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浅谈非乐器材料在乡村幼儿节奏感培养中的运用(节选)

发布时间:2022-10-30 10:30:05 浏览数:

音乐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对幼儿实施音乐教育是促使幼儿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节奏感,就是感受音乐的长、短、强、弱的能力,即指个体的运动神经对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声音反应。幼儿节奏感培养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得以体现,包括打击乐活动、节奏训练活动、音乐欣赏活动等,打击乐器演奏活动是幼儿音乐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其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打击乐曲、打击乐器演奏的简单知识技能、打击乐器演奏的常规。在非乐器材料选择方面,可以进行尝试,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先进行角色扮演(老师扮演成厨师的样子),引起兴趣,在角色扮演中穿插自由参观,谈话交流,也可以提一些启发式问题,例如“妈妈在烧饭时厨房里有些什么声音?”等问题,让幼儿自己思考;第二步,幼儿自由操作,并尝试引导敲不同的地方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第三步,教师演示教具、幼儿互动学习表现,逐一出示碗、碟子、调羹,幼儿观察变化,敲出相应的节奏,第四步,一起合奏,享受快乐。通过欣赏不同的音乐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比如风“呼呼”的声音,雨“滴答滴答”的水声,甚至一结家禽的叫声,野生动物的叫声,从教学资源的角度来说,这些是音乐教学中非常好的自然材料。例如:在欣赏经典曲目《狮王进行曲》活动中,为了帮助孩子能够更加深刻的感受乐曲,整个活动以动物狂欢节的故事情节展开,利用多种图谱让孩子想象出音的渐响、音的强弱、音值的长短等,利用动物的叫声模仿出节奏的强弱,在利用自制打击乐器、游戏等让孩子更加形象的感知和表现音乐。

(上海市横沙中心幼儿园 刘丽珍)

相关热词搜索: 节奏感 节选 浅谈 乐器 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