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浅谈职业教育要素的构成及其意义

发布时间:2022-10-30 18:10:09 浏览数:

摘要:职业教育要素構成包括核心要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基础要素(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和制约要素(教育情境、教育资源、教育评价和教育反馈)。厘清职业教育要素的構:成有利于深刻理解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功能、有利于明确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范畴、有利于完善职业教育的保障体系。

关键词:职业教育;要素;構成;毒义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1)08-0021-02

一、职业教育要素的内涵

所谓要素,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是“構成事物的必要因素”。因此,教育要素就是指構成教育过程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相对独立的因素。那么,职业教育的要素则可定义为,構成职业教育过程的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相对独立的因素。而因素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構成事物本质的决定事物成败的原因或条件”。这说明因素有两种含义,一是構成事物本质的必要成分;二是决定事物成败的充分条件,其外延宽于要素,而要素的内涵较因素为深。也就是说,影响职业教育系统运行的因素有许多,其中有些是教育系统的必要成分,缺少这些成分就不成其为职业教育;而另外一些因素属于职业教育系统的充分条件,条件越充分,职业教育活动越有效。我们称前者为要素,称后者为因素。

二、职业教育要素的構成

在职业教育系统中,各要素的地位是不相同的,有的要素处于中心地位,起支配作用;有的要素处于基础地位,对系统起支撑的作用;有的要素处于制约地位,对系统起影响作用。因此,根据职业教育要素的标准,笔者综合有关学者对于职业教育要素構成的有关论述,我们把职业教育要素分为核心要素、基础要素和制约要素,其主要構成如下。

1 核心要素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構成职业教育的核心要素。这是因为职业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系统,是一个人与人之间信息输入、传递、输出以及反馈的过程,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因此,“人”就成为教育的要素,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尽管承担的任务不同,但都是教育活动的承担者。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是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传播者,是科学知识和社会文明的传播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则是“学”的主体,是学校存在的主体,是学校职能部门及其管理的中心,是学校和教师评价的主体,是教育任务完成的主体。

2 基础要素

基础要素包括职业教育目的、职业教育内容和职业教育手段。

职业教育目的体现着教育者的主观愿望和要求,形式上是客观的,但实质上反映的是教育对象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其一旦确立就成为教育的灵魂和轴心,因此应当将其作为教育要素。

职业教育内容是师生共同认识的客体。职业教育内容是基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文化技术发展水平之上的学校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职业教育内容在学校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职业教育内容是联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中介。因此,职业教育内容属于职业教育要素的一部分。

教育手段是教育过程的基本条件,贯穿于整个职业教育活动中。教育手段是指教育者将教育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所借助的各种形式与条件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手段、精神手段等。物质手段主要是进行教育时所需要的一切物质条件,可分为职业教育的活动场所与设施、教育媒体及教育辅助手段三大类。精神手段包括职业教育方法、职业教育途径。教育方法包括教育者的“教法”和受教育者的“学法”两个方面。

3 制约要素

制约要素包括职业教育情境、职业教育资源、职业教育评价和职业教育反馈。

情境是教育者为了实现其教育目标而有计划地创设的具体教育条件,它的创设和存在就是为教育活动的开展、为教育对象初步印证其所接受的思想意识的正确性提供具体情境,其无时无刻不渗透和体现着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具有实际可控性。

职业教育资源主要指学校的硬件条件,例如教学设备、后勤条件等方面。因为职业教育资源对整个职业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同时又是现代职业教育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所以把它也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要素。但是这个要素在整个职业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保障性的,所以列为制约要素。

职业教育评价和教育反馈能够针对职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方面进行一个总结,从而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学习。因此职业教育评价和教育反馈对职业教育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三、明确职业教育要素構成的意义

1 明确职业教育的核心要素,有利于深刻理解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功能

一般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是教育的核心要素。具体到职业教育,其核心要素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所谓职业教育(Vocationaleducation)是指通过教育者给予受教育者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活动,是培养人们能从事某种职业的一种专门化教育。它包括职前和职后两大部分。前者,主要是针对未成年人的职业教育,包括对职高、高职、技校及普通学校在校学生的就业准备教育。后者,是对成年期从业人员、待业人员及劳动力转移人员的职业教育,包括对他们职业知识和技能的补充和提高训练,以及转换职业所需的教育。职业教育的施教者和受教育者構成了职业教育的核心要素。他们之间的主导和主体的互动,推动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促进着职业教育功能的发挥。职业教育的功能,是指职业教育对人类社会和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鉴于职业教育职业性的基本属性,其内在功能是促使人的职业化发展;与此相应的,其外在的功能尽管也包括着政治功能、文化功能、人才结構调节功能,但其经济功能较为突出。具体地,就是职业教育通过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素质,直接有效地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职业教育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

2 明确职业教育的基础要素,有利于厘清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范畴

职业教育的基础要素,包括职业教育的教育目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手段。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应当放在职业教育目标的定位、教育内容的确定以及教育手段的选择上。

职业教育的目的,具体也称职业教育的目标,是指一定社会所规定的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目标,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总要求。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在于使受教育者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各级各类教育的统一的教育目的。然而由于各级各类教育所承担的职责任务不同、教育对象的社会属性和身心发展的差异,因而应当在统一的教育目标指导下,各自制定具体的教育目标。职业教育的具体教育目标是培养一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合格的劳动技术队伍。虽然,它也把品德教育放在首位,也有提高受教育者文化水平的任务,但毕竟重点在于培养受教育者的职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能力,充分反映其职业化的特征。

职业教育的教育内容相对于基础教育教学内容的基础性、普及性、预备性的特点,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特点。具体来说,更强调针对职业岗位需要实施教学、学以致用和学用结合。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强调职业的规定性、要求的规范性,要求围绕职业需要设计和确定教学内容。一般说来,从上到下的每一职业都有规定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职业技术标准,充分体现了课程内容的集约性、模块化的特点。

职业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常常反映出多元化的特点。除课堂理论教育外,更注重实践教学,注重教学实验、教学实习和专业岗位训练、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特别是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为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3 明确职业教育的制约要素,有利于完善职业教育的保障体系

既然职业教育的制约要素包括教育资源、教育评价和反馈以及教育情境,那么就需要在职业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育评价的多元化和反馈渠道的畅通化以及教育情境的创设、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多下功夫,努力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保障。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 职业教育 要素 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