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激发兴趣,让音乐课堂精彩生成

发布时间:2022-11-01 12:20:32 浏览数:

[摘 要]现代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感受和表现。要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就必须进行大胆的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因此,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独特的音乐想象力和鉴赏力。

[关键词]音乐激发兴趣

初中音乐课教学通过学唱与演唱、鉴赏与表现,以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蕴涵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但是传统的音乐教学注重技能、技巧训练,识谱、读谱灌输,缺乏审美情趣,忽视了挖掘音乐内在的美,挫伤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以至于上音乐课感到索然无味。有学生说:“我看乐谱就觉得眼花缭乱,像看天书一样。”也经常有学生问:“老师,能否教我们一些通俗歌曲呢?”这一现象与当前的音乐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不无关系。这也是一个普遍、棘手而急需解决的问题。那么,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音乐表现欲望,使音乐课堂成为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一片天地,从而喜欢音乐,盼望音乐课已经成为音乐教学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下面就结合我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来谈一谈如何点燃学生音乐兴趣的火花,让学生爱上音乐课堂。

一、巧妙化解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久而稳定的兴趣和爱好。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例如,在传统教学里,《国歌》一课中的三连音这一节奏,往往是依靠教师讲授,强化训练。有的教师甚至还以数学图形辅助讲解,弄得学生满脑子数学逻辑而缺少音乐的感知。如果教师结合学生生活中最爱玩的“扫机关枪”游戏引入,那么一下子,整个教室就活跃起来了,“哒哒哒哒哒哒哒 ”的机关枪声从教室的每个角落响起,不一会儿,教师边玩“扫机关枪”边走向钢琴,在低音处弹起了“哒哒哒 哒哒哒(三连音)……”的节奏,慢慢地,绝大多数的枪声也都成了“哒哒哒 哒哒哒(三连音)……”的节奏了。学生不仅轻而易举地念准了三连音,而且体验到了三连音像密集的炮火,联想到了爱国将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奋勇杀敌的场面。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在短时间掌握了三连音,而且又很好的受到了德育教育,可谓是一举两得。

因此,要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定要灵活多变,精心设计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案来吸引学生。

二、丰富音乐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激情

多媒体为音乐课堂教学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极大限度的激发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但是,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的依赖于多媒体,滥用多媒体,不能使形式大于教学实质。音乐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音乐。音乐课堂教学应贴近生活,参与生活,把现实生活引入课堂,通过让学生对类似生活情景的参与联想,去接受音乐、理解音乐,在不知不觉中获得音乐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教授初一年级下册音乐书中的歌曲《当兵的人》时,我精心准备,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输入了大量的战士在军营生活、日常训练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刚播放歌曲,学生立刻兴致勃勃,禁不住随录音一同演唱,整个学习过程非常轻松顺利。但是最后随伴奏有感情演唱歌曲时,学生尽管努力在唱,但歌声效果却并不“感人”: 教师无论怎样进行示范、启发,学生始终表现不出歌曲的豪迈有力、斗志昂扬的特点。后来我请刚退伍复员到我校的一名保安到音乐课堂给同学们讲述了他在军营的日常生活和训练情况,并现场给同学们表演了军体拳。那面对面的交流、干净利落的军体拳表演一下子激发出了学生的演唱激情,在短时间领会了歌曲的思想情感,很好的表现出了歌曲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又如:在欣赏京剧选段《智斗》时,我现场先演唱了《红灯记》中的选段《做人要做这样的人》,然后再播放《智斗》的演唱视频。由于教师的现场演唱很好的与学生进行了近距离的交流,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欣赏兴趣和强烈的学唱京剧的欲望,整个欣赏课在活跃的课堂氛围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中结束,圆满的完成了本节欣赏课的教学任务。

因此,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尽量给学生以最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最大的能动空间,并抓住学生渴望学习音乐的最佳时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在强烈的心理状态下,参与学习、体验情感,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综合实践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音乐源于生活,就应服务于生活。要充分利用学生资源,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的观念,就应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创造中学习。音乐课堂教学要与生活和实践活动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多扮演“设计师”和“合作伙伴”的角色,努力把自己和学生融入一体,而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发号施令。和学生一起活动,把学生当做是你的“好伙伴”,他们就会从自己有兴趣的体验里获得知识与能力,把学习音乐看成是一件愉快而有意义的事。例如在教授《青春舞曲》这首歌曲时,我利用这首歌曲的曲作者王洛宾在青海生活、工作过的经历,布置前置性的作业:让学生搜集有关王洛宾整理、创作的少数民族歌曲,以及他的一些感人事迹……让学生在音乐课上进行交流,全面了解王洛宾作为“西部歌王”为西部的音乐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由于这首歌曲是维吾尔族歌曲,我还让学生提前搜集有关维吾尔族的宗教、文化、音乐等方面的知识,使得在学唱本首歌曲的同时,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领悟音乐的真谛,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最主要的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好的培养了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所以教师在音樂教学中应有效地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索,增强学生音乐学习的实践意识,运用所学音乐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从内心深处喜欢音乐,进一步引发愉快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人人都喜欢音乐,人人都喜欢上音乐课,从而使音乐课堂教学焕发无限的生机。

四、教师要以过硬的专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位不善琴、不开口唱歌的教师怎么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爱上音乐课?因此,音乐教师应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纯熟的技巧技能,比如:乐理知识,舞蹈及舞蹈编排,乐器演奏等。在教学的同时,要善于表现自己的专业水平。但是,一定要注意有度的把握,不要把自己的展现变成表演,这样就会改变了教学的真正目的。同时还要具备与音乐有关的知识技能,比如:美学、文学、哲学、历史、地理等等。以风趣幽默的性格和渊博的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过硬的专业技能技巧折服学生,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让我们紧紧握住音符这把金钥匙,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一片天地,喜欢音乐课,盼望音乐课,让老师与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共同成长。

相关热词搜索: 激发 生成 课堂 兴趣 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