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探讨漯河市2014年无偿献血人员传染病指标检测情况及用血安全现状

发布时间:2022-11-01 09:50:04 浏览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DOI:10.16659/j.cnki.1672-5654.2016.10.090

[摘要] 目的 为分析当前的用血安全现状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促使血站在招募献血者工作中的质控水平不断上升。方法 收集2014年漯河市无偿献血人员的年献血次数、传染病指标(HBV、HIV、抗-HCV、TP-Ab)的检测情况等资料,并研究各项指标检测出的阳性率与无偿献血人员在献血次数之间存在的关联性系。结果 在21 148献血人员中, HBsAg中,初次献血人员有1.67%,重复献血人员有0.25%;抗-HCV中,初次献血人员有0.34%,重复献血人员有0.03%;抗-HIV中,初次献血人员有0.18%,重复献血人员有0.07%;TP-Ab中,初次献血人员有1.32%,重复献血人员有0.13%(P<0.05);2014年,研究无偿献血者在HBsAg、抗-HIV、抗-HCV、TP-Ab几项传染病检测指标中的不合格率情况发现,其中, HBsAg最高,有0.77 %;抗-HIV最低,有0.10%。结论 研究发现,血站应该将多次自愿参与无偿献血的人员作为无偿献血工作中的核心招募对象,在检测过程中应该尽量采用科学的检测方法,全面提升检出率。

[关键词] 无偿献血;传染病指标;用血安全; 2014年

[中图分类号] R4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6)04(a)-0090-03

无偿献血主要以帮助他人及时输血、拯救生命为目的,以自愿基本招募原则,由无偿献血人员将血液奉献给公益事业的行为[1]。无偿则是指献血者不获得任何经济利益。因此,无偿献血是一种荣誉,自愿参与献血的无偿献血者应该受到整个社会的爱戴和尊重[2]。因此,为确保无偿献血公益事业的持续和健康发展,积极探讨血站当前的用血安全现状意义深远[3]。该次研究主要通过调查漯河市在2014年期间无偿献血人员在传染病指标方面的检测情况,比较初次献血人员和重复献血人员在传染病检测指标方面的不合格率,并对用血安全现状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并整理漯河市在2014年期间偿献血人员(总计21 148人)的年献血次数、传染病指标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HIV(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C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TP-Ab(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情况等资料,结合所得数据探究其出现不合格血液的原因和当前的用血安全现状。

1.2 研究方法

该研究使用的试剂和仪器设备:加样仪(TECAN)、酶免全自动处理系统(FAME),TP-Ab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完成,试剂则选择使用珠海丽珠及北京万泰公司生产的试剂。HBsAg、抗-HIV、抗-HCV的检测均选择使用ELISA操作进行,试剂盒选择使用厦门新创、上海科华以及北京金豪公司生产的试剂。其中,抗-HIV检测中,使用伯乐、梅里埃等进口试剂检测一遍,HbsAg检测中,会应用雅培、梅里埃等进口试剂检测一遍。该次研究使用的全部试剂均具备批检合格相关报告,且在操作中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检测。

1.3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使用SPSS 19.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用[(n/%)]表示,使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初次献血人员和重复献血人员在传染病检测指标不合格率方面的对比

在该次研究的21 148无偿献血人员中,献血次数达到2次或者超过2次以上人员为重复献血人员,总计有初次献血人员7 675人,重复献血人员13 473人,在HBsAg中,初次献血人员有128人(1.67%),重复献血人员有33人(0.25%);在抗-HCV中,初次献血人员有26人(0.34%),重复献血人员有4人(0.03%);在抗-HIV中,初次献血人员有14人(0.18%),重复献血人员有9人(0.07%);在TP-Ab中,初次献血人员有101人(1.32%),重复献血人员有18人(0.13%),首次献血人员与重复献人员在不合格率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重复献人员明显低于首次献血人员,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HBsAg、抗-HIV、抗-HCV、TP-Ab几项传染病检测指标中的不合格率情况

2014年,研究无偿献血者在HBsAg、抗-HIV、抗-HCV、TP-Ab几项传染病检测指标中的不合格率情况发现,其中, HBsAg最高,有0.77 %;抗-HIV最低,有0.10%,详细内容见表1。

3 讨论

实践表明,在评价无偿献血中的血源是否安全时,会将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指标(血清学)的检测结果作为一项重要指标,通过分析这些指标,能够准确掌握献血人员的传染病指标状况,同时,也可了解到不同年龄与相关指标之间存在的关联性,进而为血站招募安全、质量达标的血源创造有利条件[4]。相关报道证实,传染病检测指标不合格的献血人员,会受到性别以及年龄差异的影响,且血液传染病指标检测不合格率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HBsAg女性检测者的不合格率结果明显低于男性检测者,同时,研究还发现,男性检测者HbsAg的检出率主要以35~40岁年龄段最为明显[5]。除此之外,也可有效控制输血感染事件的发生,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减少采血成本等均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该次研究主要通过调查漯河市在2014年期间无偿献血人员在传染病指标方面的检测情况,结果表明:在21 148献血人员中,总计有初次献血人员7 675人,重复献血人员13 473人,在HBsAg中,初次献血人员有1.67%,重复献血人员有0.25%;在抗-HCV中,初次献血人员有0.34%,重复献血人员有0.03%;在抗-HIV中,初次献血人员有0.18%,重复献血人员有0.07%;在TP-Ab中,初次献血人员有1.32%,重复献血人员有0.13%,经过比较,首次献血人员与重复献人员在不合格率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重复献人员明显低于首次献血人员,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与李执如等相关报道相一致,说明输血传染病为初次献血人员淘汰率高的基本原因。另外,该研究结果还表明:2014年,研究无偿献血者在HBsAg、抗-HIV、抗-HCV、TP-Ab几项传染病检测指标中的不合格率情况发现,其中, HBsAg最高,有0.77%;抗-HIV最低,有0.10%。其中,HbsAg情况与我国的舟山地区基本持平。当前,在研究抗-HIV的具体情况时,其阳性问题需要引起关注,有相关调查结果证实,我国感染HIV人群的数量每年正处于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且上升形势十分迅猛。很多地区的HIV感染途径已经从吸毒路径为主逐渐向性传播路径为主转变,这表明该地区感染HIV事件已从高危人群逐渐朝向普通群众进行扩散。但是,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虽然部分献血人员有可能明知自身存在高危传染的风险性因素,却仍然会隐瞒事实继续参与无偿献血活动,这一情况将会对血液的安全收集和使用构成很大的风险和威胁。针对这一问题,血站工作人员应该对询问内容及策略进行适当调整,对高危献血人群提供传染、防治艾滋病的相关知识,避免HIV通过输血进行传播。

综上所述,为了全面提升血站采集血液质量及合格率,不仅需要选择使用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的试剂进行检测,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无偿献血知识的大力宣传和普及,做好血液筛查在质量方面的控制工作的同时,全面开展核酸的科学检测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由于第一次参与无偿献血人员在血液合格率方面与重复参与无偿献血人员相比相对较低。因此,构建出具有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无偿献血队伍是确保输血安全以及血液质量的必要条件。除此之外,在采血操作过程中,血站工作人员应该加强献血人员的咨询,及时排除不达标的献血人员,并注重采用科学、先进的检测方法以及具有高效性的检测试剂。通过提升无偿献血人员血液传染病指标方面的检出率,提升用血质量,确保用血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宜仲,黄守民,杨珊,等.无偿献血中HIV合并梅毒螺旋体感染情况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8):1074-1075.

[2] 马红丽等.无偿献血人群病毒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回收率的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158-160.

[3] 黄锦江,刘胡敏,张蓝江,等.某市在校学生无偿献血者传染病筛查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3(14):1699-1700.

[4] 李仲平,郑优荣,梁浩坚,等.广州市单位与个人无偿献血输血相关传染病筛查结果分析[J].广州医药,2012,43(4):45-47.

[5] 蔡丽娜,朱绍汶,周春,等. 2010-2013年中国南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BV、HCV、HIV感染情况分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4,22(4):1089-1093.

(收稿日期:2015-12-23)

相关热词搜索: 漯河市 无偿献血 传染病 用血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