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规模化生产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
摘要:蔬菜产业化发展是形势所需,但蔬菜规模化生产经常遇到滞销严重、种植效益降低等生产经营的风险症状。通过分析导致蔬菜生产风险的因子,认为应完善风险监测、识别和评估预警机制,建立蔬菜产业化生产的风险控制体系,按风险的种类和级别,实现不同的风险控制管理,从蔬菜种源到销售全过程实行风险关联化服务,系统化管理,降解市场、技术及产业利润分配不均衡风险,使蔬菜产业化生产步入稳定的发展阶级。
关键词:蔬菜;规模化生产;风险控制体系
中图分类号:S63;TS20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21-5174-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4.21.031
Establishing Risk Control System of the Large-Scale Production of Vegetable
TU Wei-liang, CUI Dong-xiao
(College of Economics,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434025, Hubei, China)
Abstract: Vegetable industrialization is a development tendency, but often encounters some risks including serious dull of sales, low planting benefit. The risk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vegetable production were analyzed. It was advised that the risk mechanism for monitoring, identification, assessment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should be perfected. The risk control system of the vegetable industrialization should be built. According to the types and levels of risk, different control managements of the risk were realized. The service of the risk from the provenance to sales of vegetables should be implemented. The risk coming from the market,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should be reduced by systematic management to make the vegetable industrialization into the st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vegetable; scale production; risk control system
随着中国蔬菜产业的迅速发展,蔬菜产业化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生产风险剧增,亟须分析其发展的制约因子,研究分散风险的机制,降解蔬菜产业发展的风险。目前,在农业风险方面的研究,主要有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两分类法,以及农业风险的多分类法的研究;栾敬东等[1]对农业风险类型之间的关联性与风险管理方式之间的孤立性研究,提出了基于产业链的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在蔬菜种植风险研究方面,邢鹂等[2]通过构建风险测度模型,提出了通过运用农业保险工具、开展不同作物保险组合来分散风险。不管是农业风险还是蔬菜种植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风险的来源、特点以及农业风险管理模式和体制构建等问题的研究上,多是单一研究或解决农业生产风险的方法,对蔬菜种植的风险控制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更需要从系统的角度研究蔬菜风险控制体系,分析蔬菜种植风险的类型、来源、形成机理和构造层次,并进行系统的控制,引导蔬菜产业化持续发展,推进蔬菜产业转型。
1 中国蔬菜产业生产的现状及风险症状
1.1 蔬菜产业生产的现状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地蔬菜产业化生产发展势头迅猛,播种面积迅速扩大,产量水平大幅提高,如江西的铅山县仅用2年时间便建成了8个面积达210余公顷的全国蔬菜种植产业化示范园,该县蔬菜复种总面积扩大到了现在的2.2万hm2。称为“西部绿色菜都”的重庆潼南已经成片地建起水利、道路等配套设施齐全的蔬菜种植基地2万hm2,基地蔬菜种植的年播种面积已达5.3万hm2,年产蔬菜160万t,成为中国西部鲜销蔬菜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基地。总体来讲,中国蔬菜种植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优势产品逐渐形成,品牌产品不断涌现。
1.2 蔬菜产业经营的风险症状
虽然蔬菜种植态势良好,但存在可持续发展的隐患,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2.1 蔬菜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产品质量下降 目前,蔬菜种植产业化大部分仍以一家一户生产经营为主,菜农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生产技术标准差异大,生产的各个环节高度不同,尤其是对病虫害的防治上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统一管理困难,难以保证蔬菜标准化生产的一致性,隐蔽了产品的安全性,不利于标准化的创建,蔬菜产品质量没有保障。
1.2.2 蔬菜种植产业链脆弱,销售渠道不畅,承受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 中国蔬菜种植的产业链中,蔬菜冷储和加工的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前种苗供给与产后服务的规模龙头企业更少,使生产和加工脱节,产业链脆弱,蔬菜上市缓冲能力不足。近年来,卖菜难经常出现在各大媒体和报刊上,除部分蔬菜种植主要产区实行统一管理和销售,抗市场风险能力有所提高。但在蔬菜种植成本不断增加,大多蔬菜产后直接上市和没有稳定的销售网络的背景下,蔬菜种植受有限的市场销售范围和产业链不健全约束,盲目生产导致严重滞销较为普遍,种植风险倍增。
1.2.3 蔬菜产地的生态环境恶化 关于蔬菜之乡山东寿光深陷农药残留疑云,菜农不吃大棚菜的报导,暴露出了蔬菜主产区的农业生态环境,特别是土壤质量的退化和农药残留问题的严重性。一方面土壤肥力的下降使蔬菜生产长期以施用化学肥料为主,严重影响了土壤质量。另一方面,土壤中积累的难降解农药数量较多,造成了对土壤的危害,同时蔬菜重金属污染也日益突出,如长沙市的13种蔬菜中Pb和Cd污染严重,超标率分别为60.00%和51.0%;东莞市的11种蔬菜中Pb超标率达到了20.9%[3]。无锡市某蔬菜基地的蔬菜重金属含量分析并评价其健康风险的结果表明,叶菜类蔬菜重金属健康风险较高[4]。
1.2.4 土壤次生盐渍化,土传病害危害日益严重 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农药、激素等,土壤理化现状恶化,次生盐渍化现象日益突出,土壤自毒抑制功能降低,如调查发现寿光蔬菜大棚中土传病害发生严重的占73.2%,其中根结线虫发生严重和较严重的大棚占42.5%[5]。在蔬菜种植年限较长后,枯萎病、猝倒病、菌核病、炭疽病、根腐病等众多土传病害发生十分频繁,已成为蔬菜产业面临的严峻问题。
2 蔬菜产业生产的诱致风险源分析
2.1 蔬菜产业化生产的风险源构成
蔬菜产业化生产的风险源有蔬菜产业化生产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两类,它是诱致蔬菜产业化生产风险的根源。非系统风险包括种源供给、种植技术、产业化程度、地力等级、加工企业、流通方式等要素因子;系统风险包括产业政策、市场、消费偏好、产前产后服务、自然环境等。
2.2 蔬菜产业化生产非系统风险源分析
2.2.1 蔬菜种子和技术供应的诱致风险 中国蔬菜种子基本上来自国外,如胡萝卜种子基本上来自韩国、日本,番茄种子基本来自以色列,甜椒、彩椒种子基本来自瑞士。这些种子都是一次性的,进口成本高,直接影响生产利润,更严重的是转基因种子和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的安全性影响以及种源垄断控制,这种高度依存的种子现状,是诱致蔬菜产业化发展致命的风险。还由于蔬菜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而生产技术供需双方协议的软约束,生产种植和抗病虫害的技术有限,使蔬菜产业化生产的技术问题诱致的风险被放大。
2.2.2 蔬菜种植土地资源利用退化的诱致风险 蔬菜种植需要不断地调整种植品种,有限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防止各种污染。但实际上主导蔬菜品种的调整是十分困难的,因为一种蔬菜种植的品种、技术的推广和市场的认可,品牌效应带来的经济效益使生产者不可能短期内调整品种结构,为了加快土地的产出,会更多地利用化学肥料和农药,使土地地力不断下降,土地恢复能力差,导致土地资源严重退化和污染。
2.2.3 蔬菜种植的技术标准化制订与实施不符的诱致风险 蔬菜种植标准化过程中,一是农户分散经营,种植面积小,品种不统一,集中程度差,生产技术不规范,不能按标准化的生产流程作业;二是设施农业生产能力不足,不能满足标准化蔬菜产业的需要。所以,蔬菜种植标准化的制订与实施存在较大的难度,成为影响蔬菜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2.2.4 冷藏和加工企业发展滞后的诱致风险 蔬菜冷藏和加工是蔬菜生产批量上市缓冲和调节的重要环节,有利于蔬菜的增值和市场的稳定。蔬菜产业化生产基地的冷藏和加工企业发展滞后,不能延伸蔬菜产业链,简单依靠直接销售,加大了生产的市场风险。
2.2.5 蔬菜流通方式单一的诱致风险 传统的蔬菜营销方式是与市场对接,直接进入消费领域,但由于流通环节多,流通中的贮藏保鲜运输不规范,致使蔬菜品质下降,价格偏高,最终影响蔬菜产业。
2.3 蔬菜产业化生产系统风险源分析
2.3.1 蔬菜生产的市场需求及诱致风险 蔬菜生产的市场风险一是盲目生产导致的滞销风险,二是现价市场和远期价格市场的机会风险。蔬菜产品多数是依靠品牌、时间、信息实行现价销售,但现价销售后,蔬菜价格上涨,蔬菜生产会失去更多的远期收益。反之,如果进行贮藏,以博远期价格上涨,但市场价格不涨反跌,损失会更大。所以,蔬菜生产具有不可逆的市场机会风险,市场变幻的不确定性和生产的盲目性会导致蔬菜产业化生产的风险放大。
2.3.2 蔬菜产业链利润分布不均衡及诱致风险 在蔬菜种子、农资、技术供应环节,服务主体与蔬菜生产主体间的软约束,使得服务利润较高;在蔬菜生产环节,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作模式松散,企业毁约损害菜农利益和菜农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龙头企业利益的事情时有发生;在销售环节,菜农与销售商间完全依靠市场自发调节他们之间的关系,销售商拥有订价权,菜农处于被动地位,使流通环节利润较高,菜农获较少的生产利润。龙头企业、菜农、服务和销售商间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加大了蔬菜产业发展的不稳定性风险。产业链中利益分配的合理公平与否不仅影响到产业链各方的收入,当蔬菜生产链各环节的利润分配达一个不合理的极点时,就会导致蔬菜产业链的断裂。
2.3.3 不可控自然环境及诱致风险 蔬菜种植主要依靠自然条件和人工技术,自然条件直接影响蔬菜产业的效益,在不可控的自然因素作用下,充分改善和利用防御自然灾害的农业基础设施显得尤其重要。当蔬菜种植基地的农业基施薄弱,抗病抗灾害能力弱,就会加大蔬菜种植业的风险。
2.3.4 产业政策及诱致风险 中国产业发展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较大,经济政策、货币利率政策、土地政策、农村经济政策等都会对蔬菜种植造成直接影响,还会对蔬菜产业链的上游与下游产品中的生产与服务带来影响,从而影响整个蔬菜产业,诱致生产风险。
3 蔬菜产业化生产的风险控制体系设计
基于蔬菜生产诱致风险的多重性、复合性、相关性和延续性特点,虽各风险源的影响程度因时因地大小不一,但影响源与选择结果之间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3.1 蔬菜生产的风险形成机理和认别
蔬菜生产风险的频率越来越高,规模化生产的风险损失程度越来越大,而风险管理在蔬菜生产实践中显得很无力。有必要从蔬菜生产风险的作用机制来研究,将蔬菜生产风险类型按诱致风险源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分为低(F1)、较低(F2)、一般(F3)、较高(F4)和高(F5)5个风险等级,相对应的风险管理方式分别有M1、M2、M3、M4、M5 五个管理控制级别。但风险可能是单一风险源,也可能是多风险源,不同风险类型之间还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即较低的风险类型F1可能会通过一定的途径作用于风险类型F2,从而放大风险类型F3、F4、F5,又可能进一步反作用于风险类型F1、F2形成的一种循环风险,加大风险的周期时间,对生产形成不利的影响,这就构成了蔬菜生产风险之间的复杂作用机制。当前中国采取的风险管理方式一般是简单地针对某一风险类型,风险管理方式却是基本孤立的,忽略了风险管理方式之间的协调性和关联,所以需要设计一套科学的蔬菜生产风险控制体系以应对不同类型的风险。
3.2 蔬菜生产的风险控制路径分析
为防范各种不确定性风险源诱发的风险,需要构建相应的风险控制路径,如图1所示。其内容就是按风险形成的机理,投资主体和服务主体作为风险控制的中心,以风险源的类别识别为前提,按风险的来源和演变态势,确定风险的级别(F),并建立对应的风险控制管理等级(M)制度。通过前馈控制、中期控制、后期控制使风险影响最小化,实施反馈控制,对周期风险进行预防,以达到最好的风险控制效果。
3.3 蔬菜规模化生产风险控制体系的构架
蔬菜规模化生产的风险控制体系主要由控制主体、服务主体、控制客体、生产和流通环境、控制预警系统和控制应对方法和策略构成。
3.3.1 蔬菜生产风险控制主体的构建 蔬菜规模化风险控制的主体是风险控制的直接责任主体。主要有蔬菜生产公司、农户、专业大户、蔬菜生产合作社等,需要强化其自我发展和约束机制,建立良性的风险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实现经常性蔬菜生产风险源的自我前馈控制;如果风险已经形成,要依据风险等级做出相应的风险控制级别应对,防止风险的恶化或升级,降低各种外在的不稳定因素的干扰;并常规性地对风险目标的结果进行系统分析、检查和处理,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制度,为预期蔬菜规模化生产风险控制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3.3.2 蔬菜生产的风险控制服务主体构建 当前蔬菜产业化生产、技术、资金、流通服务和相应的风险控制引导都较落后。需建立政府引导下的,科研机构为主的蔬菜生产的服务体系,通过产品的技术引进和改良,减少蔬菜的有害性,增加产品的适应性;通过对资源的控制,实行规模化生产,制度化交易,规范的售后服务及统一行业管理,从而达到风险控制的目的。
3.3.3 蔬菜生产的风险控制生产和流通系统构建 加强蔬菜质量和效用为核心的生产体系建设,以产品的高质量和绿色安全为宗旨,以健康消费和个性化消费及效用为目标,建立蔬菜产业化生产质量标准和技术标准指标,通过强化产品的质量与效用消除各种人为因素对蔬菜产业化生产的负面影响。同时,要利用价格以及与价格相关的因素,采用各种利益调节手段、组建销售网络、做好销售导向和销售服务,充分考虑产业链各环节成本和利润,使价格涨落平稳,建立起良好的销售协调机制,开拓和占领市场。
3.3.4 蔬菜规模化生产的风险预警评估机制建设 预警机制的核心是建立一套风险评价、度量的风险预警系统,对蔬菜种植所处环境或内部风险的可能和状态进行测评,给予蔬菜种植投资以相应的风险阀值,将蔬菜种植的未来风险数值化,分析风险源,确定风险等级,发出风险控制指令,达到风险预警目的。因此,必须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风险预警体系,对蔬菜生产的风险进行识别,然后有针对性地重点防范,遏制风险因素,减少风险损失。
3.3.5 蔬菜规模化生产的风险控制方法 主要有单因素控制法、回避风险法和风险转移法。单因素控制法是将蔬菜生产风险的单个诱因,分清因子的主次关系,依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直接控制,这也是当前应用较多,效果较好的方法。回避风险法是注重市场调研和预测,放弃或者拒绝可能导致重大风险的蔬菜产业化产品的生产和新产品规模投入等活动,改变蔬菜生产的技术方法和工作地点,减少不确定的蔬菜生产种植的面积,降低种植产量,蔬菜种植户在生产中面临价格风险时,要在风险条件下调整蔬菜种植结构[6]。风险转移法是在蔬菜生产种植的损失发生之后,将风险转移,一是改种其他蔬菜产品,获得收益弥补损失;二是通过事先的保险业务降低损失;三是合作组织或加工企业保本收购;四是采用期货和期权合约来规避市场风险。
4 蔬菜规模化生产风险控制管理的对策建议
蔬菜规模化生产的风险不仅影响蔬菜生产的有效供给和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蔬菜供给的安全性。所以,化解蔬菜生产风险,应建立科学的蔬菜生产服务支持体系。
4.1 建立蔬菜产业化生产长效机制
一是加快蔬菜生产标准的制订、环境保证体系和质量监管等体系的建设;二是加强产业化生产科技推广队伍的建设,制定蔬菜的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三是加快蔬菜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加大蔬菜产品加工投入力度;四是加强设施蔬菜产业化农地建设,推进规模经营,鼓励土地合法流转,综合开发蔬菜用地,推进土地向龙头企业、蔬菜合作组织、种植大户集中,发挥农业组织在改善农业生产者抵御风险能力方面的优势[7];五是加大对蔬菜产区蔬菜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从土地整理、水土保持、道路建设等方面进行扶持。
4.2 完善蔬菜种子和技术供应市场体系
农业风险的防范需要政府和科研部门的共同参与[8];要加快种子工程建设,增强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蔬菜种子研究的力度,通过成果转让、购买专利、委托开发等形式,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大对蔬菜良种繁育中心和育苗中心建设的力度;在蔬菜技术服务上,强化种植栽培技术更新的培训和服务,推广蔬菜生产生物生理防治、配方施肥等新技术,引导合理用药施肥,制订蔬菜采收、分级、贮藏保鲜、运输、加工、包装等技术标准,统一供种、供肥、防治、采收和销售。
4.3 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制衡体系
完善蔬菜产业链内的利益分配机制,构建产业链中龙头企业、农户、服务部门、销售商、管理部门等在分工与协作基础上合理稳定的利益分配关系。在利益分配自我调节的同时,各利益主体要增强履约意识,使产业内利益分配更加科学合理。一是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与蔬菜生产基地和菜农建立起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并将部分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返还给菜农;二是明确服务与责任的关系,把服务与农户的收益联合起来,实行二者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约束服务机制;三是完善销售网络体系,建立产业化蔬菜主产品统一销售代理制度,使销售商利益所得与农户的收益分配合理化。
4.4 完善蔬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一是治理农产品市场,杜绝蔬菜产品垄断和欺行霸市行为,允许随行就市,同时加强市场监督与执法,加强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产销衔接,防止炒作。二是加强生产档案记录,形成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三是做好流通过程和加工过程的管理,防范流通和加工过程中的变质和污染。四是加强对销售商的管理,提高其经营素质,建设优质的销售服务体系。通过蔬菜品牌的开发,提高蔬菜的档次,充分利用品牌效应,稳定蔬菜品牌的生产[9]。
4.5 加强蔬菜产业外部环境建设
加强政策引导和科学规划,改善蔬菜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强价格监管力度,防止生产资料价格过度上涨和蔬菜价格过度低迷;加强对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和农产品销售市场的监管力度,打破所有制、地域、行业界限,促进多种生产要素合理流动,防止假种子、假农药等坑农害农事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栾敬东,程 杰.基于产业链的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建设[J].农业经济问题,2007(3):86-91.
[2] 邢 鹂,高 涛,吕开宇,等.北京市瓜蔬类作物生产风险区划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8(6):55-60.
[3] 张德咏.我国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12(6):15-16.
[4] 徐勇贤,王洪杰,黄 标,等.长三角工业型城乡交错区蔬菜生产系统重金属平衡及健康风险[J].土壤,2009,41(4):548-555.
[5] 薛其勤,李美芹,裴华丽,等.山寿光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北方园艺,2010(22):186-189.
[6] 朱 宁,马 骥.风险条件下农户种植制度选择与调整——以北京市蔬菜种植户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3,18(4):216-223.
[7] 孙良媛.农业产业化的经营风险与风险控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16-21.
[8] 陈风波,陈传波,丁世军.中国南方农户的干旱风险及其处理策略[J].中国农村经济,2005卷(6):61-67.
[9] 唐爱珍.蔬菜产业化生产现状与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17):48.
(责任编辑 王晓芳)
相关热词搜索: 规模化 风险控制 蔬菜 体系 建立热门文章:
- 关于某县森林防火宣传“五进...2023-12-26
- 2024年xx市主题教育动员会上讲话2023-12-26
- 2024年度有关市人大在市直机...2023-12-26
- XX市发改委领导关于“修六心...2023-12-26
- 2024年经验做法:三大举措精...2023-12-26
- 2024年XX区长在区委主题教育...2023-12-26
- (合集)关于纪检监察干部教...2023-12-25
- 2024年度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2023-12-25
- 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安全工作...2023-12-25
- (24篇)办公厅、办公室“三...2023-12-25
相关文章:
- 道路运输的规模化经营分析2022-03-07
- 规模化养殖獭兔的可行性报告2022-04-10
- 国际贸易结算方式风险控制策略2021-08-27
- 农信社操作风险控制与管理问...2022-02-18
- 石油工程服务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2022-03-07
- 创业板企业的风险控制2022-04-04
- 2023年度风险控制工作总结报...2023-10-09
- 蔬菜大棚建造及秋冬茬蔬菜栽...2022-01-21
- 蔬菜购销合同2022-03-21
- 谈信息系统备份体系建设2021-08-27
- 谈电力企业仓储配送体系建设2021-08-27
- 谈民办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2021-08-27
- 谈深化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2021-08-27
- X市乡镇应急体系建设工作开展...2021-08-27
- 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2021-09-05
- xxx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情况汇...2021-09-19
- 加快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关注困...2021-09-20
- 刑事简易程序体系化研究2021-09-22
- 借鉴国外经验加快我国农产品...2021-09-26
- 建立健全培训就业机制充分开...2021-09-11
- ×校建立“家庭图书角”的方案2021-09-22
- 建立健全惩防体系制度建设的...2021-10-10
- 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和新致贫长...2021-10-24
- 中学校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情况总结2021-11-03
- 谈如何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2021-11-08
- 关于建立健全治理商业贿赂监...2021-12-07
- 建立健全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机制2021-12-09
- 关于建立健全效能投诉受理工...2021-12-09
- 建立健全城市医疗卫生网切实...202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