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探讨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机制

发布时间:2022-10-28 15:20:31 浏览数:

摘要:预防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可以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并对现场施工管理和操作系统的安全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改进和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分析研究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各种因素,对实施有效的控制,防止事故发生。

关键字:建筑施工;安全生产

发生安全事故的根源无疑在施工现场。要有效地预防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方面要完善法律法规,采用和加强各种有效的监督管理,更重要的是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不断改进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要分析研究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各种因素,找出其内在规律,对主要因素实施有效控制,实实在在地防止事故的发生。

1、建立职业化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队伍

依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施工单位应当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建质[2008]91号)明确了建筑施工企业和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标准。在施工现场,施工单位能够按照要求配备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但施工现场配备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往往受制于施工项目。其日常工作要服从于施工项目的安排,其劳动报酬开支于施工项目,其工作成效取决于施工项目对其工作的支持力度。这种情况下的安全生产管理往往有着极大的阻力,是很难去实现各项安全生产目标和要求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容易患得患失,“保平安”的思想占主导地位,缺乏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在发现有安全生产隐患时,由于无法及时得到处治往往不了了之,或者干脆纵容包庇,或者对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指令执行不力,敷衍了事。可以想象,此种情形下的安全生产管理有着极大的漏洞,极易诱发安全事故。

因此,应建立职业化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队伍。这支队伍应直接隶属于建筑施工企业,由建筑施工企业向施工项目派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工作应直接负责于企业法人,劳动报酬直接由建筑施工企业发放。或者允许成立职业化的安全生产管理中介机构,由其向施工项目派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将安全生产管理纳入社会监督管理范畴。

2、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细则的编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明确了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职责与责任。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施工单位对安全生产管理的具体做法一般是: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安全生产的日常工作,资料人员完成相关安全生产资料工作。此种模式很具有代表性,其缺陷是显而易见的。虽然建立了安全生产组织体系,但除了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外,其他人员基本不过问安全生产相关事务。对操作人员的安全管理仅限于进行三级教育、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而且也只能从资料中看出,实际是否进行就不得而知了。由于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权力往往不能充分体现,与其他管理人员的配合也就矛盾重重,劳务人员在执行安全生产指令时往往打折扣,等等。由此看来,责任不明确、管理不畅、执行不力、流于形式等是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要做好施工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杜绝安全事故,笔者建议施工项目要强化编制安全生产管理细则,要明确每级人员、每个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和责任,要细化到每个具体事务,使每个人都明确安全生产工作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做、何时完成。要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的检查、处治与记录,务必使各项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

3、规范施工操作人员劳务行为

加快职业化进程施工过程中,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建筑施工操作人员主要是农村的青壮劳力。应该说他们是建筑行业的特殊人群。在专业上,他们一般是从学一门手艺开始进入建筑行业,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对建筑施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显然这种了解和认识主要是建立在感知或经验甚至是臆断基础上的,是比较肤浅的。在文化上,他们受到的教育一般也是很有限的。对保证建筑施工安全的认识往往非常欠缺。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导致行动上的许多不安全行为,使得安全生产存在着极大的隐患。因此,为了保证建筑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组织他们对建筑施工的系统知识进行学习和培训是应该的和必须的。目前实行的施工操作人员执业上岗制度仅限于特殊工种是欠缺的。

应该实行所有施工人员只有在取得相应职业资格后才能进行建筑施工操作制度,加快建筑施工操作队伍的职业化进程。建筑施工劳务公司也必须重视对建筑施工劳务人员劳务行为的管理,不能任由建筑施工劳务人员按照自己对建筑施工的认识和已形成习惯的不正确行为进行操作。应建立本企业建筑施工劳务人员行为规范,努力规范劳务人员的日常行为。

要努力培养操作人员的施工操作风险意识以及在操作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要规范其安全行为和质量行为,此点应从职业教育开始,从三级教育开始,从施工现场的日常管理开始。在目前施工操作人员施工操作风险意识差的情况下,有的施工单位开始尝试收取施工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风险金,作为一种约束,至少能使施工操作人员认识到安全生产与自己是息息相关的,因而也是有益的。

4、建立安全生产社会监督与核查机制

要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应充分认识到群众和社会的参与和支持是维护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各类协会、学会、中心等中介机构和社会团体的作用,构建信息、法律、技术装备、宣传教育、培训和应急救援的安全生产支撑体系,强化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新闻媒体监督。

各地区可以在政府的倡议下成立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社会监督团体,要求任何施工工地都必须接受该团体的监督和检查,还可以建立周边群众举报、社会团体核查机制,必要时由新闻媒体予以曝光。

5、建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预警机制

目前施工工地的安全状态是不可控的。原因:①只有在进行了各级安全生产大检查(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后才发现哪些施工工地存在较大安全生产隐患。②在施工工地发生了安全事故后才清楚该工地的实际安全状态。③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自身进行的安全检查要么流于形式,要么是对存在的问题整改不力或不予整改。④施工项目安全资料的真实性差。许多安全资料仅仅只是完成了签字手续。⑤监理单位对安全生产的监督力不从心或者监督不力。应该承认,施工工地的安全生产形势是严峻的。心存侥幸、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许多施工人员的真实心态。

如果能实现对每个施工工地的安全状态的可控,主动地去消除或较大地减少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物的不安全状态,那么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减少。

6、结语

不断创新和完善施工工地安全管理机制,加快建筑施工操作人员职业化进程,实实在在地减少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有效地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建筑施工行业面临的重大课题。任重道远,只有经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预定的安全生产目标,不断地降低安全事故率,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苏华海.刍议如何做好建设项目现场质量管理工作[J]科技信息, 2008,(33)

[2] 雷定平.浅谈项目现场施工管理[J]西部探矿工程, 2004,(12).

[3] 李孝明.浅谈现场施工管理[J].陕西建筑,2006,(02).

相关热词搜索: 管理机制 施工现场 探讨 建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