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美丽乡村,,清洁家园

发布时间:2022-10-28 19:15:04 浏览数: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实施乡村文明行动六年多来,山东农村环境面貌的改善,有目共睹。昔日村中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现象,在过去的六年中,有了巨大改观,人居环境美起来。

正如马克思所言“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环境的改善造福了农民,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农民的审美情趣,改变了农民的卫生习惯,培育出了新农民。

在淄博市临淄区敬仲镇白兔丘北村,一排排崭新的房屋整齐划一有序排列,房前房后,勤劳的村民种满鲜花,6月,正是花团锦簇的季节,白兔丘北村也成了城里人眼中的“世外桃源”。“以前俺村废纸垃圾袋都被风刮到树上,这才几年,就大变样了。现在垃圾出了家门就有人管,家家院里种桂花,不少回来过年的年轻人都不敢认了。”村民质朴的话语,说出了山东乡村的真实变化。如今,外出的年轻人回乡,不仅仅是“近乡情更怯”,还生怕自己走错了村,进错了门。

山東,是全国较早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省份。自2011年4月,山东启动实施乡村文明行动以来,就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作为重要突破口和抓手,列入全省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提出到2014年底基本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2015年底在全国率先实现全覆盖。

2014年4月,恰逢实施乡村文明行动三周年的节点,以治理农村脏乱差为突破口,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意见》,确定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提出了具体目标任务、完成时限和标准要求。

一是健全环卫工作组织网络。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带动“三清、四改、四通、五化”,形成了“党委主导,政府组织,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是完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2014年以来,全省累计投入142亿元,完善环卫保洁、垃圾处理体系,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三是清理存量生活垃圾。自2014年起,各地集中时间、人力和清扫机械等物力,开展乡镇、村居生活垃圾清理攻坚战,全省累计清理存量垃圾6000余万吨,垃圾围村围镇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四是强化运行管理。建立日常监督考核制度,保洁队伍人员收入与作业质量挂钩,确保日产日清、常态长效。昌邑市、即墨市等地建起市镇两级智慧环卫平台,推行环卫保洁网格化管理,使用环卫通手机等定位、监控设备进行全过程实时监督管理,变人考为机考,显著提升了环卫作业质量。

五是逐步推开市场化作业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放开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市场,吸引资金、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向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聚集。潍坊、日照、临沂和昌邑、寿光等30多个市、县成立了专业环卫保洁公司,50多个县(市、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招标择优选择环卫作业公司,签订有偿服务协议,实现了环卫作业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

到2015年7月,全省132个县(市、区)全部通过省级认定,提前半年实现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任务。2015年底的电话调查显示,全省农村保洁员拥有率98%,生活垃圾收集容器拥有率99%,农村垃圾及时清运率96%,存量垃圾清理率89.5%,群众满意度95%。山东先后在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全国农村垃圾治理工作会议上进行典型发言。2016年山东顺利通过国家10部委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成为首批通过全国验收、实现全覆盖的4个省份之一,提前五年完成国家任务。山东省城乡环卫一体化农村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的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

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全覆盖带动了乡村道路硬化、环境绿化美化,促进了文明一条街、文体小广场等阵地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要“面子”,更要“里子”。2015年开始推动农村“厕所改造”,临淄、蓬莱等地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旱厕改造试点,实现粪便污水无害化处理。在莱芜,钢城区辛庄镇的崖下村还用上了“高科技”——小型生物一体化处理设备,让处理后的水可以用于农田灌溉和园林绿化,成为农村旱厕改造未来发展方向的代表。仅2015年一年,我省就改厕400多万户,目前更是完成厕所改造1000多万户,占总户数的67%,计划到2018年实现全覆盖。同时,全省开展了铁路、公路、河流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广泛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推动农村环境由治理脏乱差向全面美化、提升品位、突出文化特色的阶段迈进,农村群众对村庄环境治理满意度达到了95%。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笔下描绘出的美丽乡村田园生活。六年多来,在山东,一座座清洁清新、环境友善的新型村居共同体已然可期,像极了古人笔下的田园景象。如今,行走在这些乡镇、村落,远观,山青水碧天湛藍;近看,房前屋后一眼净,一幅幅秀美的乡村画卷如幻灯片般接连展现在眼前,令人赏心悦目。

相关热词搜索: 乡村 清洁 美丽 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