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冰心诗歌中的青年形象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30 08:10:08 浏览数:

母爱、自然、儿童是冰心诗歌的三大主题,学者对此多有论述,但是本人觉得另一主题——青年在冰心诗歌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从数量上看,冰心诗歌主要集中在《繁星》和《春水》两部诗集里,写青年的二十首,写母亲的十首,前者仅从数量上看明显多于后者。当然,我们不能单从数量来判定青年主题重于母爱或者儿童主题,但冰心对青年的关注由此可见一斑。

我们再从冰心的经历中看看青年主题对其创作的影响。“五四”运动爆发时,冰心正在北京协和女子大学预科读书任学生会文书,经常写些宣传文章,并开始对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进行思考,随后创作了一批暴露黑暗、提出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用她自己的话说:“五四运动一声惊雷把我‘震’上了写作的道路。”而作为五四运动主体的青年,他们当时的思想、行为、性格、行事等不可避免的要对冰心产生重要影响,不能不在冰心的文学创作中占有一席之地。实际上,冰心除诗歌以外的其它作品,有许多也是以青年为对象。在论者已对冰心诗歌中的母爱、自然和儿童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之后,我们将目光转向其作品中的青年形象,有助于我们理解冰心思想与情感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从而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冰心的思想和创作。

冰心诗歌中的青年形象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意气风发的时代品质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激发了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独立自主、奋发向上的精神意识,这一切毫无疑问主要是由当时的青年特别是那些接受了西式教育的新青年来参与推动的,他们真理在手,高举旗帜大声呼吁民主与科学,在当时军警的镇压下,毫不畏惧,将运动从北京扩大到全国各地。他们身上爆发出来的爱国热情和顽强斗争精神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不能不在冰心作品中有所反映。“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繁星》第十章),虽然带着女性特有的柔情说出,但我们依旧可以感受得到作者炽烈的情感,以及当时风起云涌的社会环境下这种对青年的期许和赞颂。1915年9月15日《新青年》创刊,陈独秀就发表文章声言要彻底改造国民性,造就一代“敢于自觉勇于奋斗”之“新青年”。这种青年的六条标准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无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这六条标准堪称“发展你自己”的最好注脚,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和成功,我们也可以说陈独秀和《新青年》的目的达到了吧。“青年人!你不像风般飞扬/便应当像山般静止/浮云似的/无力的生涯/只做了诗人的资料呵!”像风一般,便可一往无前,无可阻挡,像风一般,便可充满浪漫和热情参与那改天换地的斗争;像山一般,便能巍然屹立,凛凛然不可侵犯,像山一般,便能沉稳坚毅,支撑起即将倾颓的华夏大厦。

冰心是讲求爱的,用爱来抚平伤痛,用爱来拯救苦难的社会和百姓。但是,生在一个衰朽的国度,长在一个斗争的时代,她的爱必定也是青年式的爱,她意气风发,心忧黎庶,要为国家喷洒她的一腔热血,这或许才是一个真正的青年冰心。

其二是:时代漩涡中青年的生存困境

青年时是理想主义与爱国主义的混合体,他们豪气干云,向往着拯救时弊,为国赴难。但青年也有青年的局限。他们要追求人格的独立和爱情婚姻的自由,却没有经济上的独立,鲁迅小说中的子君和涓生,自由恋爱,自由结婚,结果却因经济上的窘迫,落得个生死两茫茫,“娜拉”们出走后,不是死去,就是归来,不论这个娜拉是男的还是女的;他们奔走四方,大声呼吁,想要重整山河,但是他们人微言轻,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当学生们因为巴黎和会对中国利益的蔑视和出卖,抗议示威时,政府的行动是逮捕镇压;当“偌大一个中国都摆不下一张书桌”的时候,官老爷们对青年的答复依旧是学生就应该学习。“小小的命运/每日的转移青年/命运觉得有趣了/然而青年多么可怜呵!”命运是无常的,甚至是荒谬的。五四前后的中国,军阀们赶不走外国势力,却竞相向洋人借款武装自己,然后相互攻杀,好不热闹。那时候的青年呢,他们一腔热血,他们在干什么,在战场上屠戮和自己一样的青年同胞,或者在学校闹学潮,或者在工厂大罢工,然后遭到军警们的镇压,这是中国青年的命运悲剧,也是中华民族忍受屈辱的原因。“青年人!/觉悟后的悲哀/只有深深的将自己葬了/原也是微小的人类呵!”青年人也不必过于自信,也不必慷慨歌之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因为青年也不过是沧海之一粟,芸芸众生之一员——“原也是微小的人类呵!”当年文武双全的李大诗人正逢大唐盛世,不也感叹:“愈济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而你们却处于一个内忧外患的时代:“我们飞向西方,西方同时一座屠场。我们飞向东方,东方同是一座囚牢。我们飞向南方,南方同是一座坟墓。我们飞向北方,北方同是一座地狱。我们生在这样个世界当中,只好学着海洋哀哭。”(《凤凰涅槃》郭沫若)这样个世界,是军阀统治下的中国,这样个世界,是列强欺凌下的中国,乱世中的人儿原就比不得太平的犬,又何谈自由、理想和爱国。

冰心笔下是热情的、理想的五四青年,他们虽然掀起一股股救亡图存的浪潮,但奈何旧中国积贫积弱,富国强兵的梦想非但不能一下子实现,有点渺茫不可期待。而青年和国家也只能被“小小的命运,每日的转移”。

其三是:对青年自身性格弱点的警示

青年是向上的符号,是进步的力量,但不是完美的标志。特别是在旧中国那样一个没有窗户的铁屋里,它是封闭的,污浊的,是要交给丑恶来开垦的一潭死水。在这样一种环境中浸淫日久,就算是颗金刚石也有生锈的时候,何况是人。他们也有被欺骗的时候,也有被腐蚀的时候,也有——铸成大错的时候。“信仰将青年人/扶上‘服从’的高塔以后/便把‘思想’的梯儿搬去了”(《春水》第六十七章)。五四是一个信仰的时代,西方的自由主义,俄罗斯的共产主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都被志士仁人们学习着,实践着。有信仰是令人欣喜的,它使青年们有了人生的目标和前进的动力,但是由信仰而产生的盲从,却使人失去独立的思想和人格,那些信仰希特勒的人,给世界带来的灾难自不必说,而那些信仰三民主义却不管对错盲目跟着国民党的青年也不在少数。“青年人!/只是回顾么?/世界时不住的往前呵!”(《春水》第八十七章)。前方有太多的困难会和我们不期而遇,前进总是需要冒险和勇气,因此我们犹豫徘徊,总是回想着出发前的舒适与安宁。可是被历史的潮流裹挟着,青年们是否真能回去。如果娜拉回归家庭,她是否能决心彻底地做一个傀儡;当热血青年们不再摇旗呐喊,不再抗议示威,军阀们是否能够保家卫国,或者帝国主义们是否如他们所说的自由、平等、博爱。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有许多人回顾了,并回去了,所幸的是更多的青年回顾了,但又前进了,他们高喊“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为我们踏出了一条光明大道。那些回去的,我们无心再挂念他们;那些前进的,他们的魂魄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之下安息,永受世人的瞻仰。

冰心的诗歌充满爱,有母爱,也有对自然和儿童的爱。但冰心自有其另一面,她也是五四青年,也和同时代的青年们一样,心怀天下,匡救时政。因而,她的诗歌对青年也毫不吝惜笔墨,她欢呼他们的时代品质,关注他们的生存困境,也思考他们自身的缺陷和弱点。结合时代背景关注冰心诗歌中的青年主题,我们才能更全面的了解冰心,了解她的诗歌。

参考资料:

1.王炳 《繁星春水—冰心诗选》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11月

2.卓如 《冰心全传》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年1月1日

3.王海波 《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年11月

4.王玉梅 《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 文学出版社 2005年11月

5.钟作英 《郭沫若诗歌》 内蒙文化出版社 2009年6月1日

蔡志飞,海南师范大学2009级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

相关热词搜索: 冰心 诗歌 形象 青年 分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