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给农民带来的收益假象分析
摘要房价、米价、肉价的持续上涨已经引起了普通民众的关注,CPI节节攀升,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会导致经济缓慢通胀,这是正常的现象,但是目前这样短时间内物价大幅上涨特别是基本生活物资价格上涨的现象是不正常的。当全社会在声讨通货膨胀的时候,有人却提出通货膨胀使农民获益丰厚,因为农产品的价格全线上涨。农民可以高价卖粮,取得几倍于以前的收入。但是这样的现象是“通胀时代”农民真实境况还是表面现象。只有深入分析农民的生存状况才能看清通货膨胀对农民带来的真实影响。
关键词通货膨胀 农民收益 农村发展
中图分类号: F820文献标识码:A
一、通货膨胀的表现
在菜市场买菜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猪肉价格又涨了”、“米也涨了”、“超市的食用油都涨到100多一桶了”,老百姓对日常消费品价格的变动是很敏感的,特别是对于食品价格。2010年人们感觉到所有的东西都在涨价,是的,涨价的趋势早在2007年就初现端倪了。2010年中国的CPI指数从1月份的1.5%一路攀升到11月的5.1%,这样的上升速度让人们想到一个词“通货膨胀”。
去年“通货膨胀”成为了中国人最为关心的问题,通货膨胀的触角会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对每个人的生活都造成影响。过度的“通货膨胀”会让很多人一生积累的财富在瞬间缩水甚至消失。国内的通货膨胀早已开始,从上游原材料到下游终端,从小商品到大商品,从金融属性和高端领域到普通生活必需品,涨价的“多米诺效应”一环紧扣一环,紧锣密鼓进行。而在我国最易被人们所察觉的通货膨胀就是农产品的通胀,因为普通民众平时不用购买工业生产资料、设备机器,他们每天所购买的也就是才米油盐之类的日常消费品,所以只有当通胀传导到农产品时人们才会有通胀的恐慌。这时就会有人说,通胀使农民受益颇多,因为农产品的价格疯涨。这次全国性的通货膨胀真的让农民受益了吗?其实不然,关于农民的言论都是官方、专家或者有话语权的人说出的,而他们自己却从未真正说出过心声。所以“农民从通胀中受益颇多”这一社会言论并不值得相信。
从表面看农民种的粮食涨价了、养的猪涨价了、产的棉花也涨了。确实啊,农民卖粮、卖猪、卖棉的收入是高了,但是他们的净收入呢?也同比增长了吗?人们只看到农民拿进去的钱,没看到农民拿出去的钱。其实,农民的利润空间已经被严重压缩。
我们来看看农民获得那些收入所付出的成本。
1、 化学肥料价格全线上升。进入2007年以来,特别是从2007年第三季度开始快速上扬。2008年1-4月份氮肥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48.06%;钾肥上涨115.38% 复合肥料上涨47.15%;在化学肥料中上涨最快的是钾肥;其次是氮肥。据调查显示,含氮量46.4%的尿素每吨由1700元/吨涨至2100元/吨,增幅达23.53%;硫酸钾每吨由2600元/吨涨至5600元/吨每吨上涨高达3000元,增幅达115.38%。
2、 农药价格上浮已露苗头。常规农药辛硫磷(杀虫剂)每吨上涨2000元;乙草胺(除草剂)每吨上涨1000元。
3、 常规种子价格涨幅不大,优良品种涨幅较大。常规棉种鲁棉研28号、农哥9号每公斤上涨1元,优质高产抗虫棉鲁棉28、鲁棉29、鲁棉21价格涨幅较大,每公斤上涨5元;玉米汛单20每公斤上涨2元、郑单958每公斤上涨1元,鲁单9002玉米种与去年持平,玉米种涨幅低于棉花种涨幅。
4、 农膜价格平稳上升。青岛平度产90厘米宽的农膜每公斤上涨2元,涨幅为15.38%。
在农业生产资料如此的涨价趋势下我们还能确定农民的净收入增加了吗?首先,在目前的中国农业生产中化肥投入占到农民粮食生产成本的一大半,其价格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民最后的收入。然而在农业生产资料中化肥价格增长是最快也是幅度最大的,就这一项农民通过通胀增加的收入就被侵蚀掉了大半。其次,农药、种子、人工等成本的上涨将本来就增加不多的利润挤压到零的边缘。
一方面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扬稀释了农民的收益,另一方面,农产品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利润中的大部分被流通环节吞噬了,农民并未获益多少。以蔬菜为例来分析一下流通所带走的利润。
一般,蔬菜从菜农地里到百姓的餐桌上要经过至少5个环节:(1)收购商从菜农手里收购蔬菜;(2)各地收购商将菜卖到统一的区域市场;(3)蔬菜批发市场;(4)二级市场;(5)农贸市场。流通的环节越多,蔬菜从菜农到市场的差价就会越大,中间商的利益也就越多。据今年一项调查显示,1斤芹菜农民以0.3元多的价格卖给收购商,到了批发市场环节价格就变为0.6元,到了二级批发价格已涨到0.8元,经过零售环节加价,农贸市场上的价格能达到1.5元。可以算出,在这场交易中农民拿到的收购价只是零售价的20%而已,而批发价为零售价的一半,终端零售才是获利最大的流通环节。
农产品价格上涨后,部分农民确实收入比以前好了些,但他们分享到的利润依旧非常低。如果某种农产品供过于求,批发和零售可以通过调整价格维持利润水平,由于农民的种植成本相对固定,收购价降低就必然使农民收益受损,甚至亏损。
基于以上两个基本原因,我们可以知道,这次的通货膨胀并未使农民成为受益者。相反,农民可能成为这场通胀的受害者,最终为这场蓄势已久的通胀买单。
二、通胀给农民带来了什么
1、 一方面通胀并没有大幅提高农民收入,另一方面,货币购买力下降,生活消费成本却在不断上升。这都造成农民生活质量的下降。
2、 通货膨胀并不是在一夜之间就突然发生的,它有一个很长的传导时间,在农产品价格上涨以前,很多东西已经涨过价了,农民已经为通胀付出了代价,可是当农产品开始涨价时,国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要开始大力抑制农产品的价格上涨,那么农民岂不是既没有享受到通胀带来的财富效应却还要承受通胀带来的成本。
3、 由于农民一直处于社会的底层,对于如何利用投资来规避风险是一窍不通。在社会的精英人士忙着投资、减少风险的时候,他们却只有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辛苦挣来的人民币的购买力不断下降。
4、 雖然近几年国家为了促进农业发展,推出了很多的优惠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带来的效用基本被通货膨胀所抵消,农民一年的净收入抵不过外出打工一个月的收入,这造成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下降,大量农田被抛荒。这不仅是农民的危机更是农村的危机,这次通货膨胀让这些问题的解决更加急迫。
三、如何减小通胀对农民的伤害
1、 建立农产品行业协会或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让生产实现规模化,使得农民在面对市场时,谈判议价能力提升,使得利润在农民和流通环节合理分配,这样农民的经济利益才能得到保障。
2、 通货膨胀说到底就是个货币现象,它的解决办法还是在于调控市场上货币的流通量。政府为了保民生一味的控制农产品的价格无异于扬汤止沸,只能起到缓解作用,却不能根本的解决问题。而且单方面控制农产品价格会使农民在承担高种植成本的同时不得不面对低的收购价格,农民的日子将更加艰难。所以,政府应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在控制物价保民生的同时也要给农民合理的补贴,使其生存下去。
3、 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农资价格上涨的危害,加大农资价格的监管力度,在出现异常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抑制农资价格的不合理上涨,使其保持平稳。
4、 建立基于农资价格上涨对农民补贴的机制,使农民在承担高成本的同时得到政府的帮助以维持继续的生产活动。
中国的三农问题一直存在,有历史的原因,也有政策导向的原因。我们在牺牲农村、农业、农民利益来谋求城市发展的时候,应该有长远的发展目光。农村、农业、农民是不能被忽视的,他们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国家应当让他们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作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三农)
参考文献:
[1]通胀农民无收益.中国经营报.2010.
[2]张兆美.关于农资价格上涨情况的调研报告.2008.
[3]曾向荣.粮价飙升农民难受益 谁在险中求利.2008.
[4]陈东琪.经济高增长果实没有真落实在国民福利.2006.
相关热词搜索: 通货膨胀 假象 收益 带来 农民热门文章:
- 关于某县森林防火宣传“五进...2023-12-26
- 2024年xx市主题教育动员会上讲话2023-12-26
- 2024年度有关市人大在市直机...2023-12-26
- XX市发改委领导关于“修六心...2023-12-26
- 2024年经验做法:三大举措精...2023-12-26
- 2024年XX区长在区委主题教育...2023-12-26
- (合集)关于纪检监察干部教...2023-12-25
- 2024年度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2023-12-25
- 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安全工作...2023-12-25
- (24篇)办公厅、办公室“三...2023-12-25
相关文章:
- 从身边事看通货膨胀成因的“...2022-03-05
- 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的抑制2022-04-06
- 失业与通货膨胀现象的经济数...2022-10-21
- 实现居民收入倍增与有效控制...2022-10-23
- 不同收益概念的比较研究2022-03-06
- 寻租理论及其成本收益分析2022-03-15
- 生态村给烟区带来了什么?2022-02-18
- 《中国环境报》:生态文明给...2022-02-25
- 低碳经济带来的思考2022-04-06
- 关于农民工学习需求问卷调查...2021-08-30
- 台湾农民年收入凭什么是大陆...2021-09-06
- 2022年建筑工地农民工劳务合...2021-09-08
- 致农民工诗歌2021-09-08
- 服务农民工“十个一”系列活...2021-09-08
- 农民工培训工作总结2021-09-08
- ×县实施“五情五进”工程促...2021-09-11
- 创新农业组织形式促进农民增...2021-09-11
- 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情况汇报2021-09-13
- 以城镇兴产业促进农民增收2021-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