新时代》五集电视系列微政论片以党的十九大主题为总纲,以2017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五个重要时间节点和工作坐标为载体,每集巧妙以故事为引子,大量运用3D建模和虚拟现实还原技术,全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锐意进取,埋头苦干,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新时代》在视频网站获得了不俗的播放成绩。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电视政论片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方法与时俱进、不断拓展,题材和内容更加丰富,表达形式更加多样,传播渠道更加多元,但也存在唯一不变的特质——强烈的理论思辨性——对政治话题的阐述和政治观念的传播。

参考文献

[1] 何苏六,丰瑞.纪录片创作[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52.

[2] 曹华强.电视专题片创作[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3:9.

作者简介:金思聪,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政论 浅析 中国 电视 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