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淄博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
[摘要] 近几年来淄博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旅游形象定位不够充分。要想在旅游市场中独树一帜,赢得旅游者的眷顾与青睐,淄博必须整合和充分利用本地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赋予本地旅游产品更多的价值。淄博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可以整合为具有地方特色的齐文化、聊斋文化和古商文化。
[关键词] 淄博 文化旅游资源 整合
淄博市位于山东中部鲁中山地与鲁北平原的交接地带,区位优势独特,南连泰山,北靠黄河,东临海滨旅游城市青岛、烟台和威海,西接泉城济南。淄博是山东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铁路贯通,公路纵横,交通方便。
一、淄博旅游资源概况及定位分析
1. 淄博旅游资源概况
“淄博”一名,始见于1927年,作为政区名出现于1945年8月淄博特区的成立,至1955年正式建市。但是,她的历史却是非常悠久的,可以说是人类最早开拓的区域之一。1981年9月17日,在沂源县土门镇发现的猿人头骨化石,距今约四五十万年,被命名为“沂源猿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山东人。在桓台发现的岳石文化、在临淄发现的多处龙山和大汶口文化遗址,都证明早在几十万年前,先人就在此地繁衍生息了。
淄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齐文化的发祥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自公元前11世纪,武王封姜太公于此,建立齐国,都城设于营丘,后更名为临淄,齐国繁荣昌盛长达800余年。历史学家公认齐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富庶强大的区域之一。西周、春秋、战国时,临淄为齐国都城,西晋以后,为州、郡、县治,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齐文化以其开放进取、兼容并蓄的特质,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渊源之一。因齐国最早兴起蹴鞠运动,淄博临淄被国际足联和亚足联认定为世界足球起源地。
淄博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孕育了齐桓公、管仲、晏婴、房玄龄、左思、王渔洋、蒲松龄等蜚声中外的杰出人物。东部齐国故都文物浩繁,有“地下博物馆”之称,仅封土高大且保存完好的古墓就有150余座,齐国故城遗址、田齐王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周殉马坑、临淄墓群、桐林田旺遗址等古遗址、古墓葬享誉全国;中部是清代著名文学家、世界短篇小说一代宗师蒲松龄的故乡,他的《聊斋志异》为世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鬼狐神妖的故事;西部历史商埠周村,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有“天下第一村”之誉;北部有“北国江南”美誉的马踏湖,水乡景色秀丽,鸟飞鱼跃,波光潋滟;南部有“沂源猿人”遗址和齐长城遗址,有北方罕见的石灰岩自然溶洞群,有两处国家级森林公园——鲁山和原山。1994年国务院公布淄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 淄博旅游形象分析
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是旅游者对某一地的总体认识和评价。作为一种发展战略,旅游形象的定位是指一个城市或地区通过塑造具有典型个性和特色的形象,使公众对其旅游产品和服务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从而达到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扩大旅游市场份额、推动经济发展的目的。精确而又有特色的旅游形象定位,是一个地区无形的旅游资源,它能凸显该地的文化内涵,形成一种“人无我有”的旅游品牌。比如北京,因为历史上很多朝代在此建都,历史文物古迹相当丰富,现在也是我国的首都,它的旅游形象定位是首都风貌和历史古城;又如桂林,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因此,它的旅游形象定位是“山水名城”。这些定位都具有特色,是城市旅游的一张名片。
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设计一般遵循整体性和差别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指旅游形象是一个综合系统,它包括物质景观形象、地方文化特色、企业形象等多个要素;差异性是指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中应突出地方性,使旅游产品易于识别。
近年来,淄博着重打造“东古、西商、南山、北水、中文化”的旅游品牌,而其中的最主要内容是齐文化,其他方面并不突出。目前的各类宣传推荐活动对于淄博的旅游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就目前而言,淄博的旅游产品仍然缺乏个性,没有形成独具地方特色和文化品位的旅游产品。
二、淄博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淄博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都很丰富,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有特色的部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临淄的齐文化旅游资源、淄川的聊斋文化旅游资源和周村的古商文化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 淄博目前的旅游形象定位不够充分
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淄博目前的旅游形象定位为“齐国故都”,这一定位是不够充分的:
第一,它没有体现淄博的真实面目,淄博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这一定位将其齐文化深厚的历史文化展现出来,却没有将聊斋文化、古商文化列入其中,显得比较单薄。
第二,“齐国故都”的提法缺乏独创性,像邢台是襄国故都,涪陵是巴国故都,诸暨是越国故都,易县是燕国都城的燕下都等等。在众多的古代都城中,国人已经眼花缭乱,因此淄博作为“齐国故城”对于全国游客来讲,很难有强大的吸引力。所以,淄博还应当从聊斋文化、古商文化等方面补充城市的文化品位。
2. 淄博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淄博历史文化的旅游开发,总体上看开发层次不高,多数停留在文物保护、古迹恢复的层次,少数局限于产品本身及局部环境所展示的艺术气氛基础上,在文化内涵外化表现手法方面比较薄弱。
尤其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上,存在种种问题,学术价值有余,旅游吸引力不足,仅在当地有一定的知名度,对于其他地区和国外的游客影响力不够,必须要寻找一条新道路进行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最为有效的方式即是资源整合,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潜力巨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和优势明显的市场竞争力。
淄博是一个有着3000多年历史文化的城市,又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整合淄博的历史文化资源,将淄博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游客所乐于接受的旅游内容,利用淄博的历史文化积淀提升淄博旅游的文化品位,进一步加快淄博旅游业的发展,是一项现实而又具有价值的课题。
三、淄博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
淄博虽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但是目前存在着历史文化资源分布过于分散、开发不够等诸多问题。要将淄博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开发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产品,就必须进行分类整合,重点开发对中国历史有重大影响且具有淄博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此,淄博的历史文化资源应整合为以下几个系列:
1. 东部临淄的“ 齐文化 ”
淄博是齐国的故都。齐国是中国20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最强盛的国家。2680年前,齐国国君齐桓公任用著名的思想家、经济学家管仲为相国,采用他的治国思想,改革经济政策,发展与其他诸侯国的经济交流,短短几十年,齐国就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当时经济、军事实力最强的“千乘之国”、“五霸之首”。齐国的文化、教育事业比较发达,诗歌、音乐等艺术水准很高。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的千古佳话,反映了齐国音乐的优雅尽美。淄博市的临淄区作为齐国的都城长达638年,是当时东方最大的城市。作为著名的齐文化的发祥地,淄博市拥有众多的人文景观。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临淄,先后发掘出的齐故城遗址、殉马坑、车马坑等著名的文物古迹,充分展现出齐国昔日的强盛。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国故城,文物古迹浩繁,有“地下博物馆”之称。
2. 中部淄川的“ 聊斋文化 ”
作为“ 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故乡,淄博历史上产生过许多著名人物,像“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齐国名相管仲、晏婴,军事家孙武,大文学家左思,西汉名医淳于意,唐朝开国元勋房玄龄,清朝文学家赵执信、王渔洋等。淄川区是清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的故乡,这位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文学家,竭尽毕生的心血收集民间传说,创作了著名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奇文佳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蒲松龄故居是一座幽静古朴的庭院,到此可以瞻仰一代大家的生平和风采。蒲氏故里的村民,依托名人办旅游,自筹资金建起了聊斋城,内有蒲松龄艺术馆、狐仙公园、满井寺、柳泉、聊斋宫等景点,是独具特色的组群式旅游胜地,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人前来参观。
3. 西部周村的古商文化
“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兴盛于汉唐时代的“丝绸之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进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拒考证,以淄博为中心的山东地区是当时丝绸产品的主要供应地,是“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今天,淄博市的丝绸产品和轻纺产品仍然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西部周村,丝绸闻名遐迩,是鲁中重要商埠,现有保存较好的清代一条街——周村古大街。
除上述历史文化资源以外,淄博还有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的陶瓷文化。历史文化资源是前人留给淄博的无形资产,也正是淄博的旅游优势所在,合理整合、开发和利用,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淄博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措施
1. 提高游客对淄博历史文化的认知
旅游形象是旅游资源的本体素质及媒体条件在旅游者心目中的综合认知印象。如果游客来淄博之前对淄博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游览山东半岛的海滨景区后,多数会继续游览淄博的的历史古迹,而目前旅游人次偏少、旅游收入偏低的局面将有望改变。因此,采取旅游形象带动战略,提高游客对淄博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形象感知,是整合淄博历史文化旅游资源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具有战略意义。
2. 加强与自然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在淄博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要充分利用该市文化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在地域上协调分布的优势,将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结合起来,做到相互促进、综合开发,推动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3. 特色文化创新:加强淄博历史文化内涵的表现力度
旅游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体验异域文化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含量的多少决定着旅游业生命力的强弱,文化内涵越浓厚,审美价值越丰富,游客回头率则越高。人文旅游资源的旅游开发利用,不仅是一个经济、技术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文化的过程,而且本质上是一个文化过程,是一种文化创造。通过适当的方式将资源所蕴涵的无形文化内涵用具体的物化产品、动态方式表现出来,也即文化内涵的外化表现,这是历史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特点,也是其异于单纯文物保护、古迹恢复之处。
淄博是齐文化的发祥地,也是聊斋故里、古代的商贸中心,孕育了众多的名人。可见,淄博的最大优势是文化。三地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应考虑能否推出一批文化内涵丰富、游客回味无穷的多元化旅游产品,将旅游资源深刻的文化内涵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让游客慕名而至,满意而归。目前有一些景区已经推出一些文化展示活动,但是景观的文化支撑还不够,文化品位缺乏的现象仍然存在,这种人文内涵挖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马波.现代旅游文化[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8.
[2]盛新娣.论中国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1:47.
[3]郭来喜.《人文地理学概论》[M],科学出版社,1985.
[4]苏文才、孙文昌.《旅游资源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林善炜.整合旅游资源形成聚集优势[J].产业经济,2004,7:44.
[6]淄博旅游信息网.了解淄博..cn/
相关热词搜索: 淄博 旅游资源 历史文化 试论 整合热门文章:
- 关于某县森林防火宣传“五进...2023-12-26
- 2024年xx市主题教育动员会上讲话2023-12-26
- 2024年度有关市人大在市直机...2023-12-26
- XX市发改委领导关于“修六心...2023-12-26
- 2024年经验做法:三大举措精...2023-12-26
- 2024年XX区长在区委主题教育...2023-12-26
- (合集)关于纪检监察干部教...2023-12-25
- 2024年度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2023-12-25
- 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安全工作...2023-12-25
- (24篇)办公厅、办公室“三...2023-12-25
相关文章:
- 积极稳妥地促进淄博烟草快速发展2022-02-16
- 发展乡村旅游资源的调研报告2021-10-25
-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2021-11-03
- 某乡镇旅游资源保护开发汇报材料2021-11-08
- 对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2021-12-29
- 红花尔基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2022-03-06
- 浅谈如何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推...2022-03-11
- 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2022-04-05
- 浅议秦东洽川文化旅游资源的...2022-10-23
- 旅游资源利用情况调研报告4篇2023-09-01
- 创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发展思路2021-10-29
- 浅论利用历史文化打造商品品牌2021-12-23
- 我国历史文化资源的知识产权...2022-04-04
- 试论新闻角度2021-09-09
- 试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2021-09-13
- 试论海关人文环境的创新2021-09-22
- 试论加快税收行政协助的步伐2021-09-22
- 试论当前儿童的心理状态及其教育2021-09-22
- 试论如何提升石油企业女职工素质2021-09-24
- 试论社区团建工作存在的问题...2021-09-24
- 试论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构建2021-09-24
- 试论财产刑的执行2021-09-24
- 试论乡镇党委与执政能力建设2021-09-25
- 整合资源完善机制推进社区共...2021-09-24
- 人力资源培训整合模式研究2021-11-05
- 某公司整合营销策划方案2022-01-10
- 论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2022-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