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徐渭《女状元》女性意识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9 18:50:08 浏览数:

摘 要:徐渭杂剧《女状元辞凰得凤》(以下简称《女状元》)塑造了才华卓越、吏治精敏的黄崇嘏形象,这一异于传统的女性形象流露出肯定女性价值、能力的女性意识。剧中女性意识的表达,存在着女性意识的流露非出于自觉,传奇人物最终回归传统,人物塑造上贞洁观念明显的局限。《女状元》女性意识的形成,可能与徐渭的个人经历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同时受到明中后期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

关键词:徐渭《女状元》;女性意识;自立 ;局限 ;个性解放

作者简介:徐秋琴(1988-),女,汉族,浙江嘉兴人,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2011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文学批评史。

[中图分类号]:I20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4-0-02

明代徐渭著有《四声猿》杂剧,含《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和《女状元辞凰得凤》四个剧目,其中《女状元》一剧写世居西蜀的使君黄彦之女春桃,因父母过世后日子穷窘,易名“崇嘏”应举高中,为官期间因丞相周庠有意招其为婿而被迫表白身份,最后嫁予周庠之子的故事。通过剧本解读,我们可以分析剧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所承载的女性意识,并发现剧中女性意识的局限性,通过对作者个人经历及其写作时代的考察,我们还可一探《女状元》女性意识的生成土壤。

黄崇嘏才艺绝世、吏治精敏,她凭借自身才能解决生存困境,证明自我价值,反映出女性的自立之心、自立之能。

剧中,凭借非凡的才华,黄崇嘏科举高中,迈出了摆脱生存危机,迎来自立生活的第一步。春桃曾自夸道:“生来错习女儿工。论才学,好攀龙。管取挂名,金榜领诸公。”[1](62)她对科举信心满满,“春桃若肯改妆一战,管倩取唾手魁名”。她的乳母亦肯定说:“你若去应举呵,是决中的”。面试时,丞相周庠赞黄崇嘏的乐府难韵押得妙,“真个丰神艳逸,神仙中语”,“不信场中还有这们一个敌手哩”。

由科举入政坛,黄崇嘏以强烈的责任心,出众的吏治,在官位上实现了经济独立,通过为百姓平冤施惠证明了自我价值。夺魁后黄崇嘏除授成都府司户参军,“这个官虽是簿书猥琐,却到得展我惠民束吏之才。在任不觉又是三年,也不敢素餐尸位。”虽官卑职小,她兢兢业业地为官为民。面对周庠发下的三桩证人难寻、线索难理的陈冤旧案,她认真听取、冷静分析,使有冤得雪、有罪得诛,当事人大赞“你是个魆青天,又挂着月一堂”,皂吏大叹“吏典也从不曾见爷这样的神明”。在审案一折的下场诗中,黄崇嘏笑叹:“当时若只供香案,只好坐看峨眉六月霜。”字句间流露出对于能平人冤屈、匡扶正义的喜悦与自豪。

《女状元》女性意识的表达,存在着几处不容忽视的局限:女性意识的流露并非出于自觉,传奇人物最终回归传统,人物塑造上有着明显的贞洁观念。

黄春桃易名应举,与男子争雄,并非出于弘扬女性意识,展现女性才能,实现女性价值的自觉,而是无奈的、被动的。她考科举的直接原因,是为生计所迫:双亲离世,孤苦无依,饮食无保,为寻得一个长远的生计,她才出此下策。

黄崇嘏获得生活自立,是在假作男子的前提下,但乔装只是应急手段,她最终由婚姻重回传统的家庭、社会体制,人格、尊严重新被男性权威所笼罩。周庠得知黄崇嘏身份后,上书请求给她与儿子周凤羽赐婚,蜀王将黄崇嘏参军一职铨除,由周凤羽替之,并封她为秩三品夫人。周庠曾说黄崇嘏“才学既自出众,吏事又十分这等精敏,他日必是远到之器”,说她处理公事“精细”、“奇”、“巧”、“精敏”,着实令人叹服。正是这样的才学、能力,让黄崇嘏科举高中、任官自如,最终实现生活自立。当嫁入丞相家,她无需再有自立之志,她的惊世才能也失去了施展的空间和真正的价值。黄崇嘏曾说改装应举是“此正教做以叔援嫂,因急行权。矫诏诛羌,反经合道。”当权宜行事的目的已达,她恢复身份,回归常道。

剧中,黄崇嘏的贞洁得到了几番强调,完好维持的贞洁,更成为她收获美满婚姻的重要前提。贞洁观念源于传统伦理道德对于女性的要求,黄崇嘏对贞洁的重视和焦虑,体现出她难以超越传统和时代的特点。剧中,黄崇嘏得赐婚封秩之后,还进行了一番贞洁证明。相府厨娘怀疑黄崇嘏常年在外,难免坏了名声,向黄科(即扮男装的乳母黄姑)求证,乳母自暴身份,解释道:“我从前乳哺他三年大,休说道在家止许我陪他,就路途中谁许个男儿带?”周庠听得二人交谈,又特意让黄崇嘏亲身细说了一番缘由,得知她“二十多年,伴着一个老妇人,更见他彻底的澄清,又是名臣的后裔”,十分高兴和满意。周庠之前虽不曾对黄崇嘏的贞洁提及半分,但他心中对于儿媳的贞洁要求,还是在结尾处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女状元》女性意识的形成,可能受到徐渭个人生活经历的影响,又与明中后期萌长的社会思潮有一定的关联。

(一)徐渭个人生活经历的影响

徐渭是侍妾所生,他父亲早逝,由嫡母苗宜人抚养长大。苗宜人视徐渭如己出,悉心教养。他“性绝敏,略知书,持身严毅尊重,内外莫不敬惮”[2](632)(《嫡母苗宜人墓志铭》),是一个聪敏、稳重,令人敬畏的当家女主人。她“描写俎醢,为世女师……才略酬应,畜釀种植,出入筹策,驳辩禁持,则宗戚、子妇、宾客、塾师、老牙妪、悍奴婢靡不失气”[2](632)(《嫡母苗宜人墓志铭》),对于各种事务独立决断,处理老道,内外皆服。苗宜人聪敏、独立的个性,不输男儿的治家能力能有、持家气度,对于徐渭笔下才能卓越、独立自强的黄崇嘏形象,可一定的影响。

久困场屋的经历,或许成为另一非自觉动机。徐渭有“神童”之称,“九岁能为举子文,十二三赋雪词,十六拟杨雄解嘲作释毁”[2](546)(《赠妇翁潘公序》),随后却“举于乡者八而不一售,人且争笑之”[2](639)(《自为墓志铭》)。半生的科场蹉跎,他通过科举改变低下地位,挽救败落家庭,创造辉煌人生的愿望,通通不得实现。清人顾公燮在《消夏闲记》中说《四声猿》“有感而发焉,皆不得意于时之所为也”。剧中周庠面试时,胡颜(谐音“胡言”)发牢骚说诗韵叶与不叶全凭考官一人之言,是所谓“不愿文章中天下,只愿文章中试官”,这一番说辞,当为徐渭切身的科举经验。周庠评说胡颜的乐府“词气便也放达,可也忒出入。可取处只是不遮掩着他的真性情,比那等心儿里骄吝么却口儿里宽大的不同”,此当为徐渭对自己不符科举审美的真情创作的肯定。能够革新取士方式,发现胡颜文章价值所在的周庠,是徐渭心中能够发掘、任用人才的理想官员的化身。

回看剧情,黄崇嘏幼年失怙的孤苦身世,恰与徐渭相符;她多才多艺,才能绝世的形象,可视作徐渭诗文书画俱精的写照;她由科举荣登仕途,最终走出人生困顿,证明才能、价值的际遇,正是徐渭一生为之奋斗而不得实现的理想。剧中“世间好事属何人,不在男儿在女子”的下场诗,对此多加咀嚼,似可悟得徐渭对于自己以满腹才情换得一生落拓的不平。

(二)明中后期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

徐渭生活的嘉靖、隆庆、万历年间,“文艺开始突破理学伦理的僵化模式和艺术复古风气,注重于精神的自由、个性的解放、性情的表现”[3](24)。这种文学艺术的转折过渡,“与明代中后期的哲学思想风气,尤其是阳明心学的出现并对程朱理学模式的否定等,有重要关系”[3](24)。王阳明提出“心即理”的哲学命题以对抗程朱理学,他“致良知”的心学主旨认为良知是人人具有和自足的内在力量,起到了帮助人们挣脱传统道德的禁锢,激发张扬个性,倡导真情的文学创作的作用。

明朝的封建统治趋于严密,对于女性的束缚和压迫亦趋紧密。对于女性在人格、情感上所受的戕害,在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强性格、崇高品质,一些作家开始在作品中赋予女性以独立自由的个性意志,一反传统封建礼教的精神力量,如梁辰鱼传奇《浣纱记》,汤显祖传奇《牡丹亭》等,反映出世俗人情纵欲放荡的个性解放思潮。

徐渭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奉行仁义之德,心怀功名之心,是一个正直有才气的封建文人。又“徐渭出生时,阳明学已蔚成风气,浙中王门的重要学人王畿与季本都是徐渭的老师,因此,徐渭与阳明学本多‘天然’联系。”[4](18)徐渭学得王门心学之宗旨,反感儒家礼法,推崇释、道之宗、魏晋风度,“疏纵不为儒缚”(《自为墓志铭》)[2](639),表现出放荡洒脱、桀骜不驯的性情。较之李贽、汤显祖等晚明文化思潮的风流人物,徐渭的生存年代略早,是新旧思潮交汇中的先觉者。他在《周愍妇集序》、《读某愍妇吊集二首》、《俞母节诗》、《白母传》等诗文中,流露出对于女性的看法及态度,透露出他对于女性生存状况的理解和同情,对于女性坚强、聪敏、贤能品性的肯定和赞佩。杂剧《女状元》中,徐渭将科场的最高荣誉许于女性,通过塑造黄崇嘏这一人物,表露出对于女性处境的同情,女性个性、情感的关注,女性尊严、价值的肯定。

参考文献:

[1]徐渭.《四声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本文《四声猿》文本引用均出自此版本)

[2]徐渭.《徐渭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陈刚.《徐渭及其《四声猿》的地位和影响述论》[J].《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2).

[4]周群,谢建华.《徐渭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相关热词搜索: 状元 意识 女性 研究 徐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