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画扇面》中听见古代
离开陕北二十多年后,我才听到了陕北民歌《画扇面》。
久仰了。
陕北的这首《画扇面》,
竟然高远而苍凉
我从小就知道《画扇面》。因为父亲有本《陕甘宁老根据地民歌选》,那是第一批陕北民歌资料,572首,都是1935到1945年间,在延安的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和鲁艺音乐系搜集的。这些资料1945年被带到东北,1949年又带进北京,1953年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给整理出版了。我不识字那会儿,就在那书扉页上瞎画,乱七八糟的。那里就有《画扇面》,6种。但是,插队十来年,我没听到过。
那个正月,我回陕北,在安塞县李家湾村的一个小窑洞里,从我们余家沟招女婿到这儿的一位老友,为我举办了一场歌会。他叫来了上下川里的五六位唱家,包括一位婆姨歌手,围着个火炉子,没酒没菜地从后晌唱到了黑夜。高亢的,低回的,奔放的,柔婉的,在纸烟薰出来的呛人浓雾里,我一首接一首地品味乡间人性,一首连一首地享受纯粹民间。太好了,我说。主人道,还有个好唱家没来呢。
来了。笑着。一条汉子,满脸通红,进门就说他喝多了,然后就说认识我,握住我的手不放。哦,他是安塞县沿河湾村的石匠,三十年前我们余家沟给知青箍石窑时,他来做过匠人,叫个任志强。他反复说:“我今儿酒喝太大了。”我说你是好唱手,他说老了,不顶事了。临后点根儿烟,坐在个矮板凳上,瞌睡的样子。我闻见他一身酒气。
然而,他一开口,我惊异不已。
一声率直的歌,忽然间跳将出来,跃上黄土高原一般,坦坦荡荡,高亢粗犷,并不圆润,几至涩滞,却忽而跌宕,柔顺拐弯,切分跳断,呼吸连缀,跟着大起大落,拧来甩去,延长拖腔,开阔苍凉,没遏云响谷,有抗坠之音,唱得那是单纯质朴,厚有古风,戏曲一般,极富韵味。天,我插队十年,没听过这种歌!
他唱的这是《画扇面》:
天津卫城西杨柳青(吗那嘿),有一位美女名叫翠英,她从小小学会会画画,小小人(呀吗)十九春,丈夫在南京赶用功,(咳呒咿呀)常年年来到四月半整。
《画扇面》该是个城镇小调、靡靡之音、哼哼唧唧的小曲儿,却何以让他唱得如此高远苍凉?使得这古韵厚重的旋律之间,只有些连绵不尽的黄土峁子,而没了绥德古城、榆林老巷那旧影窗前?
任志强酒喝得,第二段儿开始就唱不完整了。我回到北京,反复听他这段儿录音,听明白了:它离城久矣。小曲儿,离城久了,忘了婆娑树影,点滴阶前,却掺了乡间的土,受了乡间的苦,飘来荡去在绵绵梁峁之上、滚滚黄尘之间,于是尽失了老街巷里的细腻柔婉。一代一代挣扎活命的人,柱着镢把儿,冲着老天,梗着脖子把它吼出来,它便有了信天游的高远、老道情的苍凉。
去年,陕北的横山县委书记苏志中送了我一套《绥德文库》,那民歌卷里收有多种《画扇面》简谱。加上原有的,我共有了16种陕北民歌《画扇面》曲调。除任志强那种,哼哼来哼哼去,它们大体分三种风格:轻快活泼的,轻松细腻的,轻缓柔婉的。它们之间,旋律差得很远,总让人觉得是各有来源。加上由不同的唱家唱来,又都即兴变化,变化多端,于是,曲调被记成了十几种。我想,如果再找到别的唱家,还会有所不同。如果让每个人再唱,可能又唱出不同。人们不可能记下所有的《画扇面》曲调。
但是,它们同宗同源。即使已经变化得面目全非,也总能露出同一首歌的蛛丝马迹。每一种《画扇面》曲调,都只是无数人无数次吼唱当中的任意一次。各种各样轻快活泼、轻松细腻和轻缓柔软的《画扇面》,跟任志强这高远苍凉的《画扇面》,韵味甚至旋律都天上地下、南辕北辙,但它们确实又是同一个《画扇面》。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唱家和听家不自觉的审美习惯、文化特质,决定了民间歌曲的千变万化。每个唱家由着自己本能的审美,在音腔、音调、节奏、速度上自由变化,便足以创作出一首新的民歌。每个听家由着自己的体会感觉而学而唱,又成为一个创作过程。民歌在层级扩散过程中,每一次传唱,旋律都会变,成千上万次后,十几种乃至更多种《画扇面》就产生了。这种随意性如行云流水,在不着痕迹之间,留下自由即兴的美、民间的美。
高远苍凉的《画扇面》,一字对一音,四度大起落,一听,就让人诧异它的古老。然而,谁也无法知道它从何时唱起。看上去,它跟宋词《浣溪沙》貌似,跟元曲《沉醉东风》相仿,也跟《南吕一枝花》尾曲接近,但都不是。它只是它。它的五声音阶旋律,可能在“户有弦歌新治谱”的年代,倚词填腔创作出来,也可能早于歌词千年就已产生,还可能是从天边异域传来许久。
任志强在一个古代一般的山川间生活,在一个苍凉的古战场上耕作。他的村庄坐落在北魏金明郡、隋唐五代金明县、宋夏百年战争前沿阵地金明寨的故地之上。天苍苍,野茫茫,千年累累白骨,所有代代生命,早都归了黄土,久已零落成泥。于是,不经意间,任志强的吼唱带出了风吹草低的大气、遥远古代的空濛。就这样,他把一首回旋柔软的歌,唱成了高远而苍凉。
我听的这支歌,只是任志强的歌,里面充满了他任志强的、个人的、即兴的东西,不管是曲调,是力度,是切分,是节奏,还有速度,很多东西都是他吼唱时的即兴创作,即兴变化。这些,就是“味儿”。民歌的美,全来自这“味儿”。没有乡里的唱家,让我们拿着简谱线谱,永远也唱不出“味儿”。“味儿”是属于个人的。我们之所以能听出来每个唱家不同的美,是因为我们关注到了每个人唱的“味儿”,凝听到了他们每一个音的无穷变化。那些变化,就是民歌唱家的心灵深处、生命感受,和他表达这些感受的创作能力。人们对陕北民歌的着迷,实际上是对这些东西的着迷,是对由那些音的千变万化集合而成的韵味的着迷。
《画扇面》千变万化,
总还是杨柳青白俊英
两年后,在延安再见任志强,才听他唱全了他会的几段儿《画扇面》:
二一处画上二进宫(吗那嘿),杨宗保搬兵回到了朝中,三霄妹摆下黄河阵,萧天佐(呀吗)过洪州,闪上来元帅穆桂英,(咳呒咿呀)打坏了番贼救出了公公。
三一处画上女娇流(吗那嘿),李三娘担水面带忧愁,人说是苦实难受,王三姐(呀吗)飘绣球,张彦休妻白玉楼,(咳呒咿呀)秦雪梅吊孝两眼儿泪流。
四一处画上长板坡(吗那嘿),汉刘备迎亲回到了江东,周瑜定下美人计,大张飞(呀吗)小赵云,怀抱太子是真龙,(咳呒咿呀)打败了曹操八十万雄兵。
五一处画上西游记(吗那嘿),有一位和尚名叫唐僧,他到西天去取经,猪八戒(呀吗)小沙僧,开山引路是孙悟空,(咳呒咿呀)路过了九妖一十八洞。
六一处画上五端阳(吗那嘿),辕门上斩子杨六郎,杨宗保绑在沙场上,把个焦赞和孟良,叫出来人儿八贤王,(咳呒咿呀)穆桂英倒跪辕门外上。
陕北不是《画扇面》的源出地。也就是说,《画扇面》本不是陕北民歌。它是隔着黄河,翻过吕梁,越过太行,还曾一步一步走过河北大平原,从很远的东方传来的。它叙述的,是那边儿杨柳青镇美女白俊英,在扇面上画古代故事的过程。中国传统图画,喜欢让画面故事有劝诫作用,借此,《画扇面》用一二三四序数章法,把许多忠孝仁义的故事、人物串联起来,如压缩的史料一般,罗列叙述,以教化世人晓典故,知荣辱,明廉耻,感道德。
任志强只唱了6段词,实际上远远不止。《画扇面》这歌已流传不知多少年,就像曲调那样,词儿,也在传唱过程中,添补增加,千变万化,于是出错儿。从陕北的绥德、米脂、横山、佳县、安塞、延川、子长、子洲等县收集的《画扇面》歌词,没有全一样的。把《二进宫》、杨宗保和三霄妹放一起这类错儿,关公战秦琼似的,还有不分杨四郎和杨侍郎那种,常见。好在万变不离其宗,总还是天津卫杨柳青的白俊英,不过是唱成了白翠英、白翠玲、白仲英、白秀英。不像山西的二人台《画扇面》,成了“歌颂女画家杨柳清的爱情故事”了。
相关热词搜索: 扇面 听见 古代热门文章:
- 关于某县森林防火宣传“五进...2023-12-26
- 2024年xx市主题教育动员会上讲话2023-12-26
- 2024年度有关市人大在市直机...2023-12-26
- XX市发改委领导关于“修六心...2023-12-26
- 2024年经验做法:三大举措精...2023-12-26
- 2024年XX区长在区委主题教育...2023-12-26
- (合集)关于纪检监察干部教...2023-12-25
- 2024年度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2023-12-25
- 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安全工作...2023-12-25
- (24篇)办公厅、办公室“三...2023-12-25
相关文章:
-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简明中...2021-08-27
- 有关诚信的古代经典故事2021-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