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左忠毅公逸事》中左光斗人物形象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30 08:15:07 浏览数:

摘 要:左光斗是明朝未期东林党的重要人物,为挽救岌岌可危的明朝的统治,他呕心沥血、披肝沥胆,给后人留下了足以光照史册的精神财富。但人们对他思想上的局限与保守历来少有论述,本文旨在以史实为据,阐明左光斗气节之高尚、信仰之可悲,客观公正地评价古人,扬其长避其短。

关键词:左光斗,气节,信仰

中专语文(第二册)选用了清代桐城派作家方苞的作品(左忠毅公逸事)。在文中,作家怀着对明末“志节之盛”的诸前辈仁人志士的崇敬之情,塑造了左忠毅公这一动人形象,表现了他识拔人才的远见卓识,歌颂了他不计个人生死荣辱而以国事为重的可贵品质。左忠毅公,名光斗,字遗直,明朝桐城人,明末东林党的重要人物,做过大理少卿,左佥都御使。

明熹宗时,宦官魏忠贤专权,结成“阉党”,政治黑暗达到极点。这时,代表中小地主阶级利益的东林党大声疾呼,议论朝政,要求消除宦官专权,但是由于皇帝的支持,宦官专权不但没有清除,反而更加贪婪残暴,社会政治经济处于崩溃状态。

在这种混乱的社会局势下,东林党成员左光斗仍以强烈的忠君思想、爱国热情,倾尽全力挽救岌岌可危的明王朝统治,其可悲的结局是显而易见的。纵观全文,即表现出左光斗千秋照人的高尚气节,又折射出他令人扼腕的可悲信仰。

一、高尚的气节

《左忠毅公兔逸事》开篇记叙了左光斗“风雪微行”、为国选才的壮举。他顶风冒雪,踏荒山,进古寺,发现了不顾严寒在古寺庑下读书写文章、以至疲劳过度、伏案而卧的史可法,等到“阅毕”其“方成草”的文章后,“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左公的“惜才”之心,“爱才”之举,与当时结党营私之辈、卖官鬻爵之徒相比,其光明磊落、坦荡无私足以彪炳青史。

在与阉党斗争中,左公被诬入狱,受尽酷刑,体无完肤,“面额焦烂不可辩,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尽管伤势严重,生命危在旦夕,但左公决不肯瘫倒在地上,而是顽强地“席地倚墙而坐”.尽管因受伤“而目不可开”,但当从呜咽声中辩出是史可法前来探监时,左公竟“奋臂以指拔眦”,呈现出“如炬”之“目光”。读到这里,哪一个热血之人不为左公一息尚存、决不屈服的精神而拍案呢,哪一个正义之躯不为左公铮铮铁骨、刚毅性情而叫绝呢,尤为值得称道的是左公声色俱厉的斥责“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目睹得意门生前来探视,左公不是乞求史可法将自己救出牢狱,而是担心其被“好人构陷”,不是哭诉受酷刑的痛苦,而是急言国事之糜烂,托大事于史可法。在奸臣当道,朝野昏暗的社会形势下,左公的这种公而忘私的精神是何等可贵。

无可否认,左公是明末宁死不屈、锄奸救国的楷模,他以自己的一腔热血留下了足以使后人“高山仰止”的气节。这种气节不仅影响了史可法,而且激励了后世一代代的学子。但是今天我们在重温左公的高尚气节时,也应看到因历史局限所导致的左公信仰的可悲。

二、可悲的信仰

作为东林党重要成员的左光斗在明末阉党专权、涂炭生灵的社会形势下,团结本党成员与阉党在政治舞台上层开了殊死搏斗,试图铲除阉党这股社会毒瘤。他们也曾零星地提出过减少加派、停止矿税等进步主张,但是东林党成员总的政治宗旨和他们为之奋斗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呢?万历年间还比较清楚,集中在以“争国本”开始,到后来衍伸出了梃击、红丸、移宫三大案上。“争国本”就是解决立太子的问题。万历帝皇后无子,王贵妃生常洛、郑贵妃生常洵。常洛为长,应立之。然万历宠爱郑贵妃,欲立常洵,遂迟迟不立太子。以东林党为主的群臣,为常洛争之。“梃击”是指万历四十三年(1615),有一个持木棒闯入太子常洛居住的慈宁宫,将其击伤。因其人为郑贵妃手下太监引进,东林党人视为郑贵妃的阴谋。“红丸”是指万历四十八年(1620)光宗(常洛)即位,病重。郑贵妃进泻药,鸿胪寺李可灼又进红丸两粒,光宗服后即死,两派互指为阴谋。“移宫”是指熹宗即位时尚未成年,原抚养他的李选侍欲把持朝政,以东林党为首的朝臣不许她与皇帝同居一宫,逼她移宫。由此可见,这一时期东林党成员置生死于度外,激昂慷慨、泣血力争,不是为了国家的兴盛,百姓的安康,而是为了捍卫封建正统。到了天启朝,用明清党争问题专家谢国桢的话说“他们好像闹家务,目标和宗旨就完全失去了。……魏党跋扈、祸人误国固不足道,但东林党太存意气,在形如累卵的时局还要闹家务,还存门户之见,置国事于不问,这也太不像话了。”天启初年,很多东林党人人阁,曾一度形成了清一色东林党专政的局面。他们尽可以施展政治上的宏图(如果有的话),而实际如何呢,他们不懂政治,没有办事能力,只知孤芳自赏,甚至追论三案,重打派仗,以树立本党的威严。自己内部又四分五裂,派中生派,结果一事无成,反导致了魏阉当权的惨变。

驻足现代,回望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明末东林党信仰的可悲。他们在内有起义军的狼烟、外有异族刀枪的危急时刻,不能同仇敌忾、共赴国难,而是卷入党派之争中,逞一时之威风,结果不仅使许多正直的官员被诬陷致死,也葬送了明王朝的统治。《左忠毅公逸事》中,左光斗即是党派斗争的牺牲品。他在狱中坚贞不屈、慷慨赴死的形象固然有值得称颂、效仿的一面,但如果从他为之献身的事业来看,他的死是可悲可怜,不足称道的。

今天,我们在评价古人时,应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客观地评价他们。既要学习他们思想、精神中闪光的一面,也要看到因历史局限所导致的思想中那难以掩饰的瑕疵。

相关热词搜索: 逸事 人物形象 分析 左忠毅公 中左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