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浅谈建筑设计的绿色生态化模式及其策略

发布时间:2022-10-31 15:35:05 浏览数:

摘要:绿色建筑,是指在不破坏环境的基本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建造出对环境无害的一种建筑。它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要求在建设设计的时候,加入绿色思想。它的实现能够节省非常多的建筑物质,而且能够带动环保,是当前以及今后的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文章具体的分析了绿色建筑的设计的优势和要点。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节能

前言

绿色建筑能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能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绿色建筑能够充分发挥其环保、节能、降耗的作用,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使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进一步深化和落实,将建筑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科学、规范、高效地使用能源与资源,不断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1建筑设计的绿色生态化模式及其特征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建筑设计的绿色生态化模式是指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以健康、节能和环保为宗 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环境,改善建筑规划、建筑方案、建筑建材和技术,使整体建筑环境达到低耗、环保、高效、节能、生态平衡的效果,最终实现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型建筑设计模式。一般而言,建筑设计的绿色生态化模式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1以人为本。绿色生态化模式要求在建筑设计中采用耐久、可重复使用的环保型绿色建材,改善室内外色光环境和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清洁能源等措施,保护人类的身心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给人类健康带来的损害。

1.2经济性。绿色生态化模式要求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追求经济效益,力图以最少的资源 消耗获得最高质量的建筑,此外还需要开发和利用红外反射技术、太阳能装置等新节能技术减少能源的损耗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1.3环境适应性。绿色生态化模式要求建筑设计应强调与环境协调,尽可能的维护外部环境,并充分发挥环境效益;建筑的选址、平面、剖面设计都应遵循与环境共生的原则,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并与环境特点与气候特征相适应。

1.4社会性。绿色生态化模式要求建筑空间和使用功能应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建筑设计要给未来发展留有足够的弹性,在空间上具有包容性,功能上具有综合性,使用上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可扩展性 。

2绿色建筑设计要点

2.1建筑布局

第一,对于布局来讲,要切实的结合场地的具体状态开展布局,要积极的发挥出所在区域的光照以及通风等要素的有利特征。要结合所在区域的光照特征,经由合理的布局来打造出最为优秀的采光等效果,在较为干燥的天气情况之中,可以结合建筑本身或是两个建筑生成一种遮挡阳光的意义,进而为道路带来阴凉,例如,福斯特在马斯达尔学院的建筑布局规划中,采用密集式的建筑布局,利用建筑物的排列、间距、高低等设置手法,使建筑与建筑之间因为高低错落形成遮阳的效果。经由缩减建筑之间的距离,确保其之间出现一种冷巷,从而大大降低了由于处于阿拉伯炎热干燥地区所需的建筑制冷能耗。第二,集合自然通风的思想,经由有效的布局,充分利用当地的夏季主导风向来设置建筑冷风系统。

2.2空间设计

在建筑空间设计上:要在让人获得空间使用舒适性的同时,引导人们更为绿色节能的生活方式。在建筑设计中引入天井等有利于建筑自然通风的空间类型,尤其对于大型组团建筑来说,天井的合理布置可以提高建筑在采光和通风方面的合理性,减少建筑对于机械通风和机械采暖上的依赖。在建筑的空间设计中,通过合理的设计手法将疏散楼梯间等消极空间转变为对人具有吸引力的空间,通过对疏散楼梯间采光和通风的设计,加上合理的绿化,营造出一个舒适健康的空间。

2.3形体与立面设计

在建筑形体的设计上:要平衡好建筑的体形系数和建筑的良好自然采光通风系数。如果建筑的进深太大的话,其本身的采光和通风等就无法合乎平时的功效规定,尤其是在冬暖夏热地区,环境对于建筑的保温性能要求不是很高,这个时候大的进深就会成为建筑节能方面的一个障碍。在一定程度内减小建筑的厚度,可以更好地将自然光、对流空气引进来。在建筑的立面设计上:(1)外墙构件可以起到很好的遮阳效果,遮阳百叶、雕刻窗、突出墙面的阳台等建筑构件不但可以形成很好的遮阳效果,还可以丰富建筑立面,让建筑更具美观性。(2)建筑立面上没有明显的遮阳构件的时候,通过建筑自身体块的凹凸来形成大面积的阴影,使比较大的采光窗都能处于建筑自身体块形成的阴影之下,从而减少过多日照造成的建筑制冷系统方面的能耗。

3绿色建筑设计的节能主因素

3.1建筑通风系统的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传统的通风系统设计已经无法满足绿色建筑的设计需要。绿色建筑的通风系统需要在低耗能、低投资和低比重的条件下,结合建筑的实际施工情况,设计出符合日常通风需求的通风系统。

在房间的通风设计中,应当在房间中设置一定数量的高窗及低窗,通过高、低窗的结合,增加空气进出口的高差,让热空气上升,并经高窗将其排出,冷空气则由低窗进入,这一过程也被称为烟囱效应。

窗户的位置对气流路线有直接影响。要想形成理想的气流,选择合适的窗户形式及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进、出风口的设置正对风向,主导气流会由进风口直接流向出风口,对室内墙角位置的空气流动影响很小;进、出风口错位设置时,如分别将其设置于相邻的墙面上,由于气流的惯性作用,在室内改变了气流的方向,因而能获得较好的通风效果。

3.2建筑的采光设计

采光可分为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两种方式。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中,应当遵循采光的低能耗原则,因此,需要平衡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之间的使用率,也就是对自然采光进行充分利用,从而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

室内的布局设计应当有利于自然采光。受建筑面宽、体形系数等条件限制,使得部分房间采光条件较为不理想。对于北向的房间,虽然受太阳直射的影响较小,但是主卧室还是应当考虑布置在南向,因为如果冬季室内没有阳光,会让室内显得阴冷。

房间开窗的最不利的朝向为东西向。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为了获得较好的景观视野,不得不在卧室的东西向开窗。这样方向的开窗,在夏季时,会有大量的太阳热辐射进入室内,而在冬季时,则只能获得较少的太阳热辐射,这样的开窗设置显然不利于节能。针对这一矛盾,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缓解。

(1)在窗户外设置一个较大出挑的阳台,在不影响户外的景观视野的情况下,利用阳台对夏季的太阳热辐射进行遮挡。

(2)在窗户或阳台的外沿位置,安装一个可调节的外遮阳百叶,对太阳热辐射进行遮挡。

(3)选择低辐射镀膜玻璃作为窗玻璃材料,镀膜玻璃能吸收太阳光中的中长波,从而减少进入室内的热辐射,镀膜玻璃不会对可见光产生太大影响,因此对景观视野基本没有影响。

3建筑的水资源利用

在建筑节水方面,污水的回收再利用和雨水的收集是主要的有效措施。对建筑进行低技术处理,就可对雨水进行收集,再配合后续工种,就可将收集的雨水用于植物灌溉、水景景观,从而对建筑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改善。污水的回收再利用,是指使用特殊的净化装备,对建筑里的洗漱污水进行处理、净化,将净化后的水用于浇灌、冲厕等方面。综合应用雨水收集、灌溉技术和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最大化地利用水资源。

4建筑屋面空间的绿化设计

屋面空间的绿化,是指在屋面空间进行绿色植物的种植,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加以利用。由于不同的地区的太阳辐射不同,所以,应选择适合的绿色植物品种进行种植。屋面空间的绿化最直接的作用是避免了太阳光对屋面的直射,并且植物通过吸收太阳光,在转化和蒸腾作用下,明显降低了屋面周围的室外综合温度。植物的培养基质材料具有热阻、热惰性,能有效阻挡热量的传递,因此可以降低建筑内表面的温度。另外,屋面空间绿化还具有降低噪音、美化环境、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实际生活中,人们普遍存在一种错误的看法:人物屋面空间的绿化不利于屋面的抗渗、防漏。实际上,当土壤吸收的水分达到饱和状态后,自然就会形成一层憎水膜,憎水膜具有滞阻水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屋面覆土进行植物种植后,能防止夏季阳光对屋面的暴晒,从而降低了屋面的温度,最终起到避免刚性防水层干缩开裂、减缓柔性防水层和涂抹防水老化的作用。

由此看来,在处理得当的情况下,屋面空间的绿化是不会影响屋面的抗渗和防漏的,相反的,它还能增强屋面防水性能,对屋面的防水层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5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新能源,是指除常规能源以外的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海洋能以及地热能等一次能源。在新能源中,太阳能以其独特的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太阳能取暖、太阳能供热水、太阳能制冷空调、可控自然采光、太阳能光发电等高新技术也被逐步应用到了建筑设计中。新能源的利用,不仅对当前紧张的能源形势有所缓解,也为绿色建筑的设计提供了基本的支持。

6结语

绿色建筑涉及的面很广,是多学科、多门类、多工种的交叉,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其设计过程就是涉及多个知识领域的技术集成过程,同时还渗透着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通过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研究,加强建筑节能方面的政府职能,加大宣传力度,同时通过实践的积累,绿色建筑一定会得到广阔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硕贤.绿色建筑技术要点及推行绿色建筑的建议措施[J].建筑学报,2011(09)

[2]孙捷.卡斯卡迪亚地区绿色建筑协会专访[J].世界建筑,2010(08)

[3]曹伟.浅谈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的联系[J].中华民居,2014(l0)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 建筑设计 策略 模式 绿色生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