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瑞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进展

发布时间:2022-11-01 13:30:32 浏览数:

摘要:瑞芬太尼具有独特的药理学特性,是高选择性的μ受体激动剂,能被非特异性酯酶迅速水解,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及持续输注后半衰期恒定等优点,非常适合全凭静脉麻醉(TIVA)。与芬太尼相比较,在神经外科手术时应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实施全凭静脉麻醉,能提供更稳定的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快速的苏醒和更高的苏醒质量。对于需要施行术中唤醒的开颅手术,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是目前公认的最佳麻醉组合。瑞芬太尼的不良反应主要与不恰当的用药量和用药方式有关。

关键词:瑞芬太尼;神经外科手术;μ受体激动剂;全凭静脉麻醉瑞芬太尼(remifentanil)是一种新型的超短效阿片类药物,是高选择性的μ受体激动剂,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苏醒迅速等优点。

1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性

瑞芬太尼于1996年开始用于临床,是芬太尼的4-酰基苯胺哌啶衍生物,通过一个酯键与丙酸连接,是高选择性的μ-受体激动剂,其作用可被纳洛酮拮抗。由于结构中含有一酯键,因此易被血浆和组织中的非特异性酯酶迅速水解,具有代谢快、清除快的特点。瑞芬太尼与全身麻醉药之间具有协同作用,当瑞芬太尼的血药浓度达到1.37 μg/L 和4 μg/L 时,可使异氟醚的MAC值分别下降50%和77%。瑞芬太尼的镇痛效价与芬太尼相似,约为阿芬太尼的16~70倍[1]。

2瑞芬太尼对颅内压及脑血流的影响

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有其特殊性,颅内占位、充血水肿、出血都会造成颅内压(ICP)增高,轻者影响术中操作,重者形成脑疝危及生命。

3瑞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神经外科手术时间通常比较长,全身麻醉后容易发生药物蓄积导致苏醒延迟。手术操作过程中刺激强度经常发生变化,需要不断及时调整麻醉深度以保持相对平衡。另外,手术后外科医生需要及时对患者的意识进行评分,以确认手术效果及有无并发症出现。

3.1麻醉诱导应用瑞芬太尼的患者在气管插管时的MAP、心率变化幅度小,说明瑞芬太尼能有效抑制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

3.2麻醉维持丙泊酚能抑制脑代谢率、收缩脑血管、减少脑血流量、降低颅内压,近年来丙泊酚的靶控输注技术也日臻完善,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进行全凭静脉麻醉(TIVA),是目前神经外科手术中最有前景的TIVA组合[2]。

3.3麻醉苏醒在术后苏醒期,相同时间点下瑞芬太尼的拔管率是芬太尼的1.67倍,指令反应恢复指数是芬太尼的2.29倍,术后10min时瑞芬太尼组的清醒评分值明显高于芬太尼组,同时术中瑞芬太尼组的异氟烷用量明显减少。

3.4在术中唤醒开颅手术中的应用为了保护患者的语言、运动、感觉等功能,避免手术损伤相应的大脑功能区,目前国内外开始开展术中唤醒开颅手术(awake craniotomy),这就要求麻醉医生在手术的不同阶段,能够对患者的镇痛、镇静进行及时、可控的调整。

4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尽管瑞芬太尼的优势很多,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仍然比较高,包括呼吸抑制、心动过缓、低血压、骨骼肌强直、术后恶心呕吐等,需要麻醉医生在使用中予以重视。

4.1呼吸抑制瑞芬太尼与其他阿片类药物一样,会引起剂量依赖性呼吸抑制。

4.2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2%~12%和6%~30%,甚至在切皮时仍有窦性心动过缓,这主要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和心血管的μ受体兴奋有关,并非由组胺释放所致,瑞芬太尼并不引起组胺释放。

4.3骨骼肌强直呈剂量依赖性,快速大剂量用药时发生率可达17%。骨骼肌强直可引起CVP增高,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对未插管患者不利,容易发生缺氧。减慢用药速度、减小剂量可明显减少骨骼肌强直发生。

4.4恶心呕吐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分别为12%~47%和3%~33%,在颅脑手术患者约为16.6%。虽然有研究认为瑞芬太尼组的呕吐在程度上较芬太尼组轻,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手段来减少PONV的发生。

5结论

瑞芬太尼起效快,时效短,镇痛作用强,长时间连续使用也不会造成患者苏醒延迟,对颅内压、脑血流的影响小,是较为理想的神经外科手术麻醉镇痛药。联合应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实施全凭静脉麻醉,是目前神经外科手术最有前景的麻醉方式。瑞芬太尼的不良反应大多与不恰当的给药方式有关,在临床应用时应予以充分重视[3]。

参考文献:

[1]Glass PS, Gan TJ, Howell S. A review of the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remifentanil[J]. Anesth Analg, 1999, 89: S7-S14.

[2]Scott LJ, Perry CM. Remifentanil: a review of its use during the ind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general Anaesthesia[J]. Drugs, 2005, 65: 1793-1823.

[3]Cohen J, Royston D. Remifentanil[J]. Curr Opin Crit Care, 2001, 7: 227-731.

编辑/王敏

相关热词搜索: 芬太尼 麻醉 外科手术 进展 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