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浅谈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培养模式

发布时间:2022-10-30 12:10:08 浏览数:

[摘要]高职旅游教育由于其生源的特殊性而应创设独特的培养方式。作者作为四川雅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经济管理系长期从事旅游经济专业教学和科研的讲师,在认真分析高职学生的特点和旅游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和体会,较系统地探讨了适合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旅游教育培养模式

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培养中,从生源角度看,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大都来源于旅游中职学校或中职校旅游专业,而中职学生具有和普通高中学生较明显的区别,两者在知识结构、知识储备、知识运用和能力、素养、技能等诸多方面各有特色。在对学生培养中,应因材施教。

一、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现状及特点

(一)学生现状。目前,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大都来源于旅游中职学校或中职校旅游专业。此前,已接受过三年系统的中等旅游职业教育,特别是在饭店管理和实务、旅行社管理和导游实务等方面有比较系统的知识储备和操作技能。同时,中等职业学校也已基本开设了如《旅游学概论》、《旅游心理学》、《旅游法规》、《旅游经济》、《公关礼仪》等旅游专业的主干课程。

(二)学生特点。总体而言,旅游职教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知识储备不足,文学素养较差,不喜欢理论性强的学科,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较欠缺,也容易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心,对他人的评价比较敏感。但是,另一方面,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强,表现在活动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其他专业或普高学生。

二、当前培养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重复。目前,高职旅游专业大量的课程和中职校课程设置重复,如《旅游学概论》、《旅游心理学》、《旅游经济学》、《旅游法规》、《饭店管理概论》、《旅行社管理概论》等。

(二)培养模式陈旧。目前,高职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理论课时偏多,实践课时则相对较少,学生在实习中对所学课程的综合运用较少。而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旅游地理》、《旅游心理学》、《旅游美学》和《饭店管理概论》等课程,在教学中则以理论讲授为主,极少将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专业课程设置缺乏创新精神。目前,高职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几乎是完全套用普通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未能根据学生特点和培养目标,适当减少本学科的必修课程,加强相关学科的课程开设。

三、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探讨

(一)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体系

1.培养学生丰富的人文、历史知识底蕴。在课程的设置上应侧重《中国文化》、《旅游文学》、《民俗学》、《历史学》等课程的开设,而职教学生也正是在这些方面由于存在较大的不足,影响着他们总体的知识水平和层次。

2.培养学生专业的地理、植物、建筑学知识。在旅游学科的课程设置中,地理学、植物学和建筑学知识不应作为专业课程的延伸或附属,而应将它作为必修知识予于强化,以提高学生的旅游规划水平和导游服务层次。

3.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修养和管理学、心理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旅游管理者和服务员自身的审美修养和管理学、心理学知识的掌握势必影响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准,进而影响顾客的旅行体验。学校应在这些知识方面对高职旅游专业学生予以强化。

(二)强化学生专业能力

1.激发学生理论学习的兴趣。教师应改变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积极运用案例分析法、情景创设法、课堂讨论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旅游现象和旅游案例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讨论,锻炼学生对事物由表及里的逻辑思维能力,并逐步培养和激发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

2.提高“术课”水平。在对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的培养中,应进一步重视和强化“术能”的训练。不仅应加强对专业实习的教师指导力量,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更要将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运用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案例分析、教师示范操作、实验室模拟训练等方法,一方面引导学生重视“术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还要提升“术课”在专业课程结构中的地位;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追求“精通”,强化“术能”训练。

3.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包括组织、应变、创新、观察、判断、交际等能力的灵活运用。职教学生因具有良好的能力基础和外向、好动、热情的天性,容易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学校可以学生社团为依托和载体,通过学生社团开展的各类文化活动,将专业学习融入文化活动之中,既可发挥职教学生的优势,又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更能在社团活动中不断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完善其综合素质。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 高职 培养模式 学生 旅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