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利百亿的商战命案背后
2010年的秋天,注定是一个多事之秋。
连日来,一幕幕闹剧轮番上演,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之势。“十一”黄金周的前夜,美的、格力促销人员在卖场里大打出手,最终致死一人;随着,内蒙警方出击抓捕公关三人组,蒙牛伊利恩怨终于逼上了触犯刑律的危险之路;360与腾讯裹挟上亿网民,上演了一场“商业机密战”,最后对簿公堂……
十月萧杀之气未散,百亿商机仍刺激着各大行业巨头,在一场场你死我活的较量中,不循商业规则、不讲道德的野蛮竞争愈演愈烈,伤痕累累的商战中,谁将在硝烟中出局?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裹挟数亿网名轮番群殴,腾讯360背后的百亿商机
10月28日,腾讯在基数以亿计的QQ客户端上将腾讯、金山、百度、傲游、可牛等5家互联网企业联合发布呼吁抵制360的声明弹窗报道,指引用户进入页面观看声明并参与评论。
随后,晚上11点43分,360也终于按捺不住,以强制弹窗的形式传播着自己的回击声明,并披露了腾讯偷偷扫描用户硬盘的最新证据——“超级黑名单”。这就是最近被广大网民熟知的“弹窗战”,中国数亿网民的电脑成为了双方的战场,而弹窗俨然成为了双方企业的武器。
那么,双方争来吵去,不惜拉来亿万网民共同围观,这究竟是腾讯方面的窥私在先,还是奇虎360的恶意诬陷呢?其实,说来说去,这后面还是“利益”两个字在作祟,双方的口水之战只是为了争夺互联网用户客户端软件占有率,以及背后那个巨大的杀毒市场罢了。
相关资料表明,腾讯QQ注册用户超过10亿,同时在线用户超过1亿;而作为中国第二大客户端软件,360安全卫士装机量超过2亿,终端覆盖率超过80%,已经成为腾讯在争夺互联网用户客户端软件方面强大的竞争对手之一。
两家的客户端在拥有庞大用户群后,将难以避免地进入更多的领域——广告、网游、SP、增值业务、电子商务等。目前的腾讯正是这么做的,靠以前的及时通讯软件QQ积攒海量的用户以后,发展多种互联网业务,全面开花,逐渐成长为全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可以说,腾讯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免费平台+增值服务”这种商业模式的成功样板。
于是,360在起步上选择了和腾讯一样的商业模式:免费客户端,在获得一定下载量后不断扩张业务范围。目前,360所选择的这种商业模式已经略见成效:依靠360安全卫士上亿的安装量,360安全浏览器的市场份额开始节节攀升,并带动了奇虎和火石联合运营的网页游戏和软件管理,于此同时,360已经开始尝试对增值业务收费,比如云存储,用户每月花20元可以使用360提供的无限存储空间。这样看来,在互联网用户客户端争夺上的两者之战在所难免。
艾瑞咨询最新数据显示,从2005年开始,国内杀毒软件及网络安全市场迅速增长,到2010年底,该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7亿元。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数据,到2010年底,我国固定宽带用户数有望突破1亿大关。
按照目前瑞星、卡巴斯基等主流杀毒软件年费100元左右计算,未来几年内,国内杀毒软件和网络安全软件的潜在市场规模,会是惊人的100亿元。
显然,腾讯不会对这座互联网的金矿熟视无睹。早在今年春节期间,腾讯就开始对国内的安全市场进行布局,在二三线乃至更低级别的城市推广其一款产品——QQ医生安全软件,凭借QQ终端的强大用户量,QQ医生迅速占据了国内一亿台左右电脑,市场份额近40%。
随后,在今年中秋期间,腾讯将用户使用的旧版QQ软件管理和QQ医生自动升级为QQ电脑管家。据悉,QQ管家与360安全卫士提供的功能极为接近,因此,这可以说是腾讯抢夺安全市场的又一次布局。
目前,甚至有一种说法,QQ已经购买了某国外著名杀毒引擎,马上就要推出免费的杀毒软件,这对于走免费杀毒模式的360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挑战。面对腾讯在客户端上强大的推广能力,一旦让腾讯的杀毒软件推广开来,360的前景堪忧,于是乎360不得不有所行动,发起全民隐私保护战,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向腾讯施压。
格力美的滴血争老大,命案难以终结恶性竞争
9月29日,“十一”黄金周前夜,安徽巢湖家电卖场安德利,美的和格力的促销人员都在布置卖场,顷刻之间,一场命案发生了。
格力空调和美的空调展厅位置都在安德利的五楼,两家的卖场呈“L”形相邻。格力空调的促销人员在悬挂吊旗的时候,把吊旗挂到了美的空调的销售区域。美的空调的促销员工不满,去撕扯吊旗。在撕扯的过程中,双方发生了扭打。随后格力空调的销售人员在美的的促销员工的背后一脚,使美的这名业务员在打斗中头部受伤,经抢救无效后死亡。
“死人绝对是偶然事件。”格力电器副总裁望靖东表示。的确如他所言,死人是偶然事件,然而在偶然事件背后的,却是格力与美的两家企业长期恶性竞争的现实缩影。
多年来,在空调领域,格力一直是行业老大。但美的却不甘心屈居第二,对空调老大的位置垂涎已久。空调领域的老大之争,使得两家企业纷纷使出杀手锏,竞争日益趋向白热化。
2009年3月6日,格力空调在重庆当地报纸和网络上发布广告,宣称“3天格力空调销售突破15万套,市场占比达81%,空调专卖系统格力市场占比97%”。
这一广告被美的抓住了把柄。美的空调重庆分公司认为,其广告数据与格力公司自己出具的《报告》数据不一致,宣传使一般消费者误认为格力空调占据了空调市场绝大部分份额,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损害其他竞争者的合法权益。因此一纸诉状将格力告上法庭。
在5个月之后的8月24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判定,格力空调构成虚假宣传。判决重庆格力电器公司赔偿原告重庆美的空调销售公司经济损失和其他合理费用共计人民币30000元,并刊登声明,消除影响。
2009年10月2日,在安徽省合肥、六安、阜阳等城市的大型卖场,一张印有“格力空调品牌形象为何面临破产”、“格力空调爆炸伤亡惨重吓人”等内容的彩色单页被临时促销人员向公众散发。
安徽新兴格力空调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晓兵称,在合肥卖场发放彩页的是艺校女生,身着印有“美的”标志的银色太空服,“她们一手发放美的的传单,一手发放诋毁格力的内容。”然而对于格力的指控,美的并不承认是自己所为。
一位家电业内人士指出,为了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一些企业不惜大打价格战。但这无异于伤人一千,自损八百。空调厂家的激烈竞争,使行业内的整体利润空间被大大地压缩了。而少数企业的虚假宣传和不正当竞争,损害的是整个行业的商业环境。
公关高手深陷牢狱,蒙牛伊利内讧不停休
10月16日,内蒙古检方批捕了三名犯罪嫌疑人,案件案情与乳业巨头蒙牛、伊利之间的竞争有紧密关联,就此,蒙牛与伊利这一对老冤家长期的恩怨被彻底曝光,警方最终不得不以抓人来平息双方的恶性争斗。
2010年7月16日,一篇题为“深海鱼油造假严重”的报道见诸报端,网上随即出现“深海鱼油不如地沟油”的文章。之后,网络攻击深海鱼油的行动有组织地向深层次发展,最后矛头直指向伊利集团生产的“QQ星儿童奶”,动员消费者抵制添加了深海鱼油的伊利“QQ星儿童奶”。
伊利集团公司迅速向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报案,呼和浩特市警方随即立案侦查。警方经过为期两个多月的缜密侦查发现,7月14日,蒙牛“未来星”品牌经理安勇与北京博思智奇公关顾问有限公司共同商讨炒作打击竞争对手——伊利“QQ星儿童奶”的相关事宜,并制定网络攻击方案。
据警方介绍,这些网络攻击手段包括:寻找网络写手撰写攻击帖子,并在近百个论坛上发帖炒作,煽动网民情绪;联系点击量较高的个人博客博主撰写文章发表在博客上,并“推荐到门户网站首页”、“置顶”、“加精”等操作,以提高影响力;以儿童家长、孕妇等身份拟定问答稿件,“控诉”伊利乳业公司,并发动大量网络新闻及草根博客进行转载和评述,总计涉及费用约28万元。
整个操作链由“蒙牛‘未来星’”品牌经理安勇——北京博思智奇公关顾问公司(郝历平、赵宁、马野等)——北京戴斯普瑞网络营销公司(张明等)、博主(网络写手)——李友平(戴斯普瑞公司合伙人)”这样串联而成。警方表示,这起案件目前已告破,安勇、郝历平、赵宁等3名犯罪嫌疑人已于10月16日被内蒙古检方正式批捕,另一名犯罪嫌疑人马野也被警方刑拘,张明、李友平等人在逃。
10月22日,蒙牛集团发布声明,表示安勇在未向任何上级请示的情况下,擅自与合作公司联系,发表了鱼油中含有的EPA成分对婴幼儿健康不利的言论,公司负有教育不周、管理不力的责任。
蒙牛尽管从刑事案件中抽身出来,但是依然不忘曝光跟伊利的恩怨。早在2003年至2004年,发生了针对蒙牛的恶性不正当竞争案“未晚事件”,其制造者是“北京未晚品牌(国际)传播机构”,该公司是伊利集团的合作公关公司。
呼和浩特和北京多地公安机关在侦查中发现,未晚公司通过6次行动,发动对蒙牛的打击,采取以支付“广告费”的名义购买版面、收买记者,发表诋毁蒙牛的虚假新闻数百篇,涉及媒体上百家。未晚公司跟伊利为此签订了高达592.17万元的公关合同。在该事件中,“未晚”总经理等3人被刑事拘留。
著名的乳业专家王丁棉认为,经历了三聚氰胺的中国乳业市场非常敏感。各企业应该把精力放在树立诚信经营上,努力重建消费者对国内乳业的信任,而不是搞内讧。这样的结果最终会把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市场拱手送给外资品牌。
约束不正当竞争律法缺失,企业“野蛮生长”自掘坟墓
30年的改革开放对于中国商业来说,只是一个起步,而对于伊利与蒙牛、腾讯与360、格力与美的这样的在“同行冤家”来说,“野蛮的”竞争存在已经很久很久了。当你死我活的争斗结束,双方均是伤痕累累,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到底谁在吞食恶果,谁又在血腥中得利?
我国品牌营销传播专家于清教认为,残酷的竞争背后终究是利益在驱使,金钱的诱惑使得一些企业在看待同行业企业时,充满了赤裸裸的仇恨。
同行业竞争一直缺少律法约束,一些企业秉承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商业逻辑,将金钱的逐利本性充分发挥。通过打压对手提高自己的市场份额,同行间存在的只有恶性竞争,而没有对整个行业发展负责的长期理念,一味地追求唯我独大。
没有律法约束势必导致相互野蛮开战。于清教认为,现在的市场竞争尚处于“野蛮生长”时期。不少企业采取打击竞争对手的方式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这种方式是不正当的,可是却没有相关法律去约束这种不正当行为,只有在不正当的恶果实实在在发生之后,我们的监管部门才能根据刑法等律法去侦查立案,而不能将这种不正当消灭在萌芽之中。
市场竞争虽然残酷,但也并非“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更不能采取残忍化的手段来成全自己,否则就无异于自掘坟墓。于清教进一步指出,企业间相互的竞争,就是竞争过程中的残忍化,而残忍化的背后,体现的正是中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同行企业的立场与态度。对产品和市场的开发下力气不够,却一味在现有“红海”市场当中争夺蛋糕。其最终结果,只能是得一时之利,而伤害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商战 命案热门文章:
- 关于某县森林防火宣传“五进...2023-12-26
- 2024年xx市主题教育动员会上讲话2023-12-26
- 2024年度有关市人大在市直机...2023-12-26
- XX市发改委领导关于“修六心...2023-12-26
- 2024年经验做法:三大举措精...2023-12-26
- 2024年XX区长在区委主题教育...2023-12-26
- (合集)关于纪检监察干部教...2023-12-25
- 2024年度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2023-12-25
- 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安全工作...2023-12-25
- (24篇)办公厅、办公室“三...2023-12-25
相关文章:
- 对我县公安机关命案防范工作...2022-01-08
- 连续发生多起命案*检察院采取...20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