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艺术歌曲创作的诗学背景分析
摘要:艺术歌曲作为诗与乐结合的一种形式,深受人们喜爱。被誉为“艺术歌曲之王”的舒伯特,在艺术歌曲创作中,奇迹般地将音乐与诗歌融合在一起。诗与歌完全协调,浑然天成。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不仅在文学诗词与音乐之间起了一种承载的作用,并且用诗与歌同时抒发着感情,同时刻画着人物的内心,一首作品将诗与乐同时汇集成流淌的音乐,展现给观众多层面的享受。
关键词:诗学;舒伯特;音乐;艺术歌曲
一、奥地利诗学传统的形成
从人类有了语言之后,就应该有了诗歌,起初人们可能没有意识到稍具雏形的诗歌。诗歌起源于原始社会的
祈祷语、劳动号子等一些活动。在古今中外各种文学体裁中,诗歌应该算是形式严整和自由相结合,手法简洁和复杂相结合,词藻平白和华丽相结合,语言明晰和朦胧相结合,逻辑合理和无理相结合的统一体。“诗学这一术语传统上是指系统的诗歌理论或学说,它对诗歌及其分支给以定义界说,说明各种诗歌形式及其写作技巧,阐述诗歌创作应当遵从的法则,从而使它与其他艺术创作活动区别开来。”[1]亚里士多德曾对诗学包括的内容作了全面的界说,他认为诗学应当是研究诗歌本身特点的,研究诗歌的不同种类及具有的特殊的感染力量,研究诗歌如何组织情节、各节组成的行数和形式,以及其他涉及这些方面的问题。然而,自亚里士多德以后,诗学又泛指诗歌创作和诗歌批评的理论。
欧洲诗歌由来已久,但是有关欧洲诗歌的历史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在《荷马史诗》就有关于诗歌的记载,其中提到诗歌的吟唱者给听众以乐趣,说明诗歌有娱乐的功能,但当时诗歌的内容以英雄史诗为主;公元前的古希腊,又有人认为诗人的灵感来自对诗神缪斯的祈求,这又暗示着诗歌与宗教的关系;当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哲学家创立另一种诗学概念时,人们又开始关注诗歌与哲学的关系;另外还有人通过研究诗歌讲究的语言技巧,将诗歌与修辞学联系到了一起。总之,诗歌与音乐、美术、历史、哲学、宗教等人文艺术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古希腊、古罗马帝国的衰亡,辉煌灿烂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也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芒。以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代表的古文明的范式,到了中世纪的时候,逐渐被以基督教文化为中心的欧洲文化范式所取代。在这个大的文化背景之下,诗歌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欧洲各地方言创作的诗歌代替了以前古典范式用希腊语和拉丁语创作诗歌的传统,以新的语言、新的形式、重新开始。中世纪早期的诗歌都是各个民族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创作的,如:凯尔特语系的爱尔兰与威尔斯诗歌,日尔曼语系的盎格鲁-撒克逊(古英语)、古高地的德语诗歌,而后欧洲的诗歌又受到各地历史原因的相互影响,渐渐形成各自传统的题材,如各民族的神话、史诗、传说、民歌、情诗等。因此欧洲诗歌的传统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正如舒伯特所生活时代奥地利的诗歌,深受德国诗歌、西班牙意大利文化方面的影响。
奥地利的诗歌受历史和文化的影响,融合了多个民族的特征,形成了多元化的特点。某种程度上,是德语诗歌的组成部分之一。早期的德语诗歌,在基督教的影响下,具有叙事诗传统的完美形式。现代德国诗歌开始于约翰·沃夫岗·歌德,他的诗歌涉及广阔的领域,诗歌的形式类型应有尽有。另外还有席勒,荷尔德林等,他们都是18世纪德国诗歌的代表人物。19世纪德国的抒情诗繁荣起来,“言语自然而不矫揉造作,思想纯朴而又坦诚直率,形式上明显地不拘一格——这些既是德国民歌的特色,也是相当一大部分德国抒情诗的特色,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2]19世纪在德国诗歌的影响下,奥地利的诗歌也渐渐繁荣起来。这个时期的诗歌具有完美的节奏、精深的声韵修养、富有音乐性、极具形象化的特征。“此时的诗人对人性受到抑制深有体会,对人的无所作为与奋斗的无济于事深感忧伤,促使他们将奥地利人深思型的生活转化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3]诗歌成为这种独特艺术的最佳表现形式,这种环境下诗歌无疑成为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这也推动了19世纪诗歌的蓬勃发展。
二、舒伯特生活时代的诗学背景
舒伯特生活的时代——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社会的整个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资产阶级的队伍逐渐壮大,反对权威、传统、古典式的运动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形成,人性得到进一步的解放,浪漫主义运动兴起并席卷了文学、艺术、政治等多个领域。在文学方面,欧洲浪漫主义主张,诗人创作要有绝对的自由、自发性、真诚以及某种真挚的感情,这些都亟待抒发。
19世纪迎来了奥地利诗歌的第二个繁荣期,19世纪初,欧洲大战结束后,国内环境相对稳定,已经对战争厌恶透顶的人们开始享受相对和平、安宁生活,诗歌创作的角度转向了描写世俗抒情类的诗歌,因此这个时期是抒情诗盛行的时期。 英语中的“抒情诗”Lyric一词来自于希腊语的“七弦竖琴”,而后来希腊语则又用“歌曲”或“歌唱诗”来表示抒情诗。总而言之,抒情诗与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历史的原因,奥地利诗歌受德国诗歌影响很深,可以说是德国诗歌的一个组成部分。19世纪初奥地利的抒情诗是诗歌类型中的一种,并且通常被认为抒情诗是最清楚地保持着诗的成分——与音乐有关的吟咏、有伴奏地朗诵。这种形式起源于一种自然的表达方式,这种与音乐有着密切关系的表达方式,经常被用于庆典仪式,后来形成固定的形式流传下来。
19世纪初,欧洲的世俗抒情类的诗歌开始加入了对自然、宗教、爱情等事物的人性化描写,然而当人文主义滋生于诗歌就会遇到爱情,当诗歌遇到爱情就一定离不开女性。“那个时代的情感、爱情和性爱也都强烈地受到浪漫色彩的渲染。这个时代正是德国抒情诗的高产期,青年人的心中充满了对歌德、奥西安、荷尔德林和埃申多夫的作品的狂喜。妇女和妙龄少女,年轻人和成熟的男人们,所有人都在写诗歌,所有人都在读年鉴故事集,并且记日记互通浪漫书信,艺术家、诗人、词曲创作者是那个时代年轻人的形象。那个神奇时代的整个思想感情及特征无不受他们作品影响。”[4] “而19世纪末的诗歌,还具有一种超脱现实的思想特征。这实际上是诗人对待生活的一种甘苦掺半的态度,一种心理内省,一种价值相对观,一种安贫乐道的心态。”[5]正因为伟大诗人的创作离不开对女性的描写,这一特徵又在舒伯特将其作为素材的音乐创作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升华。在舒伯特塑造的女性形象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既有甜蜜又有痛苦,“痛并快乐着”的表现手法,成为舒伯特作品中常用的手法。
三、舒伯特艺术歌曲中诗与乐的结合
被誉为“艺术歌曲之王”的舒伯特,在艺术歌曲创作中,奇迹般地将音乐与诗歌融合在一起。诗与歌完全协调,浑然天成。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不仅在文学诗词与音乐之间起了一种承载的作用(然而不是外观意义上的承载),并且用诗与歌同时抒发着感情,同时刻画着人物的内心,一首作品将诗与乐同时汇集成流淌的音乐,展现给观众多层面的享受。正如音乐学家保罗亨利朗所说的,“舒伯特认识到了新秩序,认识到了诗人与音乐家的新的关系,因此从纯粹音乐的意义上看,除舒曼和布拉姆斯偶有例外,他是比任何其他歌曲作曲家更为富于创造性的。”
18世纪末19世纪初,奥地利迎来了诗歌又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抒情诗在这时争奇斗艳,竟相开放。大量优秀的抒情诗不断涌出,成为舒伯特创作垂手可得的资源。另外,舒伯特的朋友们对舒伯特创作影响也很大,比如,他的好朋友迈耶霍菲尔,就是一位诗人,舒伯特经常以他的诗为词进行创作。加之,舒伯特在维也纳皇家学校唱诗班的老师萨利埃里,他极力反对他的学生用“不规范”的德语做歌词来谱曲。因此,规范考究的诗歌成为舒伯特歌词首当其冲的选择。舒伯特自己也认为他能从诗歌中找到创作的灵感,并且他认为,歌曲与叙事是相同的,朗诵与歌唱是一样自然、流畅的,这一点舒伯特做到了。
“抒情性是诗歌文学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诗歌,正如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一样,没有抒情就没有诗歌,音乐的抒情性比任何抒情的语言更富有内涵,在它的概括性中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情感因素,这是文学语言所不能代替的。”[6]从舒伯特艺术歌曲中不难看出,舒伯特正是认识到了诗歌的抒情性与歌曲的抒情性的关系,将诗歌的抒情性融入音乐的抒情性,音乐又围绕诗歌抒情,二者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
在舒伯特600多首声乐作品中,有74首就是以歌德的诗歌为词创作的。他自己也曾说过,歌德的诗对他帮助很大。歌德诗歌中热情洋溢的情感,严谨的诗歌韵律与哲学性的结构给舒伯特很大的启发。使他在创作时注意词曲的紧密结合,逻辑结构的严谨与音乐抒情性的结合。舒伯特还将诗歌朗朗上口的吟颂感与旋律完美地结合到一起,如:《纺车旁的格丽卿》,旋律刚开始在自然音级上的缓缓过渡,就像格丽卿在喃喃自语。诗歌的韵律、叠句等他都会做细致地处理,旋律音调与德国诗歌语言的韵律达到理想的平衡,每一首作品调式、和声上的变化,足以证明舒伯特在诗歌字句上的处理堪称典范。舒伯特细腻的情感和对诗歌敏锐的洞察力,使他用音乐塑造的女性形象各个栩栩如生;并且他还能够准确地把握住诗人的思想,这帮助他领悟诗歌中更深层次的含义,融入到诗人的内心情感和意境中去。舒伯特还使用最具代表性的和声与旋律来刻画女性形象。“舒伯特有意识地把和声及器乐伴奏等纯音乐因素提到诗和旋律同等重要的地位;他要给歌曲周围造成一个重大的音乐机体力量,这力量足以在诗与音乐之间建立均衡关系。”[7]
舒伯特在声乐作品的创作中,非常重视诗歌与音乐的结合,利用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来丰富诗歌表达的素材,并且不断地尝试在诗歌与音乐之间寻找平衡。在音乐创作中,舒伯特运用细致准确地新的音乐表现技法,写出了大量优美朴实的旋律,“灵活多变的节奏、严谨的调性布局、丰富的和声色彩以及恰当的民间音乐素材的运用,深化了诗词中提供的意境和情感,准确地挖掘了艺术歌曲的文学内涵。舒伯特的这种艺术歌曲的创作理念,深深影响了其后的舒曼、门德尔松、勃拉姆斯等人的音乐艺术歌曲创作,为这一时期诗歌文学作家海涅、歌德、莎士比亚等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歌插上了音乐的翅膀,开创了浪漫主义的新时代”。[8]同时,舒伯特用他的音符和感受将诗与乐完美的结合起来,成为他诠释下的真正意义上的“诗歌”。舒伯特将他创作的天赋展现的淋漓尽致,赋予德奥艺术歌曲特有的浪漫主义精神,创造了独特的浪漫主义音乐语言,谱写了新颖优美的旋律,提升了伴奏鲜明的形象,领悟了诗完美的意境,实现了诗与乐浑然天体般地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周式中、孙宏、谭天健、雷树田主编.《世界诗学百科全书》[Z].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69页。
[2]同[1],第94页。
[3]同[1],第18页。
[4]卡尔·柯巴尔德著,冷杉、钟莉译.《弗朗茨·舒伯特及其时代》[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21页。
[5] 同[1],第18页。
[6]石静著.华进、张小梅指导:浪漫主义音乐艺术的结晶——论舒伯特艺术歌曲《美丽的磨房女》的音乐特色[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第26页。
[7]保罗·亨利·朗著,杨燕迪、汤亚汀等译.《西方文明的音乐》[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版,第477页。
[8]同[6],第4页。
相关热词搜索: 舒伯特 诗学 创作 背景 艺术热门文章:
- 关于某县森林防火宣传“五进...2023-12-26
- 2024年xx市主题教育动员会上讲话2023-12-26
- 2024年度有关市人大在市直机...2023-12-26
- XX市发改委领导关于“修六心...2023-12-26
- 2024年经验做法:三大举措精...2023-12-26
- 2024年XX区长在区委主题教育...2023-12-26
- (合集)关于纪检监察干部教...2023-12-25
- 2024年度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2023-12-25
- 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安全工作...2023-12-25
- (24篇)办公厅、办公室“三...2023-12-25
相关文章:
- 艺术歌曲成熟---舒伯特歌曲2021-09-28
- 新媒体下微电影创作实践2021-08-27
- 儿童画创作中的创新教育2021-10-02
- 实验动画创作主题与风格分析2021-10-20
- 群文创作总结表彰大会交流发言2021-12-12
- 企业员工背景调查工具手册2021-08-27
- 简历教育背景怎么写2021-09-05
- 2022年背景调查问题及要求2022-04-23
- xx公司背景调查策略和技巧运用2022-04-23
- 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总结(五)2021-08-27
- 产教融合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2021-08-27
- 电影艺术与新媒体艺术融合2021-08-27
-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改革2021-08-27
- 艺术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21-08-27
- 【艺术史】2021-09-08
- 西方艺术史2021-09-08
- 857艺术史基础2021-09-08
- 中学体育科技文化艺术节总结材料2021-09-09
- 校园文化艺术节总结2021-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