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子宫纵隔对孕育的影响及纠正

发布时间:2022-10-28 10:40:31 浏览数:

【摘要】本文就子宫纵隔对孕育的影响问题,作了系统、扼要的综述。

【关键词】子宫纵隔;孕育;纠正

子宫纵隔的诊断,经常出现在不孕不育科、生殖医学科、妇产科的检查报告中,因多数患者对它感到陌生,由此带来的不安、困惑甚至误导甚多。正确认识其内涵,了解其对孕育的影响,有利于患者配合医生治疗,对促进患者把握正常孕育是十分必要的。

1子宫纵隔的形成

子宫纵隔属于子宫畸形的范畴,约占子宫畸形的80%左右,是引起不孕、自然流产、早产及宫外孕最常见的一类子宫畸形。正常成人子宫是一个中空肌性器官,它是在人类胚胎发育中,由双侧副中肾管靠拢、合并、成腔,中隔的融合消失及肌层的产生后形成的。如果在融合过程中受阻,双侧管腔会合后纵隔未被吸收,或纵隔退化不完全,就可能导致子宫纵隔的形成。根据融合受阻在子宫内的解剖位置不同和/或融合受阻的程度不同,可形成各类子宫畸形,如先天性双子宫、双角子宫、单角子宫、子宫纵隔等等。按解剖学可将子宫纵隔分为:①完全型纵隔,即子宫被纵隔分为两腔,宫颈见到中隔;②不完全性对称型纵隔,即双宫角深邃;③不完全性不对称型纵隔,即单宫角深邃。也可根据纵隔组织学分为膜性纵隔、结缔组织性纵隔和肌性纵隔[1],但最常见的还是轻度不全性对称型子宫纵隔。

2子宫纵隔的表现

子宫纵隔一般无明显症状,非孕期完全性子宫纵隔并阴道宫颈闭锁者,可因经血潴留宫腔,产生严重的痛经,经血经输卵管逆流到腹腔,可能造成子宫内膜异位及炎症粘连,形成输卵管积血;有的因外阴发育异常,或两性畸形、多器官畸形,或泌尿道畸形,检查中同时发现子宫纵隔。当然,多数人是在婚后因不孕,或胚胎停育、反复自然流产、宫外孕、胎位不正、早产、难产等,做B超或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中被发现[1]。B超检查子宫外形可正常,宫体较宽,不完全性纵隔在宫底中央可表现为小凹陷。如横切子宫,因宫腔被纵隔分开,两个子宫腔内膜清楚显示分离,呈“猫眼征”。B超探查时,肌型纵隔在宫体中间表现为条状低回声,结缔组织型纵隔表现为增强回声带,对鉴别类型有一定价值。两侧子宫可对称,或不对称,但均有宫腔波,纵隔及宫腔波在妊娠时较明显。如行子宫碘油造影,不完全性子宫纵隔可表现为“马鞍型”子宫,或“断桥”征等[2]。近年来,运用宫腔镜诊治子宫纵隔有特殊价值,用宫腔镜检查直接可见纵隔组织和/或双侧子宫角显得狭窄深邃,不仅容易确诊,且在宫腔镜下可行纵隔切除,手术能显著降低流产率。

3子宫纵隔对孕育的影响

子宫纵隔对孕育会有一定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取决于子宫纵隔的解剖类型、组织类型,受精卵在子宫内的着床部位以及纵隔血运状况、纵隔内膜组织正常与否等。正常情况下,受精卵移入子宫后,多在子宫侧壁或后壁着床。但对子宫纵隔畸形者,因纵隔为子宫腔内的凸起部分,在受精卵进入宫腔后,易在凸起的纵隔区域内膜上着床。因纵隔组织与正常子宫壁组织不同,其结缔组织成份多于平滑肌成份,含有较多的胶原成分,血管又比较少,如果胚胎着床于此,可因为纵隔区血运差,纵隔内膜发育不良,致使种植于该处的胎盘缺血,而影响胎儿正常发育,容易导致胚胎停育萎枯,出现反复流产或胎儿死亡。多数专家认为子宫纵隔(弓状子宫或不全子宫纵隔)比双角子宫与习惯性流产或早产的关系更为密切,其引起流产和早产的相对危险度为5%~95%不等;另外,纵隔组织就象植入子宫腔内的异物,类似宫内节育器,可阻止着床,如受精卵返流输卵管着床,可导致宫外孕;或者受精卵错过子宫内膜最佳容受期,即错过最佳着床时间,可导致久婚不孕。子宫纵隔宫腔容积也较正常子宫为小,在妊娠中期,子宫壁易受激惹而发动宫缩,出现小产,也可能导致胚胎的某些部分发育障碍而畸形或胎位不正。由于不全性子宫纵隔的宫底肌肉厚度远远大于宫壁其他部位,所以,容易导致子宫收缩不协调而乏力,分娩时可出现产程延长,甚至可能成为子宫破裂的原因之一。

但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子宫纵隔对孕育有如上述诸多不利影响,但子宫畸形的概率大约是千分之一左右[4],其中绝大部分又都属于轻度的畸形,对孕育并不构成绝对影响,所以绝大多数都可以正常妊娠和分娩[5]。导致不能正常孕育的,毕竟只是少数。所以,子宫纵隔畸形者也不必过于担心。当然,妊娠头3个月的流产者中,约有25%左右因子宫畸形所致,但在中期妊娠3个月,可能反而更为常见。所以,有子宫纵隔者,一旦妊娠到中晚期并不可掉以轻心。

4子宫纵隔的治疗

治疗方法的选择,应因人而异。对绝大多数不影响孕育的轻微的子宫纵隔,则无需手术治疗。即使不全性子宫纵隔,只要不是很严重,同样可以采取非手术期待保守疗法。一般可以先行试孕数月。一旦有孕,注意B超监控孕卵着床的部位,只要孕卵在子宫非纵隔区域着床,正常孕育的可能性就很大。即使在子宫纵隔区域着床,也有正常孕育成功的可能。同时,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尤为重要,过于焦虑、紧张的心态,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加重子宫纵隔区域的缺血,有害于胚胎的发育、成长。所以,做好心理调试,一方面积极认真配合医生治疗,一方面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就比较容易成功。

当然,手术治疗是最终纠正子宫纵隔的唯一方法。对以往曾有过习惯性流产、早产、久婚不孕者可考虑手术治疗[3]。治疗应根据子宫纵隔的解剖和组织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6]。子宫纵隔切除术适用于完全或不全性子宫纵隔者。在宫腔镜手术问世前,治疗有症状的子宫纵隔,其手术方法是经阴道或经腹部切除纵隔组织。经阴道手术的可靠性有争议,主要认为阴道手术,肉眼看不见手术野,具有盲目性。宫腔空隙小,手术操作困难,纵隔不易被完全切除,纵隔切除的程度心中无数,可能造成止血困难,术后可能产生断断续续出血,甚至大出血,治疗效果也差,应慎用;经腹手术,即在子宫底作横形切开,剪切纵隔,或正中切开子宫体修剪子宫纵隔,并进行子宫肌壁重建。以上无论哪种手术方式,都会使腹壁和/或子宫留有瘢痕,创伤大,恢复时间长,甚至引起宫腔粘连,对今后妊娠有一定影响,术后要求避孕3个月,3个月后考虑子宫造影1次。术后若妊娠,因已行子宫矫正术,为保证分娩安全,多需剖宫分娩,妊娠时间最好达36周以上,胎儿成熟即可。

宫腔镜切除子宫纵隔是微创外科手术治疗,目前已替代其他方法切除子宫纵隔。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术时无明显出血,创伤小,恢复快,保存子宫壁的完整性好,术后对怀孕及分娩无明显影响。膜性子宫纵隔可在宫腔镜下一次性完全切除;结缔组织性纵隔,可用等离子针状电极横向切开后放环;肌性子宫纵隔可用等离子环状电极分2~3次逐步切开,后放球囊,并置蛋白凝胶防粘连。宫腔镜切除纵隔的手术时间宜选择在滤泡期,一般最好同时使用腹腔镜监护,或在B超监护下操作,以避免术时子宫穿孔或纵隔切除不全。术后为防子宫内膜粘连,可置入节育环。宫腔镜下切除子宫纵隔,由于未打开腹腔,大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很少粘连而影响输卵管功能。同时,由于子宫壁未切开,不影响日后子宫的分娩功能,是目前比较好的治疗方法[1]

5子宫纵隔手术的治疗效果

手术治疗的效果取决于子宫纵隔的类型和纵隔畸形程度。一般而言,膜性纵隔、纵隔内膜组织较厚、纵隔血运越丰富以及纵隔基底部越窄者,术后受孕率就越高。子宫纵隔经过整形术后,子宫成为一个较大的整体,宫腔空间增加,有利于胚胎着床和发育,减少了早产和流产的发生,可明显改善生育预后。有报道,术后可使足月妊娠成功率由7%提高到75%,也有的报告可提高到86%。曾有研究报告,经腹手术与经宫腔镜手术对比:经腹手术14例,平均手术时间为1小时15分钟,平均出血400ml,术后造影10例宫腔正常,2例纵隔切除不全,2例术后宫腔粘连,表现为宫腔充盈缺损,10例(71%)妊娠,其中7例足月剖宫产,2例流产,1例宫外孕;经宫腔镜手术19例,平均手术时间为30分钟,平均出血30ml,术后子宫造影17例宫腔正常,2例纵隔切除不全,16例(84%)妊娠,其中14例足月妊娠,均经阴道自然分娩,2例流产。临床证明,经宫腔镜或经腹行子宫纵隔切除术,均有良好的解剖和妊娠结局。但经宫腔镜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失血少,不需切开腹壁和子宫壁,术后并发症少,不必剖宫产术结束分娩,比经腹手术更可取[1]

6子宫纵隔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子宫纵隔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术后宫腔粘连、双宫角内移、纵隔残留、子宫穿孔、水中毒和气体栓塞等。但这些并发症如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选用适当的治疗方法是可以避免的[7]。术后宫腔粘连多发生在过大的肌性纵隔,一次性用电切环切除术后,宫内创面过大,正常子宫内膜保留太少,术后未用水囊和IUD隔开,在子宫内膜机化修复中易形成粘连。临床可出现月经量减少,重者闭经或痛经。如采用分次切除,每次切除1/3~1/2,术后放置水囊,每次手术间隔2~3个月,这样创面小,易被子宫内膜覆盖而修复;双宫角内移多发生于不全性纵隔宫底切除过多,或结缔组织性纵隔用环状电极切除过度,宫底组织过薄,愈合中宫底挛缩,行成“斗鸡眼”。临床表现为经量减少,严重者可持续不孕。如用针状电极分离,因为术中有膨宫压力存在,切除时不必要求一定达到双宫角在同一个平行线上就可预防;子宫穿孔系在术中感觉宫腔压力突然消失,腹部膨隆,多发生于宫颈准备不充分、过紧、方向错误或设备使用不当,如在术前12小时放置有效扩宫导管可起到预防作用;纵隔残留多因手术中术者经验不足未能切尽或完全分离,多发生在未同时使用腹腔镜或无B超监护下手术所致。术后不能达到手术目的,仍然流产或不孕。如在手术中采用腹腔镜或B超监护有一定预防作用;水中毒多发生于单极电切,5%葡萄糖膨宫者。表现为眼睑水肿,恶心、呕吐、头痛、呼吸困难。使用双极等离子刀,盐水膨宫,手术时间不超60min,创面不宜过大可预防;气体栓塞的预防应把握宫腔压力不宜过大,腹腔压力控制在12~13mmHg,保持宫腔镜灌流泵的密封性,同时进入宫腔之前,排尽空气多可避免。

参考文献

1 朱全道等主编.女性生殖系统畸形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194-215.

2 招小丽主编.临床妇产科超声诊断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0,44.

3 廖善祥.影响婚育的100种疾病[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5,62-64.

4 胡立,翁铭庆译.妇科手术图谱[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7,173.

5 顾美姣主编.女性医学咨询[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1995,41.

6 王一飞主编.人类生殖生物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204.

7 冯缵冲等.宫腔镜检查术[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6,76.

[收稿日期:2007-02-28]

相关热词搜索: 纵隔 子宫 孕育 纠正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