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重点工科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地方重点工科院校的发展,对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服务地方经济和提升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而重点学科建设是提高学校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基础,也是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本文从中国华东、华南、华北、华中、东北、西南和西北等七大行政区域中,选取广东工业大学等10所地方重点工科院校为典型分析对象,探索地方重点工科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并作出相应学科建设策略的初步思考建议。
关键词:地方重点工科院校;重点学科;学科建设一、引言
“地方重点工科院校”是指具有显著行业背景、学科分布相对集中、长期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等院校。这些院校大多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组建,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积累了办学经验,形成了办学特色,在其主体学科领域具有优势,得到了社会认可,成为地方经济和相关行业重要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学科与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核心,它既是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参照,又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主渠道,是提高学校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基础,也是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1]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高等院校的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支撑点,而地方重点工科院校的发展是中国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重大战略课题,因此研究地方重点工科院校的重点学科建设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目前关于地方重点工科院校重点学科建设问题的相关研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工科院校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较多集中于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工科院校的教育模式和工科院校的文科建设,以及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个案研究理工科院校的重点学科建设等四个方面;第二,在地方重点工科院校方面,目前的研究成果较少,主要体现在地方重点工科院校的战略定位[2]和师资队伍[3]等两个方面,较为缺乏与地方重点工科院校和重点学科建设相关的研究。另外,在以往研究成果中,大多为定性研究或者个案研究,缺乏比较研究。
有鉴于此,为了全面地审视我国地方重点工科院校的重点学科建设问题,本文从中国华东、华南、华北、华中、东北、西南和西北等七大行政区域中,选取广东工业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河北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10所地方重点工科院校为典型分析对象,探索地方重点工科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并作出相应学科建设策略的初步思考与建议,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二、地方重点工科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地方重点工科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的现状
为了系统了解地方重点工科院校的重点学科建设,对广东工业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河北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10所样本高校的重点学科相关内容进行整理,结果如表1所示。地方重点工科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表1广东工业大学等10所地方重点工科院校的重点学科
学校重点学科级别学科归属学科名称广东工业大学省级攀峰重点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优势重点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设计学特色重点学科应用数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热能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企业管理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学科机械仪表,材料,信息,化工长春工业大学省级吉林省“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化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培育重点学科数学山东科技大学国家级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采矿工程省级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安全技术及工程,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机械电子工程,岩土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材料加工工程,应用数学,技术经济及管理,工程力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浙江理工大学省级浙江省高校重中之重一级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浙江省高校重中之重学科生物医学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应用化学与生态染整工程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学科基地区域经济学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企业管理,设计学,应用数学,凝聚态物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植物学,流体机械及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材料学,岩土工程内蒙古工业大学省级内蒙古自治区级重点学科化学工艺,材料加工工程,固体力学,机械设计及理论,热能工程,材料学,工业催化,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企业管理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结构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湖北工业大学省级湖北省优势学科轻工技术与工程湖北省特色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设计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湖北省重点培养学科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河北理工大学省级河北省重点学科钢铁冶金,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外科学(骨外),材料加工工程,采矿工程,材料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产业经济学,内科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成都理工大学国家级省级国家重点学科地质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省部级重点学科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固体地球物理学,岩土工程,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信号与信息处理,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油气田开发工程,第四纪地质学材料学,核技术与应用,管理科学与工程省部级重点培育学科应用数学(续表1)学校重点学科级别学科归属学科名称南京工业大学国家级省级国家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江苏省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工业生物技术与医药制造,公共安全与节能“十一五”江苏省重点学科生物化工,工业催化,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岩土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发酵工程,化工过程机械西安理工大学国家级省级国家级重点学科水利工程省级重点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岩土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农业水土工程,环境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数据来源:根据广东工业大学等10所院校截止于2014年6月1日官方网站上有关重点学科内容整理。
1.从重点学科的所属性质来看
如表2所示,我国地方重点工科院校的重点学科情况大多数以工科为主,理科为辅,还有经、管、文、法等学科,除了浙江理工大学(56.25%)、山东科技大学(53.85%)、河北理工大学(41.67%)和成都理工大学(42.11%)的工科占比较低外,其余6所院校的工科占比均在73%以上;另外,南京工业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和成都理工大学的重点学科只由理工科组成,但其理工科的占比不一,南京工业大学的工科占比达到92.86%,长春工业大学只有75.00%,而成都理工大学仅有42.11%。
表2广东工业大学等10所地方重点工科院校的重点学科性质分布及比例
学校重点学科学科性质数量占比广东工业大学工科1473.68%理科315.79%其他210.53%长春工业大学工科675.00%理科225.00%其他00.00%山东科技大学工科753.85%理科430.77%其他215.38%浙江理工大学工科956.25%理科425.00%其他318.75%(续表2)
学校重点学科学科性质数量占比内蒙古工业大学工科1076.92%理科215.38%其他17.69%湖北工业大学工科777.78%理科00.00%其他222.22%河北理工大学工科541.67%理科00.00%其他758.33%成都理工大学工科842.11%理科1157.89%其他00.00%南京工业大学工科1392.86%理科17.14%其他00.00%西安理工大学工科1777.27%理科313.64%其他29.09%
2.从重点学科的特色优势学科来看
结合10所样本地方重点工科院校的定位来看,山东科技大学“以矿业类专业见长”,浙江理工大学“进一步提高现代纺织、服装、机械等特色优势学科水平和竞争力”,河北理工大学“以矿、冶、化工、无机非金属材料为特色”,而成都理工大学以“地学为优势”,因此对上述4所院校的特色优势学科进行整理,结果如表3所示。表示的结果显示,除了成都理工大学的特色优势学科占比达到57.89%外,其余3所院校的比例均在25%之下。这说明我国地方重点工科院校的重点学科和专业建设,并没有完全匹配学校的发展战略定位,陷入了建设重点不集中、比较分散化的趋向。
表3浙江理工大学等4所地方重点工科院校的特色优势学科分布及比例
学校重点学科特色优势学科数量该校重点
学科总数占比山东科技大学矿业31323.08%浙江理工大学纺织、服装、
机械31618.75%河北理工大学矿、冶、化工、
无机非金属材料31225.00%成都理工大学地学111957.89%
3.从重点学科的重复数量来看
从表1可以发现,样本中的地方重点工科院校的不少重点学科是有重复的,我们按照重点学科出现次数对10所样本地方重点工科院校的重点学科的出现次数进行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其中,把材料学作为重点学科的高校有6所之多,另外分别有5所高校把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岩土工程作为重点学科,而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加工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数学、企业管理学科也各自有4所院校。这表明我国地方重点工科院校的重点学科之间存在较大的重复性和相似性。同时这也意味着,作为地方重点工科院校的重点学科与专业可能与重点大学和普通大学之间存在较好的区分度,但地方重点工科院校之间的同质化问题仍较为严重,这值得相关部门重视。
表4广东工业大学等10所地方重点工科院校出现次数大于3次的重点学科分布及比例
学科名称出现次数占比材料学660%材料科学与工程550%岩土工程550%化学工程与技术440%材料加工工程440%管理科学与工程440%应用数学440%企业管理440%4.从重点学科的归属级别来看
在10所地方重点工科院校中,共有145门重点学科,但从重点学科的级别上看,仅有三所院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具体而言,仅有成都理工大学拥有3门国家重点学科和1门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南京工业大学有1门国家重点学科;西安理工大学也有1门国家级重点学科;其余7所样本高校均只有省级的重点学科。这表明,对我国地方重点工科院校而言,无论是重点学科的数量,还是重点学科的专业建设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地方重点工科院校重点学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点学科的建设倾向于全面发展,没有集中在工科上
从本文选取的10所地方重点工科院校的重点学科建设上看,只有长春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和成都理工大学的重点学科由单纯理工科组成,除了成都理工大学等院校的理科占比较高外,其他7所院校则多数以工科为主、理科为辅,还夹杂其他学科。虽说地方性高校应该结合实际、以自身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为基础,以服务当地社会经济为主要任务,但是鉴于资源的有限性,若初始目标过于广阔,则必将导致地方重点工科院校不能形成特色优势。换句话说,对地方重点工科院校而言,对理工科以外其他重点学科的投入无疑会分散其资源和特色的形成,因为无论重点学科与专业建设中的师资队伍、学科带头人,还是学术梯队建设、教学条件等都需要足够的资源投入。但地方性高校与重点大学之间存在天然的资源不足的情势,因此,在重点学科的资源并不宽裕的条件下,谈何在理工科以外学科瓜分?!在地方重点工科院校定位于全面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导致了重点学科的建设也紧紧跟随定位,从而影响了重点学科与专业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2.在工科建设上,特色优势学科的主导不够充分
尽管也有少数地方重点工科院校的重点学科建设着重于其优势或特色专业上,例如成都理工大学以地学为优势,综合发展了地质工程、构造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油气田开发工程等重点学科,但大多数高校的理工科还是分布得很零散,而且不少理工占比各半,没有形成系统的学科群和学科的核心竞争力,长期下去将会导致重点学科发展分散,难以交流合作,相互争夺资源。另外,地方重点工科院校培养自己的特色优势学科,有助于其成为中国在专门领域独当一面的院校,成为中国专门领域的代名词,成为中国专门领域的人才输送枢纽,方能与地方重点工科院校的称呼相匹配。
3.特色优势学科的建设,未能体现高校定位
除成都理工大学真正做到以地学为优势外,即使少数高校有明确自身特色优势学科定位,也未见得其重点学科与定位匹配。例如浙江理工大学“进一步提高现代纺织、服装、机械等特色优势学科水平和竞争力”,其重点学科中只有极少数与纺织、服装或者机械相关;河北理工大学“以矿、冶、化工、无机非金属材料为特色”,但是其重点学科未见到化工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上榜。
4.整体重点学科建设,水准有待提高
在10所样本地方重点工科院校中,仅有3所有少数的国家级别重点学科,其余7所均仅有省级重点学科,可见整体重点学科还未如理想。但是地方重点工科院校肩负的是地方“重点”培育人才的重任,如果高校自身建设仍未达标,又如何能对人才的建设达标?!又如何匹配“地方重点”的称号?!
三、地方重点工科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的初步思考与建议
(一)坚持以工科为主
我国近年来的制造业发展迅猛,对GDP的贡献可说是不可或缺的一员,可见工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建设强势的工科,为制造业输送高质量人才势在必行。一方面,文理结合发展的方针对于地方重点工科院校来说实在不宜,重点学科间资源分布分散,不利于院校发展自身的强势,工科院校的文科专业定位模糊尴尬;另一方面,我国工科专业首屈一指的地方重点工科院校实在不多,但是社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却是十分强烈,为社会输送需求的人才、将人才培养成需求的方向是高校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集中力量发展工科对于地方重点工科院校来说是必然任务,只有在工科领域达到一流水准后,再横向延伸到文科,才能使工科院校的整体形象更加清晰,最终做到综合性强校。
(二)发展特色学科
样本地方重点工科院校中的重点理工科重复率高,材料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岩土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加工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应用数学在10所样本高校重点学科的出现次数均在4次及以上。这种情况首先不利于高校形成自身特色、提高竞争力,其次无法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选择,最后使研究集中在某些领域,虽然能使该领域发展更快、更深,但是也导致了领域内竞争激烈、领域外动力不足的弊端。反观发展特色学科,一方面,能增强院校吸引同一领域的师资、学生、企业的能力,为研究提供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同一领域不同学科的建设,使学科间交流合作、互相支持、加强碰撞,提供学科外、领域内的启发,提高多学科联合的优势。地方重点工科院校要保证一批重点学科能首先达到一流水准,防止资源的过度“稀释”,就要优势和特色。
(三)紧贴国际前沿引入创新学科
高校除了可以通过设立自己的特色学科,还可以引入国际与特色学科相关的学科,不但能够补充特色学科的空缺,丰富整体脉络框架,增强相关理论,还能开创研究的先河,与其他院校形成差异化,增强自身竞争力。
(四)结合院校定位分层次地设立
地方重点工科院校要做强做大,要坚决抛弃一步到位的想法,不能树立“大而全”的作风,应该分步、分层,逐一击破。首先将高校学科分门别类,以文理分开两大类,再根据院校定位在文科、理工科内部独立划分一级发展学科、二级发展学科、三级发展学科和其他学科;然后在短期内实现理工科一级发展学科成为国内一流水准,中期完成理工科二级发展学科全面升级,长期达到理工科三级发展学科和文科一级发展学科投入建设;最后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反馈、确定发展进度,整理学科门类,在发展快速时注意学科的良性发展,发展慢速时调整学科数量和次重点。
参考文献:
[1]邹积英,杨树成.关于提升工科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4):68-69.
[2]吴小节,汪秀琼,谢卫红,黄山.地方重点工科院校战略定位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广东工业大学等11所院校的实证分析[J].高教探索,2010(3):54-59.
[3]陈卓武,胡庆亮.地方重点工科院校师资队伍比较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3(2):102-105.
相关热词搜索: 重点 学科建设 工科 对策 现状热门文章:
- 关于某县森林防火宣传“五进...2023-12-26
- 2024年xx市主题教育动员会上讲话2023-12-26
- 2024年度有关市人大在市直机...2023-12-26
- XX市发改委领导关于“修六心...2023-12-26
- 2024年经验做法:三大举措精...2023-12-26
- 2024年XX区长在区委主题教育...2023-12-26
- (合集)关于纪检监察干部教...2023-12-25
- 2024年度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2023-12-25
- 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安全工作...2023-12-25
- (24篇)办公厅、办公室“三...2023-12-25
相关文章:
- 重点项目会议讲话2021-08-27
- 年全市重点项目推进会议上讲话2021-08-27
- 在2005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2021-09-19
- 在全县重点项目检查总结大会...2021-09-19
- 在客商企业代表、市属重点企...2021-09-19
- 全县重点工程观摩小结讲话2021-09-19
- 重点税源户应实施重点管理2021-09-22
- 县工业经济及重点企业运行情...2021-09-22
- 退管工作应突出“三个重点”2021-09-25
- 把好五个重点环节推进重点项...2021-09-25
- 谈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2021-10-20
- 学科建设与实验室建设上半年...2021-10-28
- 文献信息资源对重点学科建设...2022-03-08
- 煤炭行业应急管理学科建设教...2022-10-27
- 新工科下工业设计教学实践平...2021-08-27
- 高职高专工科院校的学生班级...2022-03-31
- 工科背景下复合型会计信息化...2022-10-21
- 工科院校经管类实验教学体系...2022-10-21
- 工科硕士研究生专业课教学的...2022-10-30
- 工科生实习报告3篇2023-08-28
- 谈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2021-08-27
- 广播电视台站会计信息真实性...2021-08-27
- 自媒体下旅游企业营销对策2021-08-27
- 农业科技期刊办刊水平提升对...2021-08-27
- 当前“微腐败”主要表现及治...2021-09-06
- 公路收费处目前征费工作中存...2021-09-13
- 退耕还林(草)的现状、问题...2021-09-13
- 经营城市理论思考及对策2021-09-13
- ×公路收费处目前征费工作中...2021-09-15
- XX县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2021-09-16
- 公安队伍管理现状问题调查分析2021-09-16
- 县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现状及思考2021-09-24
- 乡镇财政现状的思考2021-09-26
- 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现状及建议2021-09-29
- 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2021-10-02
- 县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分析与对...2021-10-06
- 乡镇政府的现状和定位2021-10-09
- 我国企业价值现状的一般分析2021-10-11
- 食品冷链物流现状及问题分析2021-10-18
- 固体废物的现状及循环利用的...202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