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北京牌楼的旧貌新颜

发布时间:2022-11-01 08:30:32 浏览数:

如果不是“瞻云”牌楼时隔85年盛装重新亮相西单,有谁能忆起“西单”就得名于明代的“西单牌楼”, 只是这座牌楼的位置由街道移至了文化广场。而今,雕梁画栋的牌楼和四周现代化的建筑物辉映,古老和时尚的碰撞虽显得突兀,但巍峨的牌楼为流光溢彩的西单商业区增添一抹古都风韵,也为世人瞩目的北京奥运增色。西单牌楼以崭新的面貌俯视着络绎不绝的行人,向人们诉说着老北京牌楼的命运……

游历北京城,白纸坊、大羊坊,甚至羊坊店、虎坊桥、什坊院等地名不绝于耳,游人往往困惑于怎么这么多“坊”,其实这个“坊”字就与“牌楼”相关。牌楼也被称为牌坊,最早可追溯到周代。是“似门非门,非门亦门”的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牌楼的材料各异,造型多变,按照材料的不同有木牌楼、石牌楼、琉璃牌楼、木石混合、木砖混合,新建的牌楼通常会采用钢筋混凝土;按照形状牌楼大致可分为柱出头式牌楼和柱不出头式牌楼。老北京城中屹立着各式各样的牌楼,这种雕梁画栋的“门”被用作纪念、装饰、路标等,现在它们为我们了解北京的古代建筑及文化开启了记忆之“门”。

牌楼滥觞于汉代,成熟于唐、宋,至明、清登峰造极,并从实用的祭祀等功能衍化为一种纪念碑式的建筑。为死者立碑,为生者立坊的风俗代代相传,直到晚清。民间俗语“立贞节牌坊”便源于此。

牌楼在封建社会是为了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而立,用于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楼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有的牌楼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 牌楼景观性很强,在街道、园林、寺观、宫苑、陵墓均有建造,起到了点题、框景、借景等效果。是中国特有的建筑艺术和文化载体。

北京是中国牌楼最多的城市,老北京的牌楼比现在北京的立交桥要多得多。在那时北京城的街道上,曾横亘着不少牌楼,最典型的有东单牌楼、西单牌楼,东四牌楼、西四牌楼,东、西长安街牌楼,前门五牌楼等。这些牌楼多在五十年代因“妨碍交通”而拆除。每一座牌楼都记载着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也随着拆除的牌楼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西四历来是很繁华的地段,西四牌楼在明朝曾作为处决死囚的刑场。那时又叫西市,这座消失了的牌楼经历过腥风血雨,见证过大快人心的时刻,也制造过一系列千古惨痛的冤假错案。于谦和袁崇焕这两位北京城古老的保护神,未能阵亡沙场,却冤死于自己抛洒血汗所捍卫的城市……

大规模拆除牌楼是伴随着城市道路建设展开的,1934年京城要修有轨电车,有人借口妨碍交通要把东四牌楼拆除。当时大军阀张作霖得知此消息后,立即做出“何人主动拆毁?查明即将此人枪毙!”的指示…… 而解放后的牌楼还是没有摆脱被拆除的命运,有远见卓识的建筑学家阻止过,他们尽力了,却无济于事。于是只留下了东单、西单、东四、西四的地名。

现存于北京城区街道上的牌楼很少,其中有国子监街上的4座牌楼、颐和园东宫门前的牌楼等。经历了岁月的沧桑一些牌楼已呈现“老态”,为了重现昔日风采,针对旧牌楼的修缮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新修的牌楼陆续映入人们的眼帘……

清华大学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校园里矗立着一座“清华园”牌楼,这座牌楼是清华校园引人注目的景点,也是清华大学历史的见证。而在我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机构和国家的最高学府是国子监。这条街是北京仅存的保留四座牌楼的古建街。牌楼建于明代,为一间二柱三楼,街两端的牌楼匾额为“成贤街”,街中间的牌楼匾额为“国子监”。除街上四座牌楼外,国子监内有一座黄色琉璃瓦牌坊,是乾隆四十八年建的,高大秀丽,坊壁雕飞舞盘龙,正面匾额为“圜桥教泽”,背面为“学海节观”。

在颐和园正门东宫门正前方约200米处,有一座两百多年历史,现仍保存完好的三门四柱七楼式木牌楼,正面有两个正楷大字“涵虚”,背面刻有“罨秀”两字。它告诉人们,走过这座牌楼,就要进入一个山清水秀的境界了。这座高大的牌楼是颐和园的标志,牌楼两面彩绘金龙金凤,显示帝王所居琼楼玉宇富丽堂皇。

中山公园有一座“保卫和平”牌楼,这是一座见证近代中国荣辱的牌楼。原建在东单北面的总布胡同西口,那时叫“克林德纪念坊”,是清政府为讨好洋人,纪念被击毙的德国公使克林德而建的,1902年举行落成典礼。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德国是战败国,而中国属战胜国行列,故于1918年将该牌楼拆除并于1919年移入中山公园,改名为“公理战胜坊”。1953年,由郭沫若手书,改名为“保卫和平”坊。

牌楼记录了北京历史的侧面,北京繁华的前门大街上,曾经矗立着一座北京城最高大、最雄伟的木质结构牌楼正阳门牌楼,俗称“五牌楼”。五牌楼的名字缘于它五间、六柱、五楼的建筑样式。五牌楼始建于明代,但因其为木制,在明万历,清乾隆、道光、同治年间,先后多次遭遇大火,后来几经翻修,于1955年拆除。北京前门五牌楼2007年开始在原址修复。目前伴随前门步行街改造工程竣工而重新亮相京城。燃烧、破坏的同时锻造了新生,重生的饱满色彩冲淡了历史的沧桑,这座经历历史变换的纪念建筑,命运一波三折,走过生死的更迭,记载着北京城的风风雨雨,如今高高的五牌楼上金色大字和油漆彩画尽显肃穆,青白石铺就的前门步行街上,鸟笼、铜鼓、冰糖葫芦式的路灯映衬着古色古香的建筑,仿佛时光倒流,空间更换……前门五牌楼依然静静守望者,缅怀着亘古不变的记忆。

正当我为西单牌楼和前门五牌楼的浴火重生感到欣慰时,汽车疾驶而过,望见西单牌楼的一刹那,它显得那么的孤单,但却又是如此的厚重。

(本刊编辑陈晓琴编写)

相关热词搜索: 旧貌 牌楼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