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广东农业区域结构变迁:2000—2014

发布时间:2022-10-28 13:20:08 浏览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本文研究2000-2014年广东农业区域结构变迁,揭示了广东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的特色以及分工合作关系和对全省主要农产品供给的贡献。农业产值结构方面,珠江三角洲、粤东、粤西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协同发展,粤北山区则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相结合。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方面,珠江三角洲、粤东、粤西和粤北四个地区实现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协同发展。本文还从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分析了广东不同区域对全省主要农产品供给的贡献。

关键词:农业区域结构;农业产值结构;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主要农产品结构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7)01-0016-05

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研究广东农业区域结构变迁。农业区域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不同区域农业资源的配置和产出构成情况。广东区域结构一般划分为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四个地区①。研究广东农业区域结构,可以观察广东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的特色以及分工合作关系和对全省主要农产品供给的贡献。本文的分析数据来自《广东农村统计年鉴》和《广东统计年鉴》。由于统计制度不完善,改革初期的统计数据很难获得。而且,广东行政区划几经调整,一些县市的行政隶属关系发生变化,一些历史统计数据不具有直接的可比性。因此,我们选取2000年和2014年两个时点的数据,进行比较研究。

一、广东农业产值区域结构

广东农业产值区域结构的特点是以种植业为主,改革后发生了变化,种植业的产值比重下降,畜牧业、渔业的产值比重提升。表1显示,2000年,广东省四个区域种植业的产值比重依然最大,但有较大幅度下降,畜牧业、渔业的产值比重有较大幅度提升。珠江三角洲、粤东、粤西形成了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协同发展的农业产值结构,粤北山区则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相结合。但是,四个地区林业的产值比重偏低。世纪之交,我国开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2000-2014年,四个地区种植业、林业的产值比重不同程度提升,畜牧业和渔业的产值比重升降幅度不大,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比重较大幅度下降。四个地区巩固了已有的农业产值结构,但是,林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的产值比重仍然一定程度偏低。

二、广东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区域结构

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区域结构反映农地资源配置情况。广东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区域结构的传统特点是以粮食生产为主,改革后发生了变化。2000年,廣东四个地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依然最大,其次是其他作物(主要是蔬菜),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占比最小。2000-2014年,四个地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有较大下降,其他作物播种面积比重有较大提升,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变化不大。四个地区形成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协同发展的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但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普遍下降需要引起关注,尤其粤北减少了53%。

三、广东主要农产品区域结构

主要农产品结构反映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的特色以及分工合作关系和对全省主要农产品的贡献。本文分别分析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由于林业的产品比较复杂,可比性差,没有分析。

(一)种植业

1.粮食产品

——稻谷。稻谷是广东主要粮食产品。2000年,粤北是广东稻谷最大产地,占全省稻谷种植面积和产量约一半。2000-2014年,四个地区稻谷种植面积和产量普遍下降,尤其是粤北减少近五成。2014年,粤北依然坐广东稻谷生产的“头把交椅”,但是占全省稻谷种植面积和产量的比重减至约35%;排名二、三的粤西、珠三角占全省稻谷种植面积和产量的比重提升。相对于过去粤北一个地区占全省稻谷种植面积和产量一半,广东稻谷生产区域结构趋于均衡化。广东稻谷生产区域结构均衡化不是四个地区稻谷普遍增长而是普遍下降导致,包藏着粮食不安全的隐忧。

——薯类。薯类是广东主要粗粮产品。2000年,粤北是广东薯类最大产区,占全省薯类种植面积和产量超过1/3。2000-2014年,珠江三角洲薯类种植面积和产量增长,其他地区则不同程度下降,尤其是粤北减少将近一半。2014年,粤东坐上广东薯类生产“头把交椅”,粤西排名第二,粤北跌落至第三,与排名最后的珠三角所占比重接近。上述变化表明,广东薯类生产区域结构趋于均衡化。

——旱粮。旱粮是广东另一主要粗粮产品,主要是玉米,近十年来主要发展鲜食玉米。2000年,粤北是广东旱粮最大产地,占全省种植面积和产量约60%。2000-2014年,珠三角旱粮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增长,其他地区不同程度下降,尤其粤北降幅最大。2014年,珠三角取代粤北成为广东旱粮的最大产地,占全省旱粮种植面积和产量约1/3;粤北排名退居第二。广东旱粮生产区域结构趋于均衡化。

2.经济作物

——甘蔗。甘蔗是广东主要经济作物,主要是糖蔗。2000年粤西是广东甘蔗的主要产地,占全省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60%以上。2000-2014年,粤西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继续增长,其他三个地区有较大幅度下降。2014年,粤西占全省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的比重提升至80%以上,进一步彰显垄断地位,其他三个地区的甘蔗生产变得微不足道。

——花生。花生是广东主要油料作物产品。2000年,粤北和粤西是广东花生两大产地,粤北占全省花生种植面积和产量45%;粤西占约30%,二者差距明显。2014年,粤北和粤西依然是广东花生两大产地,但是,粤北的比重有所下降(39.1%);粤西的比重有所提升(37.1%),二者差距微小。

3.蔬菜

蔬菜是改革后广东农业生产的生力军。2000年,珠三角和粤北是广东蔬菜两大产地,分别占全省蔬菜面积和产量约1/3。2000-2014年,粤北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较大幅度下降,其他三个地区不同程度增长。2014年,珠三角和粤北依然是广东蔬菜两大产地,珠三角占比有所提升,粤北占比有较大幅度下降。同时,排名三、四的粤西、粤东占全省蔬菜面积和产量的比重有所提升。这表明,广东蔬菜生产区域结构趋于均衡。

4.水果

水果也是改革后广东农业的生力军。2000年,粤北和粤西是广东水果两大产区,粤北占全省水果种植面积和产量40%以上,粤西占30%以上。2000-2014年,粤北水果种植面积较大幅度减少,其他地区则较大幅度增长。2014年,粤西取代粤北成为广東水果第一产地,占全省水果产量43.2%;粤北退居第二,占25.9%;排名第三的珠三角占全省水果产量22.1%,跻身广东水果主要产区。

(二)畜牧业

1.肉类产品

——猪肉。猪肉是广东主要肉类产品。2000年,粤北、珠三角、粤西是广东猪肉三大主要产区。2000-2014年,珠三角和粤西猪肉产量较大幅度增长,粤北较大幅度下降。2014年,珠三角跃居广东猪肉第一产区,占比35.4%;粤西跃居第二,占比30.4%;粤北退居第三,占比23.8%。

——禽肉。禽肉是广东第二主要肉类产品。2000年,珠三角和粤北是广东禽肉两大产区,分别占全省禽肉总产量38.3%和31.5%。2000-2014年,除粤东,其他三个地区禽肉产量不同程度下降。2014年,珠三角和粤北依然是广东禽肉两大产区,但是占全省禽肉产量的比重下降,而粤西和粤东的比重提升。这表明,广东禽肉生产区域结构趋于均衡。

2.牛奶

珠三角是广东牛奶主要产区。2000年,珠三角牛奶产量占全省84.9%。2000-2014年,除粤东,其他三个地区牛奶产量不同程度增长。2014年,珠三角依然是广东牛奶的主要产区,占全省牛奶产量比重降至74.5%。

3.禽蛋

2000年,粤北和珠三角是广东禽蛋两大主要产区,各占全省禽蛋产量将近三成。2000-2014年,除粤西,其他三个地区禽蛋产量不同程度下降,粤北下降近五成。2014年,珠三角地区跃居第一,粤西地区跃居第二,粤北地区退居第三。粤东地区依然排名最后,但是禽蛋产量占比提升。这意味广东省禽蛋生产的区域结构趋于均衡化。

(三)渔业

1.水产品产量

珠三角和粤西是广东水产品两大产区,2000年分别占全省水产品产量38.2%和36.4%。2000-2014年,广东四个地区水产品产量不同程度增长。2014年,粤西取代珠三角坐上广东水产“头把交椅”,粤西占全省水产品产量38.8%,珠三角占37.5%。

2.水产品种类

水产品由海水产品和淡水产品构成。粤西是广东海水产品主要产区,2000年占全省海水产品产量51%,2014年提升至59.8%。珠三角是广东淡水产品的主要产区,2000年占全省产量64.9%,2014年提升至65.3%。

四、结论

本文研究2000-2014年广东农业区域结构变迁,揭示了广东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的特色以及分工合作关系和对全省主要农产品供给的贡献。

广东农业产值区域结构的传统特点是以种植业为主。目前,珠江三角洲、粤东、粤西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协同发展,粤北山区则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相结合。

广东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区域结构的传统特点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目前,四个地区实现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协同发展,但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普遍下降,需要引起关注。

广东不同区域对全省主要农产品供给的贡献主要表现在:(1)珠江三角洲农业发展全面,覆盖了广东大多数主要农产品,生产面积和产量规模在全省名列前茅。种植业方面,珠江三角洲是全省旱粮(主要是鲜食玉米)、蔬菜的第一产地。畜牧业方面,是广东主要畜产品猪肉、禽肉、禽蛋、牛奶的第一产地。渔业方面,是广东水产品两大产区之一,是广东淡水产品的最大产地,占全省淡水产品产量约2/3。

(2)粤西也是广东主要农产品重要产地。种植业方面,粤西是广东经济作物甘蔗的“大哥大”,占全省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84%;是广东水果第一产地,稻谷、薯类、花生第二产地。畜牧业方面,是广东主要畜产品猪肉、禽肉、禽蛋的第二产地。渔业方面,是广东水产品的第一产区,是广东海水产品的最大产地,占全省海水产品产量约60%。

(3)粤北山区农业在全省具有重要地位。种植业方面,虽然粤北稻谷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下降,但是保持了全省排名第一的位置;粤北是广东油料作物花生的第一产地,是广东旱粮(鲜食玉米)、水果的第二产地。畜牧业方面,粤北禽肉、牛奶产量在全省四个地区排名第二。

(4)粤东地区主要农产品产量在全省四个地区的排名大多靠后,但是,与其资源承载力相匹配,生产率并不低。例如,2014年,粤东占全省稻谷种植面积27.1%,占全省稻谷产量26.8%;占全省旱粮种植面积6.0%,占全省产量7.1%;占全省蔬菜种植面积13.4%,产量16.6%;占全省薯类种植面积29.3%,占全省产量36.9%。粤东农业发展稳定,一些主要农产品产量在全省的地位不断提升。例如,2000-2014年,粤东取代粤北成为广东薯类第一产地;主要畜产品猪肉、禽肉、禽蛋占全省产量的比重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农发

[2015]2号)[EB/OL].

[2]傅晨,宋慧敏,项美娟.新常态下农业结构调整的任务[J].

南方农村,2016(01):17-21.

[3]傅晨,项美娟,宋慧敏.广东农业结构变迁[J].南方农村,

2016(05):4-10,30.

(责任编辑:李韵婷)

相关热词搜索: 广东 变迁 区域 结构 农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