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氮和pH值对孔雀鱼针尾病的影响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孔雀鱼是我国小型观赏鱼中最主要的养殖种类,但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病害问题频发,尤以针尾病最严重。本研究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对辽宁某孔雀鱼养殖区针尾病开展了为期1年的流行病学调查,其中水质指标检测结果表明,孔雀鱼针尾病发病池的氨氮、pH指标普遍高于未发病水池指标。基于此结果,本研究开展了高浓度氨氮、pH值对孔雀鱼的急性毒性试验。氨氮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高浓度氨氮可导致孔雀鱼针尾病的发生,24.48、72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3.56.4.683.54、2.08mg/L,其对应的非离子氨浓度为1.79、0.360.27、0.16mg/L,氨氮的安全浓度为0.21mg/LopH值对孔雀鱼急性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异常pH指标未导致孔雀鱼针尾病的发生,但导致孔雀鱼出现夹尾现象,其中pH=10时孔雀鱼夹尾率最高,为23.3%。综上所述,高浓度的氨氮会导致孔雀鱼针尾病的发生,而且针尾病发病率与氨氮浓度成正相关;而pH指标未导致孔雀鱼针尾病的发生。
关键词 孔雀鱼;针尾病;氨氮;pH值
中图分类号 S96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8-0226-02
孔雀魚是小型观赏渔业中养殖规模最大、最有经济欻益的观赏鱼类。在孔雀鱼流行行病学调查中发现,孔雀鱼针尾病的暴发最严重,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为期1年的水质检测发现,针尾病发病池的氨氮、pH值普遍高于未发病池。发病池氨氮平均指标为0.539mg/L,为国家V类水,高于国家I类水27倍;pH值平均指标为8.63,属于国家IV类水。而截至目前,关于氨氮、pH值对孔雀鱼针尾病的急性毒性试验及孔雀鱼针尾病影响的研究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开展高浓度氨氮、pH值对孔雀鱼的急性毒性试验,探讨二者对孔雀鱼针尾病的影响,以期为孔雀鱼针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动物
试验鱼均购自辽宁省鞍山市某观赏鱼养殖区,鱼体长1.2~1.5cm,鱼体平均体重(0.05+0.01)go试验前先暂养1周,选择健康个体开展试验,试验期间停止换水喂食。
1.2试验方法
1.2.1氨氮毒性试验。氨氮毒性试验采用96h静水法,并采用纳氏试剂法检测。试验根据氨氮浓度不同共设8个处理,分别为0.0.2、0.4、0.8、1.6.3.2.6.4、12.8mg/L,其中0mg/L为对照。每个处理30尾鱼,分别在10L的玻璃缸急性攻毒浸泡96h,水温26C,pH值8.0,攻毒期间无换水投喂。攻毒期间及时观察孔雀鱼活动及中毒症状,同时及时将死亡个体取出,分别记24.48.72.96h时死亡的个体总数。并计算出氨氮浓度在各暴露时间下的半致死浓度(LCso)、安全浓度、对应的非离子氨浓度及死亡率。
1.2.2pH毒性试验。试验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用pH仪进行检测。根据pH值不同共设7个处理,分别为4.0、5.06.0、7.0、8.0、9.0、10.0,其中pH=8.0为对照。每个处理30尾鱼,分别在10L的玻璃缸急性攻毒浸泡,连续观察7d,水温269C,攻毒期间无换水投喂。攻毒期间及时观察孔雀鱼活动及中毒症状,同时及时将死亡个体取出记录数据。
1.3统计分析
所有的数据采用平均值t标准差表示,数据处理用Excel和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P<0.05表示差异显著。以实测氨氮浓度计算各暴露时间下的半致死浓度(LC)和安全浓度(Sc),同时计算出对应的非离子氨的浓度和解离常数(pKa),计算公式如下:
Sc=0.1x96LCsfM";
非离子氨(NH3)=总氨(NH3+NH4*)/[l0(pKa-pH)+1]4);pKa=0.09018+2729.92/T。
其中,pKa为解离常数,T为开氏温度。本试验条件为pH=8.0温度26C。
2结果与分析
2.1氨氨对孔雀鱼急性中毒试验观察
孔雀鱼氨氮中毒表现分为3个阶段:①早期,鱼体游动缓慢、鳍条竖立、出现狂游焦躁不安;②中期,鱼体聚集在缸的四角,尾鳍、腹鳍下耷,侧游侧翻,鳃盖张合速度减慢,尾鳍出现夹尾症状;③后期,鱼体倾斜浮于水面上,尾鳍逐渐呈现针尖状,随后死亡(图1)。
2.2pH值对孔雀鱼急性中毒试验观察
孔雀鱼pH值中毒表现分为2个阶段:①早期,鱼体狂游焦躁不安、碰撞缸壁;②后期,鱼体游动缓慢,尾鳍、腹鳍下耷,侧游侧翻,鳃盖张合速度减慢,部分鱼体尾鳍出现夹尾(图1),随后死亡。
2.3不同氨氮浓度条件下孔雀鱼的存活表现
由表1、图2可知,12.8mg/L氨氮的孔雀鱼死亡率及针尾率最高,分别为100%、30%。6.4mg/L氨氮的孔雀鱼夹尾率最高,为66.7%。氨氮对孔雀鱼24、48.72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xo)分别为23.56、4.68、3.54、2.08mg/L,对应的非离子氨浓度分别为1.79、0.36.0.27、0.16mg/L;96h的安全浓度(Sc)为0.21mg/L。结果表明,高浓度的氨氮会导致孔雀鱼针尾和夹尾的出现,针尾率、夹尾率与氨氮浓度和攻毒时间成正相关。
2.4不同pH值条件下孔雀鱼的存活表现
由图3可知,除pH=4时孔雀鱼死亡率为100%外,其他处理孔雀鱼死亡率均小于50%。酸碱性较大时,pH值的变化致使孔雀鱼死亡率、夹尾率有部分波动,其死亡率在pH=4时最多,为100%;夹尾率在pH=10时最多,为23.3%。在正常酸碱性的水体中,pH=8、pH=9时未出现鱼体死亡。研究结果表明,pH值不会导致孔雀鱼针尾的出现,但随着pH值的增加,孔雀鱼耐受性减弱。
3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高浓度氨氮可导致孔雀鱼出现针尾,而且针尾率与氨氮浓度及攻毒时间成正相关。随着氨氮浓度的增高,孔雀鱼的死亡率明显增加。已有研究表明,鱼体在高浓度氨氮水环境中,其死亡率均会显著增加36。在高浓度氨氮毒性下,孔雀魚开始出现游动缓慢、尾鳍和腹鳍下耷、侧游侧翻、鳃盖张合速度减慢、后期鱼体尾鳍出现针尾。目前,关于氨氮诱发孔雀鱼针尾病的相关作用未见报道。但有研究表明,水体中非离子氨因不带电荷,并具有较强的脂溶性,水生生物如果长期处于高浓度氨氮因子的胁迫下,其排泄系统、生长、代谢系统和渗透压平衡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影响到水生生物的免疫系统功能。其次,非离子氨不仅能阻止水生生物体内的氮向体外排出,使血液和组织中NH3的浓度升高,造成体内的正常代谢降级或停滞,进而对机体产生一系列毒性影响吧。在高浓度的氨氮胁迫下,鱼体免疫力抗应激能力低下,细胞之间通透性增强,非离子氨穿透鱼体细胞膜,对其造成损伤,导致鱼体呈现病态;当其浓度达到一定值时,不仅会对鱼类产生直接毒害作用,而且能够诱发多种疾病0。因此,非离子氨(NH3)是检测氨氮水环境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水生生物生存的重要环境因子叫。目前,高浓度氨氮导致孔雀鱼出现针尾的机制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随着pH胁迫的增强,孔雀鱼出现夹尾现象与酸碱浓度成正相关。在酸碱性较强的水体中,孔雀鱼会在短时间内大量死亡,仅引起鱼体出现夹尾,并不会导致针尾。据报道,高pH值对鱼类胚胎发育的负面影响很大,会抑制某些部位的组织发育12;低pH值,会导致鱼体机体抗自由基系统的防御能力减弱,进而损害生物膜,使膜的有关脂质过氧化加剧,从而使生物膜变性、坏死。pH值的增加或减小可使鱼类体内与外环境之间的渗透压差值逐渐升高,迫使鱼类通过呼吸等方式调节渗透压,影响鱼类的鳃组织2,使其在濒死状态下出现鳃盖外翻,这与本试验pH攻毒孔雀鱼的状态较为相似。对咸海卡拉白鱼胚胎及仔鱼对盐碱耐受性研究表明,随着水体碱度的增加,卡拉白鱼(Chalcalburnuschalcoides)的孵化率降低、孵化时间增长,而且受精卵发育畸形4。目前,酸碱度导致孔雀鱼出现夹尾的机制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氨氮.pH值对孔雀鱼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孔雀鱼对氨氮、pH异常水质指标较为敏感,可呈现不同症状。高浓度氨氮导致孔雀鱼尾鳍呈现针尾状态,异常pH值会导致孔雀鱼发生夹尾现象。
4参考文献
[1]SPRAGUE J B.Measurement of pollutant toxicity to fish L.Bioassay meth-ods for acute toxicity [J].W ater Research, 1969 ,3(11):793-821.
[2] EMERSON K, RUSSO R C,LUND R E, et al.Aqueous ammonia equilib-rium calculations :effect of pH and Temperature[J].Jourmal of the Fisher-ies Research Board of Canada, 1975,32(12):2379- -2383.
[3] HASAN M R,MACINTOSH D J.Acute toxicity of ammonia to commoncarp fry[J].Aquaculture, 1986, 54(1):97-107.
[4]鲁增辉,王志坚,石蕊.氨氮对稀有鲍鲫胚胎和幼鱼的急性毒性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6(1):47-52.
[5]李达,张胜伟,田璐,等氨氮和硫化物对双齿围沙蚕三刚节幼体的急性攻毒试验[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3):79-81.
[6]王志铮,张思铭,蒋宏雷,等.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japonicus)秋
繁仔虾形态表型对氨氮耐受性能的影响效应[J].海洋与湖沼,2017,48(5):1092-1099.
[7]王继芳,姜令绪,李延玲,等氨氮和硫化氢对三疣梭子蟹幼体生长和
变态发育的影响[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4(4):257-260.
[8]金珊,程岩雄,杨玉姣,等.铵氮胁迫对拟穴青蟹Scyllaparamamosain免疫力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08,20(6):402-407.
[9]王甜,杜劲松,高攀,等.氨氮对白斑狗鱼幼鱼的急性毒性研究[J].水产学杂志,2010,23(3):37-39.
[10]刘玲仪,金有坤.养殖鱼类细菌性败血症暴发期间鱼池水化学环境的初步调查[J].水产学报,1994,18(2):153-156.
[11] ARMSTRONG D A, CHIPPENDALE D, KNIGHT A W, et al.Interactionof ionized and un-ionized ammonia on short-term survival and growth ofprawn larvae. ,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J].Biological Bulletin, 1978,154(1):15-31.
[12]党云飞,徐伟,耿龙武,等盐碱和pH对鱼类生长和发育的影响[J].水产学杂志,2012,25(2):62-64.
[13]卢健民,卢玲,蔺玉华,等.低pH对鲤鳃组织Na-K-ATPase酶活性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01,25(1):102-104.
[14]姜秋俚,蔺玉华,王信海,等.咸海卡拉白鱼胚胎及仔鱼对盐碱耐受性的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8,30(2):219-225.
相关热词搜索: 影响 孔雀鱼 pH 针尾病
热门文章:
- 关于某县森林防火宣传“五进...2023-12-26
- 2024年xx市主题教育动员会上讲话2023-12-26
- 2024年度有关市人大在市直机...2023-12-26
- XX市发改委领导关于“修六心...2023-12-26
- 2024年经验做法:三大举措精...2023-12-26
- 2024年XX区长在区委主题教育...2023-12-26
- (合集)关于纪检监察干部教...2023-12-25
- 2024年度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2023-12-25
- 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安全工作...2023-12-25
- (24篇)办公厅、办公室“三...2023-12-25
相关文章:
- 谈新型建筑材料对工程造价管...2021-08-27
- 新媒体影响下影视教育2021-08-27
- 合村并组对村治的影响当注意2021-09-27
- 材料发展对建筑装饰设计的影...2022-10-31
- 2024年度影响基层干部担当作...2024-01-04