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泌尿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病例对照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1 10:55:05 浏览数:

【摘要】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临床效果。方法 86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各43例, 观察组术中、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参考组术前、术中及术后均使用抗菌药物, 对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平均住院时间、平均用药费用及平均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与参考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用药费用及平均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结论 术前泌尿外科手术治疗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于术后感染发生的控制并无显著效果, 同时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及治疗费用的增加, 因此在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要合理控制, 严格按照指导原则进行。

【关键词】 泌尿外科;预防性;抗菌药物

泌尿外科手术中患者常接受大量药物治疗, 其中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最高, 同时临床效果相对比较明显。在外科手术中通过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术后感染等, 然而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的推广使用, 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较为普遍, 不仅导致患者住院时间的延长, 同时对于感染的预防并无明显效果, 甚至可影响原发性疾病[1]。为对泌尿外科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进行观察, 作者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86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6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 男62例, 女24例, 年龄25~75岁, 平均年龄(46.32±5.22)岁;基础性疾病:膀胱结石18例, 输尿管结石17例, 肾积水、肾囊肿16例, 前列腺增生20例, 泌尿系统肿瘤15例, 所有患者均接受泌尿外科手术治疗, 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与参考组(43例), 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术中、术后分别采用抗菌药物预防性治疗, 参考组术前、术中及术后均采用抗菌药物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使用的抗菌药物剂量、名称、时间, 对两组患者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进行观察, 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用药费用、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观察组术后出现2例泌尿系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呼吸道感染, 感染发生率为11.6%, 参考组术后出现3例泌尿系感染、1例切口感染, 感染发生率为9.3%,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 且观察组患者平均用药费用及平均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临床研究显示外科手术患者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较高, 仅次于呼吸系统[2]。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 临床发现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克雷伯杆菌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原因, 因此针对上述感染菌给予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已经成为临床常用手段。对于单纯泌尿系统感染, 多采用毒性低、价格较低口服药物治疗, 而对于复杂泌尿系感染药物, 患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 同时辅助抗菌谱广、抗菌性强的抗菌药物治疗[3]。然而目前临床预防性用药缺乏合理性指导, 医生多根据经验或者盲目给药, 不仅导致药物浪费, 而且患者住院时间被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甚至可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合理控制用药时间、用药种类及剂量对于临床合理用药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为泌尿外科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常用药物, 药物对细菌具有选择性毒性作用, 不会受到传导耐药性影响, 同时亦不会与其他抗菌药物之间产生交叉耐药性, 有文献指出,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能够对神经产生刺激作用, 促进中枢神经, 进而导致患者出现精神异常, 部分病症严重患者可出现癫痫状况等[4]。头孢类药物主要用于围术期, 杀菌能力较强, 在创口暴露期能够充分杀死细菌, 抵御可能受到污染的细菌。一般情况下, 临床在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多单独采用一种药物, 而对于混合感染、病原菌不明确、单一用药难以抑制患者治疗时多主张联合用药治疗, 在联合用药治疗时, 医护人员要严格掌握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及配伍, 选择具有协同及累加作用药物。

临床泌尿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时机多主张在切口受污染前或被污染后短期内使用, 在组织受到细菌侵袭时, 在发生感染几率最高时间使用抗菌药物, 能够保持血药浓度及抗菌药物组织浓度达到最高水平, 从而有效提高预防水平。有学者认为在术前2 h给患者静脉滴注抗菌药物, 能够保证在切口暴露时, 组织内已经有可杀灭入侵细菌的药液浓度, 而对于术中切口较大, 患者出血量较大患者, 可在术中二次使用抗菌药物, 而对于行污染手术治疗患者, 可根究其临床实际情况选择药物、增加药物使用剂量或者适当延长药物使用时间, 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看出, 在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术后长时间预防用药, 并不能降低所有所有术后感染率。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用药方案均为卫生部(现卫计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执行, 效果显著。

本次研究中, 各项观察指标中,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平均用药费用及平均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由此可知, 在泌尿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 合理制定抗菌药物使用制度有助于预防药物浪费, 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崔霞, 曹晋桂, 何晓锋, 等.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9):1302-1303.

[2]饶珠峰, 马忠才, 李兴艳, 等.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3):645-647.

[3]余小杰, 吴云, 肖丽娜.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医院感染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观察.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9): 2064-2066.

[4]宋俞,林能明,方罗. 肿瘤患者I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4(4):857-859.

[收稿日期:2014-07-02]

相关热词搜索: 预防性 对照 泌尿 抗菌 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