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中国温室2010”印象

发布时间:2022-11-01 16:40:32 浏览数:

2010年11月11日~13日,第九届中国温室园艺行业年会即

“中国温室2010”在湖北省武汉市隆重召开。本届年会得到了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湖北省农业厅、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花卉分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的大力支持,以及湖北省农机化办公室、湖北省蔬菜办公室、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湖北省农业机械学会等单位的大力协助,是中国温室园艺行业的又一次盛会。

参加本届年会的有来自安徽、北京、福建、广东、贵州、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辽宁、山东、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云南、浙江、重庆等21个省市以及日本、瑞典、美国、以色列、德国、荷兰等国家的与会代表280余人。另有湖北省各市、县(区)农机系统、蔬菜系统的代表60余人也参加了本届年会。

“中国温室2010”隆重开幕

2010年11月11日,“中国温室2010”在武汉市五月花大酒店隆重开幕。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朱明、湖北省农业厅副厅长徐能海、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科教质量处处长姚春生、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崔军、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喻大昭、湖北省农业厅副巡视员李庆仁、湖北省蔬菜管理办公室主任万福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院长包满珠、湖北省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谭本忠、湖北省农业机械学会理事长许绮川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湖北省农业厅副厅长徐能海、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科教质量处处长姚春生、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崔军、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喻大昭、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院长包满珠分别发表了与会致辞。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科教质量处处长姚春生在开幕式的致辞中指出,近几年,我国设施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有效解决了“菜篮子”产品供应不均衡的矛盾,极大地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农业效益和竞争力。2009年底,我国连栋温室27.2万亩(1.8万公顷),日光温室478.7万亩(31.9万公顷),塑料大棚928.5万亩(61.9万公顷),设施规模实现了快速发展,为丰富城乡居民消费做出了积极贡献。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现代农业的发展,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农业部在制定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中,将加快园艺作物生产设施化、畜牧水产养殖规模化纳入重点建设内容。当前正值“十二五”谋划的关键时期,各级农业和农机主管部门都在积极制定设施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明确发展设施农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发展区域重点、主推技术和保障措施等,提出相关的经济技术政策。“中国温室2010”让大家齐聚一堂,总结交流工作经验,展示设施农业技术新成果、新产品,考察典型设施农业园区,共同研讨谋划产业发展良策,必将对推动我国设施农业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崔军代表主办方在开幕式上致辞,他指出“中国温室2010”作为温室行业内唯一的行业性活动,一直秉承以交流促发展的宗旨,在回顾、交流、推广和展望的基础上,以促进沟通、形成共识、推动发展为目标,根据一年来行业的发展状况选择不同的主题和不同的地域,就不同的热点问题共同进行探讨。伴随着以往八届年会的成功举办,它正日渐成为一个以设施园艺为中心的,由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用户等四个层面嘉宾广泛参与的交流平台。自农业部出台《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以来,我国设施农业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各地积极落实扶持政策、稳步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强化科研创新,标准体系持续完善、技术培训日益活跃,社会服务日益健全,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从“九五”开始,我们一直在探讨“工厂化农业”的概念,旨在通过科技进步克服自然障碍、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的目的,通过产业化发展的途径,达到科技与效益的双赢。但几经探索,可以说有得有失,仍然有诸多难题亟待破解、不少问题尚需深化研究。进入新世纪后,

“因地制宜”的概念逐渐成为发展的焦点,并将设施园艺行业的全面协调发展作为主题,以实现设施与地理环境相协调、设施装备与作物生产相协调、生产与市场相协调等。近期,该院在农业部和财政部等的大力支持下,对包括设施园艺在内的农业工程技术模式、投资与建设模式等开展一系列研究,以进一步提高农业工程的技术效益、投资效率和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撑效果。湖北省作为本次推进活动的开展地区,具备发展设施农业的诸多有利条件,具备设施农业发展的雄厚基础。因此,希望“中国温室2010”的活动能有机结合湖北省产业特点,通过与全国及国际代表的交流,更新理念,解决问题,共同促进地方设施农业建设。

湖北省农业厅副厅长徐能海在致辞中指出,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是农业大省。近年来,湖北省农业机械化获得了长足发展。今年以来,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大幅增加的拉动下,湖北省广大农村出现新一轮农机热。设施农业工程建设也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取得了较大成效。目前,全省各类设施农业工程装备总量达137.9万台/套,设施农业面积493.96万亩(32.93万公顷)、建设总投资157.18亿元、从业人员200多万人。为有效保障省内乃至周边省份的蔬菜、肉蛋奶等农产品季节性均衡供应,改善城乡居民生活、促进农村繁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虽然湖北省设施农业规模较大,但科技含量和装备水平不高,技术创新不足,产业亟待升级,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人员素质不高,设施管理落后,个别地方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等。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更新观念,理清工作思路,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促进设施农业健康持续发展。今年“中国温室2010”在湖北成功举办,省内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加大扶持设施农业工程发展的措施,进一步加强与兄弟省市交流与合作,促进资源共享,达成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温室2010”四大亮点

探讨设施园艺“十二五”发展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

“十二五”的谋划之年。今年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

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现代种业,加快农业机械化。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规模种养,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清洁环保生产方式,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朱明在本届年会中与代表们共同探讨了设施园艺“十二五”发展的重点与热点,他在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设施面积已达350万公顷,较1978年增长655倍。设施总产值达7080亿元,比露地生产效益高3倍~5倍,设施蔬菜总产量达1.68亿吨,占蔬菜总量的25%。同时设施园艺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发展速度、规模与质量的矛盾突出。虽然发展规模世界第一,持续快速发展,但是产业升级面临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挑战,发展速度、规模与质量的矛盾十分突出:二是产业的复杂性使全面改善难度增加。在我国相关技术滞后、市场培育迟缓、管理经验缺乏等不利条件下,全面改善的难度和挑战很大:三是提高技术创新与推广效果任重道远。我国设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已基本形成,但受科研体制、创新机制等因素影响,还存在创新的广度、深度和实用性等方面的不足,推广体系建设长期缺失与可推广的先进适用技术较少、标准化建设不完善的现象也进一步弱化了技术效应的发挥:四是产业链发展的失衡增加了产业风险。符合需求的品种、控制动植物生长、最终成型的商品,三者之间出现“两头小、中间大”格局,严重影响了设施农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使我国市场协调与预警机制的建立面临许多困难:五是符合产业要求的保障体系尚需完善。设施农业长期以来没有综合协调的管理部门,发展方式往往以短期低水平的规模扩张为主,忽视了区域的适宜性、协调性以及规模的适度性。亟需建立完善以提高生产要素质量和产业链质量为目标的政策体系和支持保障机制;六是不同区域间的发展水平差距仍较大。在设施农业投入、技术、装备、人才和市场等方面差异较大,造成设施产品的成本和质量上存在较大差别,在同一个市场环境和标准下,低质一低价产品会对技术含量、生态水平高的产品造成冲击,容易形成遏制技术进步、质量倒退和恶性竞争的局面,并将进一步加大产业全面调控的难度,不利于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在设施园艺的发展中机遇和挑战并存。高品质菜篮子产品需求增长加快;发展势头与发展热情在不断增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需求迫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得到重视,强化农民就业增收渠道需求迫切:抗灾能力以及资源节约广受关注。朱明院长提出了七条发展思路:通过政策引导和创新机制来强化投入支持:通过提高创新的先进性和针对性来提高应用水平;通过提高装备档次和工艺水平来提升设施生产水平:通过加大示范推广和教育培训提高管理效率:通过促进装备产业升级和市场规范来强化物质保障;通过创新经营体制和市场渠道来减少产业经营风险;通过国际交流和对外合作来实现跨越式发展。另外。还同与会代表交流了有关2010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的指导意见,如在设施农业装备补贴中,日光温室设施设备补贴卷帘机、保温被、加温炉,塑料大棚设施设备补贴手动卷膜器,连栋温室设施设备补贴开窗机、拉幕机、排风机、湿帘、CO2发生器、加温系统、灌溉系统等。

专家学者支招设施园艺低碳节能发展模式

随着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枯竭,环境污染、气候变暖问题不断加剧,设施园艺如何向前发展,值得每位业内人员深思。节能减排、低碳生产技术被逐步提到日程上来。在本届年会上,各专家学者发挥自身所长,为设施园艺行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改变高耗能生产的技巧

针对如何有效改变设施栽培高能耗生产,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设施农业研究所副所长周长吉在本次年会的专家论坛上,同与会代表分享了他在日本进行设施农业考察时的感观。日本主要的温室形式有日本式门式钢架结构温室、圆拱形塑料温室、单栋塑料大棚、小拱棚等,目前研究的改进型温室有F-clear覆盖的改进型连栋温室、“M”形结构改进型温室、“W”形结构改进型温室、平屋顶温室、山地大棚等,而实验型温室有单坡面温室等。日本还结合了中国式的日光温室,建造了日本型日光温室,用特殊的保温材料替代了中国式日光温室的后墙。而我国温室设施结构在根据国内气候条件状况和地理状况,借鉴国内外设施园艺发展,也自行建造了一系列的温室设施,如新疆无后屋面温室、日光温室型塑料大棚、下沉式机打土墙结构日光温室等等。这些改造有利于改变设施栽培高能耗生产的特点。除此之外,周长吉所长还提出了利用万向节节省卷膜器、二连杆开窗机、人造雪景反光避虫、多重保温、弥雾风机降温、可转动式栽培架、空间可移动栽培床、立体式栽培、电热线加温育苗等技术和设备,提高温室设施生产率,这些都可以成为节能减排的手段。

资源替代的战略构想

当前现代农业面临诸多挑战,人口膨胀、耕地资源减少、淡水资源紧缺、自然灾害频发、农业污染严重、沙漠化速度加快、农业从业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不断凸显。这些问题有许多其实都是多种资源问题的体现形式。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设施农业研究中心主任杨其长,在论坛上提出了植物工厂与垂直农业及其资源替代的战略构想。“资源替代”,即是通过创建或优化环境要素(光照、温度、湿度、CO2等可再生资源),以达到提高不可再生资源(土地、水和矿质养分等)的利用效率(相当于通过环境手段使资源大幅度增值),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或资源替代)。资源替代的表现形式如下:通过环境要素的优化,大幅提高单产:环境控制技术的突破,实现作物周年连续生产,茬口数量和产量的增加:现代工程与装备技术的突破,作物栽培向立体空间拓展,如立体栽培、植物工厂,单位土地效率提高数倍甚至几十倍:农业向垂直空间发展-垂直农业,土地效率成几何级数增长。

温室内部物流出新意

针对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消费人口增加和生产人口减少,劳动力供应减少,土地成本上涨等一系列设施园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荷兰科迪马公司温室物流系统专家Gideon先生提出了如何通过温室内部物流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温室内部物流可以有效率地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减小农药的使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应对产业链整合,物流衔接;应对变化中的劳动力。

借鉴国外行业发展需慎思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陈青云和与会代表交流了关于我国设施园艺如何由大变强的心得体会。他提出了在学习和借鉴国外设施园艺发展的过程中要仔细思考的几个问题:高度自动化是否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标准化如何规划和制定实施;高度分

业化的优劣势:如何了解逆境生理以创适宜的生长环境;设施园艺与观光农业的发展;产出与投入比:产业联盟的必要性等等。

温室标准化工程的新进展

目前温室工程技术标准与实施中,存在着宣传、实施不到位,缺乏系统完备的检测、试验的仪器和设备等技术条件,缺少标准实施所需要的配套完备的技术资料数据,在温室工程规划、开发、设计、建设过程中,还没有可以利用的数据库和专用设计软件等配套工具等问题,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马承伟针对以上问题向代表们介绍了关于推进温室标准化工程的几项工作进展:温室覆盖材料保温性能测定方法标准及测试装备:日光温室环境模拟、预测和优化设计软件开发;温室采暖通风设计标准及计算软件开发:关于现代农业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工作。他告诉与会代表,《NY/T 1831-2009温室覆盖材料保温性能测定方法》标准已正式发布实施,欢迎业内相关人员使用温室覆盖材料保温性能测试台测控软件进行测试。

温室大棚结构新材料推出

对于目前日光温室建造方面,存在着土墙温室占地过大,土地利用率低下,砖墙温室对耕地的永久破坏;其他结构墙体技术不成熟,性能有缺陷。钢结构骨架缺乏建造标准,强度和抗腐蚀能力参差不齐:竹木结构强度不够,立柱较多,且容易受灾:现场施工无法保证质量等问题。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须晖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一种新型白钢复合管材。这种新型白钢复合管材,在直径38ram-51mm白钢管中填充复合材料,具有不锈钢的美观性,高延展性,受压不易断裂,安全性较好:具有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好、比重小、强度高、成本低、易于加工生产等特点;抗拉强度是同直径钢管的2倍,是铜管的3倍~4倍,塑料管的8倍~10倍;耐腐蚀、截面积小、抗老化,可实现标准化生产,现场无焊接组装。这种新型管材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湖北省设施园艺发展向前迈进

据湖北省农业厅相关统计,2010年中央财政两批共安排湖北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4亿元,实施范围覆盖全省92个农业县市区和垦区农场,补贴机具种类达3639种。截止11月5日,湖北省7.4亿元补贴资金已全部落实到位,共补贴农机具26万多台,受益农户19万余户,直接拉动农民投入达18亿多元。

2010年11月6日~9日,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设施农业研究所周长吉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陈端生教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所李明远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别之龙教授、北京绿东国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汪晓云高级农艺师等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了“中国温室2010”会前的“湖北省设施园艺调研与考察”活动。他们分别代表了来自农业工程、环境气象、病虫害防治、设施蔬菜、观光农业等研究领域的专家。专家们先后考察了湖北省--设施蔬菜、设施果树、设施养殖以及观光农业园区的生产和发展情况,并针对湖北省高效农业产业的发展与当地农业部门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湖北省农业厅副巡视员李庆仁在本届年会“湖北日”主题活动中,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湖北省设施农业及装备发展的情况及未来规划。他总结了湖北省发展设施农业工程几项工作原则:示范推广,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因地制宜,适度发展:积极争取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坚持实施品牌战略:坚持加大科技投入;坚持建设产业基地。他还指出,在“十二五”期间,湖北省将按照农业部《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健全和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到“十二五”末,全省计划建设各类设施农业工程装备达200万台/套以上,其他各类种植业、畜牧养殖和水产养殖等设备60万台/套以上、设施农业面积700万亩(46.7万公顷)以上、总投资200亿元以上、从业人员要达到280万人以上。湖北省设施农业生产经营年销售总额将达150亿元以上,将占农林牧渔业总值的5%以上。

湖北省蔬菜科学研究所主任邱正明介绍了湖北省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状况。2009年全省蔬菜(含食用菌、西甜瓜、魔芋)播种面积1820万亩(121.3万公顷),产量3000万吨,产值582亿元,其产量、产值居种植业首位(35%)。其中设施蔬菜112万亩(7.47万公顷),包括大中棚58.2万亩(3.88万公顷),小拱棚52万亩(3.5万公顷),日光温室、联栋大棚等1.5万亩(0.1万公顷)。大棚数量约350万个。

湖北省园艺设施类型多样化,有塑料小棚、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等:区域化分布格局初步形成。连栋温室、钢架大棚主要集中在武汉市和周边地区。日光温室主要集中在十堰和襄樊地区。农户主要以塑料小棚和中棚为主。塑料棚有钢架结构、水泥骨架结构、GRC、竹木结构等类型。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蔬菜系主任别之龙在年会中介绍了华中地区(以湖北为主)设施园艺发展状况与特点。他说湖北省不同设施类型定位比较明确。大型连栋温室主要以生产蔬菜和花卉优质种苗为主,部分用于生产高档果菜类蔬菜。中小棚早春以生产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为主,秋季以生产茄果类延秋蔬菜为主,延秋瓜类蔬菜为辅。武汉市利用设施大力发展速生叶菜的设施栽培。设施农业由传统的单一设施生产向休闲观光领域拓展:设施生产的季节性比较突出,季节性园艺设施不仅是湖北省的特点,也是南方省区的共性:设施高效种植模式已经形成。同时,他还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设施农业装备和设施资材开发薄弱,迄今尚无专业从事设施农业装备规模化的生产厂商;缺乏省级层面上的设施农业区域规划布局,设施农业盲目引进和盲目生产的问题比较突出:设施农业投入不足;设施农业配套农机具应用严重滞后:设施农业的产学研结合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对农户的培训亟待加强。

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推介热烈

“中国温室2010”年会的开放式论坛中,海宁市正兴耐力板有限公司、北京中环易达设施园艺科技有限公司、沙伯基础普特阳光板(中山)有限公司、上海华维节水灌溉有限公司、赢创德固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江阴市盛鑫空气处理设备有限公司、拜耳《北京》板材有限公司、以色列OTL科技有限公司、天津格润科农冷弯有限公司等企业,分别就覆盖材料的优化、植物工厂及设施园艺技术、节水灌溉、灌溉施肥以及冷弯工艺等技术和研发的产品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大连市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主任刘滨疆就现代物理农业相关产品和技术的应用及推广进行了介绍。

专业的参观考察

2010年11月13日,“中国温室2010”的最后一站是武汉市东西湖区柏泉现代农业园区。该园区占地面积330余公顷,其中200亩(13.3公顷)核心示范区已初步建成,10000m2的温控厂房和6000m2的钢架连栋大棚已交付使用,还有10000m2的PC温控室、14000m2连栋式温棚、43栋共15480m2钢架大棚正在紧张施工建设当中。50000m2的现代设施大棚,可为全市提供蔬菜、瓜、果各类优质种苗500万株。在园区内,我们看到了在设施草莓栽培中大面积使用悬挂式微喷的棚室,以及连栋温室中栽培的仙客来、鹤望兰等生产现场,与会代表对生产中使用的技术和手段的利弊各有心得,感触良多。

结束语

随着参观的结束,“中国温室2010”也圆满地落下帷幕。明年将是中国温室园艺行业年会举办的第十年,“中国温室2011”将会有一个崭新的提高,让我们一起期待它的到来吧!

特别鸣谢北京华农农业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海宁市正兴耐力板有限公司、拜耳(北京)板材有限公司、中山固莱尔阳光板有限公司、北京固朗瑞科农业设备有限公司、北京普瑞瓦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北京中环易达设施园艺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圣诺柯网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西贝嘉实业有限公司、蒙特空气处理设备(北京)有限公司、青州市祥力轻工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汇丽-塔格板材有限公司、上海斯文森园艺设备有限公司、上海阳柯实业有限公司、万联塑料建材有限公司、中山市威邦塑胶建材有限公司等企业和单位对“中国温室2010”的鼎力支持!

相关热词搜索: 温室 中国 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