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未来发展应着重企业兼并重组

发布时间:2022-10-29 16:15:03 浏览数:

摘要:随着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不断发展,其在汽车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地位不断提升,但是,产业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自主研发能力弱,依附于整车行业,无法形成规模效应,核心技术仍受制于国外厂家等等,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在本文着重强调兼并重组这一方法,分析了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及兼并重组方面的情况,并对零部件企业今后进行兼并重组提出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产业 兼并重组 产业竞争力

我国汽车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毋庸置疑,尤其是在过去的十年间,可以说我国汽车行业走过了以整车突破为核心的黄金十年,在国家政策扶持,国内外市场壮大等有利条件下,整车行业不断发展,但是无论是从技术方面还是产能方面,我国汽车行业同世界上其他汽车强国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国家“十二五规划”草案明确提出,力争使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国内市场份额超50% ,大型车企具近世界先进水平自主产品平台开发能力;新能源电动汽车保有量计划达到100万辆,扶持发展节能与新能源车的关键零部件的发展;汽车行业产能将达2300-3100万辆,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从国家政策导向及后续车企的反应可以看出,各方面都作出了相应的准备和调整,那么未来五年将是中国从汽车大国变为汽车强国的关键五年,中国想要实现这种转变,零部件是一道无法避开的关卡,可以说,世界上所有汽车强国都是建立在强大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基础之上,中国要想成为汽车强国,就必须提高对零部件的重视,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

事实上相较于整车行业,中国的零部件行业却仍处在弱势地位。由于历史原因,中国汽车产业从一起步就走上了整车拼装的道路,虽然短期内催生了一个繁荣的整车市场,但是后续问题突出,例如缺乏自主品牌和科技创新,相关售后服务尚不完善等。近年来,虽然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建设进程、改变技术落后、管理不善的局面,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初步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尚能维持国内汽车生产需要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体系,但与国外相比、仍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总体发展滞后于整车的发展。分析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总体来说优势不足,整个产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因此,如何提高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如何提高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很多人的观点倾向于重点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或者注重政策扶持和人才培养等软环境,但是笔者认为,从世界汽车零部件产业强国的发展路线来看,无论产业初始是何种规模和状态,最终能做大做强,都是走上独立化、规模化、集群化的道路,而这之前必然经历了兼并重组,这种思路也应该指导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改革。目前,我国单一的零部件企业,无论是自主研发能力、融资能力还是市场开拓能力都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兼并重组形成零部件大企业集团,提高零部件产业的规模效益和整体实力,才能参与国际化经营,争取国际市场份额,同时,兼并有利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企业竞争力,集中优势资源,形成核心竞争力。

我国目前涉及国外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兼并重组的现状不容乐观。相对于整车合资企业中方所占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的规定,早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开始,零部件行业的合资股比就已经放开。先行的代价是惨重的,如今,博世、电装、德尔福等跨国零部件公司的产品已经渗透到中国汽车市场的方方面面,部分产品和技术几乎全部为其所垄断。据不完全统计,外商独资及合资汽车零部件公司在EMS发动机控制系统、安全气囊、ABS系统、三元催化器、电动天窗、空调系统、汽车座椅总成、电动玻璃升降器、照明系统、自动变速箱、高压燃料泵等系统和部件方面,控制了高达7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汽车零部件合资企业,外方控制着零部件配套权,在国产化过程中,外方要求申请配套的中方零部件企业必须把产品送到外方母公司零部件厂检验。为了获得检验合格证,中国零部件企业不得不向外方支付技术转让费获取生产权。跨国汽车公司既要收取高额的车型技术转让费,又要收取高额的零部件技术转让费,构成实质上的双重收费。同时,跨国汽车公司还要按销售数量收取固定比例的销售提成费或品牌使用费,通过设计两步收费获取合资公司收益。

在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已形成六大区域性集聚地带,即以哈、长、沈为中轴的东北地带,泛长江三角洲,泛珠江三角洲,以武汉为中心并连接郑州、长沙形成的中南地带,以重庆、成都、柳州构成的西南三角区和环渤海湾经济区地带。随着大型汽车集团对自身零部件配套业务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未来零部件行业整合的一个重要趋势将是,拥有大型整车集团背景的零部件企业将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迅速做大,目前,整车企业的重组实践证明,政府主导下的兼并重组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产业的整合,但由于我国实行“权力分割、财政分灶”的制度,汽车业在地方GDP增长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许多地方政府不愿意自己辖区内的汽车企业被重组兼并,从而给兼并重组带来了难度,甚至可以说是降低了汽车企业整合的速度,人为地削弱了市场规律发挥的效用。所以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要想依靠区域性汽车产业集团这座大山获得自身发展,显然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所以对于零部件企业来说,兼并重组关键是要从产品入手,让市场、规划、技术、人才、管理、文化等各方面互补共赢。

在兼并重组的过程中,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也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与企业的很多市场行为一样,兼并重组属于企业的自主行为,应遵循市场规律,市场导向的原则。企业重组目的是为了增强自身竞争力,更有利于未来的发展,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更不是让企业背上包袱。政府部门的角色在于规范和引导,可以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企业提供支持或约束。

其次,兼并重组一定要用全面和发展的眼光做出决策。企业间兼并重组是通过改变资本结构、共享内外部资源,使外部成本内部化从而提高规模经济性。因此,零部件企业兼并前,一定要分析自身及他方的各自特点,尤其是涉及外资企业的兼并行为,兼并后如何能最大效率地利用新企业资源取得新的发展,保护国内企业自身利益,需要谨慎综合各方面因素后制定兼并方案。

第三,在兼并重组中,企业一定要认清当前零部件产业发展形势再决定出手是否收购。另外,企业资本层面的兼并完成后,需要从产业链环节分析,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技术研发,真正把研发、采购、销售渠道等整合,形成规模,降低成本,才有可能取得真正能够推动产业发展的成绩。

第四,兼并要注意企业文化的融合。兼并虽然具有降低费用、集中资金进行研发等优点,但往往容易忽视了“软性的一面”,即合并的双方能否接受对方的文化,员工能否真正合作。无论是国内企业还是与国外企业的兼并重组,都要警惕企业文化冲突导致的内部障碍成本的提高。在许多合并的案例中,企业往往不经过科学的评估和论证,较强势的一方会把自己的文化强加到弱势的一方,往往导致员工产生抵触心理,从而降低企业创新能力。因此,需要经过细致的评估和诊断,最后决定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更适合新企业。

参考文献:

[1]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10.

[2]《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

相关热词搜索: 着重 未来发展 汽车零部件 重组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