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心理护理干预在普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发布时间:2022-11-01 13:55:07 浏览数: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普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行普外科手术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况变化情况及干预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情况。结果: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方法,两组护理前后SAS及SDS评分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护理干预后SAS及SDS评分相比,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干预前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前后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护理后上述指标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在普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且患者心理状况显著改善,且患者血压及心率未见显著性改变,应加以推广及普及。

【摘要】普外科手术;心理护理干预;SAS评分;SDS评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7-0322-01

手术患者对于手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应激状况普遍存在,而其中又以心理应激波动表现比较显著,而这对于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治疗显得极为不利,所以认为对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不良心理应激的干预显得尤为重要[1]。然而对于心理护理干预的整体应用效果的研究则不足。本研究主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入组对象为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入住我院的100例行普外科手术患者,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17~72岁,平均(45.39±5.18)岁;行腹腔镜手术患者62例,传统开放式手术38例;疾病类型:胆结石与胆囊炎33例,胃穿孔22例,肠梗阻17例,胃癌11例,其他17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患者数38例,小学至初中学历患者数62例;将本组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数均为50例,经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的患者按照每个类型的手术的临床治疗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策的制定,即按照不同类型手术的临床治疗需求进行围术期护理干预对策的制定,注意给予患者一定的知识宣教与积极解答患者的各种疑问[2]。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即通过积极沟通的方式与途径对患者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地评价,且注意对其进行积极的疏导策略的制定,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时,应注意按照患者的实际性格特征进行有效地沟通与交流。此外对每次心理护理干预之后的效果加以评价,且将具体的评价结果作为制定心理护理干预策略制定的基本依据,以不断改进心理护理干预策略。然后将两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况变化情况及干预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文章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及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及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改变情况对比经Zung制定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方法,两组护理前后SAS及SDS评分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护理干预后SAS及SDS评分相比,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变化情况比较(X±s,分)

组别例数(n)时间SAS评分SDS评分对照组50护理前52.19±8.1051.18±9.05护理后44.39±7.02*42.26±7.99*观察组50护理前52.82±10.1851.58±9.68护理后37.26±6.65*△35.38±5.36*△注:*P<0.05,vs本组护理前;△P<0.05,vs对照组护理后。

2.2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化对比对照组护理干预前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前后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护理后上述指标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化比较(X±s)

组别例数(n)时间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心率(次/min)对照组50护理前122.82±8.0580.19±5.7172.18±7.12护理后137.39±12.18*90.77±9.02*92.33±10.18*观察组50护理前122.18±9.1880.11±5.6671.58±6.82护理后122.03±9.58△81.02±8.37△70.59±7.59△注:*P<0.05,vs本组护理前;△P<0.05,vs对照组护理后。

3讨论

焦虑与抑郁是个体对所面临的潜在性威胁而产生的复杂、消极的负性心理应激反应,并借生物学机制影响个体的生理平衡。手术病人由于疾病痛苦和对结果的担心,以及对麻醉、手术 有关问题认知能力差,往往导致焦虑状态,影响患者睡眠质量,使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或行为异常,不仅会给患者增加更多的痛苦,还会产生焦虑性高血压、心率和行为异常, 干扰围术期的准备、处理和术后康复[3-5]。本研究主要采用Zung制定的SAS及SDS两个量表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前后SAS及SDS评分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护理干预后SAS及SDS评分相比,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提示,两组护理干预后患者心理状况均有所好转,且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转良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此外对照组护理干预前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前后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护理后上述指标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在普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且患者心理状况显著改善,患者血压及心率未见显著性改变,应加以推广及普及。

参考文献

[1] 曾燕,韦喜艳.术前疼痛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67-68.

[2] 杨景芳,刘育琼,莫剑妹.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导报,2 0 1 0,7 ( 1 6):2 0 7—2 0 8.

[3] 王维梅,李巧梅,石爽.心理干预对普外科手术患者133例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1):124-125.

[4] 吴国富,张俊华,贺志刚.普外科145例术前患者心理评估分析[J].上海医药,2012,33(18):27-28.

[5] 马秀梅,孙正海.普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应用效果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6):27-32.

相关热词搜索: 干预 护理 患者 手术 评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